一隻辣椒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聯誼,第五形態,一隻辣椒精,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救人於水火中很容易獲得被救者的信任,一些年代甚至不乏以身相許等事情發生。 駱不讓沒法和周信成為朋友,相應他向下兼容時和張學舟成為了朋友。 而張學舟確實很不錯。 至少駱不讓覺得不錯。 能讓他擁有這種感覺,除了張學舟在蒙特斯鋼毫事件中附帶的濾鏡光環影響,駱不讓覺得張學舟的資質確實非凡。 駱不讓並不算高傲的人,他以往在西京城年輕一代中確實屬於佼佼者。 如果不是拿自己做實驗導致基因衝突,他現在發展得應該還算不錯,不對周月燕等人形成壓倒性優勢,他在某些方麵至少是要勝過對方的。 短短時間的接觸,駱不讓覺得自己應該是碰到了同類。 相應他難得一見地和張學舟聊了很長時間,基本上是知無不言言無不儘,哪怕是涉及實驗方麵的機密也有相關探討。 這其中不可避免涉及一些讓駱不讓覺得缺憾之處。 譬如:實驗室資源。 能給駱高高研製蠑螈血劑,a9實驗室的設備並不缺,但這兒缺乏原材料。 動輒數十萬上百萬的異獸資源不是想買就能隨便買,而沒有上市許可和驗證,駱不讓哪怕是研製出了血劑也無法正常交易。 這數十年中也就他連連申請蠑螈異獸,最終讓駱輝教授配合了一把,持續供給到駱高高所需的血劑。 研究的理念是一種思想,除非時間流逝帶來的自我改變,否則沒有人會認定自己所堅持的一切是錯誤的,駱不讓認為保持細胞活力是長壽的研究方向,而駱輝教授等人則認同思維的活躍才是長壽的秘訣。 兩種截然不同的理念也造成了彼此研究方向的差異,更是造成了彼茨分割。 與其駱不讓在a9實驗室自我發展,倒不如這是讓駱不讓在這兒自我反省。 如果不是國際爭端時遭遇點名,駱不讓幾乎會這麼一直默默無聞下去,更彆被張學舟所得知。 基本的探討過後,張學舟也翻閱了一些駱不讓的理論研究論文。 他寫的論文荒唐而難於理解,但駱不讓的論文則是如行雲流水般的簡明扼要,步步推導時幾乎如同布局一樣讓人賞心悅目。 更為重要的駱不讓推導時估算的成功率極高,較之實驗室正常波動範圍至少提升了兩成到三成,某些高等血劑的製作成功率甚至有九成。 相較於其他實驗室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成功率,這是一個極為可怕數據。 哪怕實際操作時較之理論要低一籌,這也超出了一般的實驗室太多。 而且駱不讓不僅僅是製作成功率,對方的理論報告中幾乎是精準出擊,對實驗材料少有浪費。 “駱兄,你製作這些血劑的成功率都有如此高嗎?”張學舟忍不住問道。 他沒法解決駱不讓實驗室的問題,這不是張學舟怕得罪駱輝教授,而是科研實驗的代價確實高昂,如果沒有正向循環產出進行支持,這就是一個無底洞,哪怕大家族也難於供應。 這讓張學舟覺得太過於可惜。 如果駱不讓能做到知行合一,駱輝教授應該是不會太缺錢財的。 這讓他找駱不讓確認了一下。 “沒到百分百的成功率都是不合格的,我這種成功率並不算高,如果有足夠的實驗材料導出,讓理論成為實踐後再做推動,那才能確定最終的成功率,也才有一個最終的評價!” 駱不讓擺擺手,示意自己書麵上的成功率並不可靠。 他個人傾向於實際上所能達成的成功率更高一些。 這讓張學舟忍不住咂舌,也難怪駱不讓提及周月燕時隻是對方勤能補拙。 “有沒有興趣讓兩個實驗室聯誼一番!” 張學舟尋思數秒才謹慎開了口。 “你實驗室缺乏資源,而我的實驗室也有諸多缺憾,但實驗材料還是有可能弄到手的”張學舟道:“而且我三個月後還有個副教授頭銜,實驗室產出有資格送去抽檢流入市場,從而形成正向收益循環。” “你確定真有人願意花大價錢買實驗室的產出”駱不讓疑道:“如果沒有科研方麵的大咖坐鎮,實驗室的資源幾乎無人問津,你我雖然都有一些本事,但我在明麵上拿不出手,也沒法給你打a9實驗室的標記。” “這個不用擔心”張學舟擺手道:“隻要血劑穩定優質,售賣對我們來並不成問題。” 駱不讓的眼光放得太高,也將需求血劑資源的對象放在各大家族子弟上,但隻要將目光往下看,需求血劑資源的人會很多。 這並不源於張學舟在二世祖後花園群的人脈,而是王礫的人脈中有相當一批人存在需求。 恰巧這些人乘著直播的風口做了沒本錢的生意,存了不少現金,也存在購買的實力,更是有向上發展的企圖。 “那你的意思是?”駱不讓道。 “要不要來我們那兒練練手”張學舟笑道:“作為聯誼的實驗室,我們b13實驗室贈送一些資源回饋應該也是正常行為,這種情況應該不會被駱輝教授追責!” “你這個方法……你這個方法妙!” 聯誼實驗室似乎是很簡單的行為,但這要一方實驗室有相應的需求,也需要駱不讓看得上,更是需要對駱不讓沒有戒心。 張學舟的實驗室沒有這方麵的問題,一方麵是他實驗室機密少,另一方麵則是在製作血劑方麵以駱不讓為主導,並不需要駱不讓來做配合,也不會涉嫌實驗室獨有的優勢項目機密泄露。 而相應的回饋同樣是一個問題。 哪怕朱良平邀請張學舟去異獸工廠馴服時都傷腦筋,這其中的報酬低了讓人不滿,高了難於承受。 駱不讓沒有提及需要的報酬,而張學舟也沒有提及自己回饋資源的多少。 得益於彼此關係的親密,駱不讓覺得自己吃虧一些也沒問題,而張學舟則是覺得隻要產出了足夠的利益,駱不讓喜歡什麼就隨便去挑,反正他都是掙的。 兩人沒有談具體的報酬,但最終又構建了極為放心的合作關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