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辣椒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七十七章 尋思掙大錢,第五形態,一隻辣椒精,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儒家需要學習的內容有點多!” 從三更半夜到天明,董仲舒講了兩個時辰。 饒張學舟擅長記憶,他也覺得儒門的內容太多了。 這不是張學舟記不住相關,而是張學舟感覺儒家修行的內容東藏一截西夾一段,又加入了太多沒用的內容。 但若要讓張學舟說哪段內容沒有用處,他又說不出來。 浩然正氣訣契合董仲舒提及的‘天地正氣’,但董仲舒講述的這些內容大部分讓張學舟感覺存在無法契合感,隻有小部分與之可能相關。 “不多不多,也就六種經文而已”董仲舒笑道。 “我感覺你講述的經文中有很多可以剔除的繁複內容,為何您不將這些內容去除呢?”張學舟問道:“這至少讓人學習時方便一些。” “你第一次聽就察覺出來了?”董仲舒愕然道。 “能感覺到,但無法做完全的確定”張學舟道。 “我也無法確定”董仲舒道。 “您也無法確定?” 張學舟表情微微愕然,他不明白儒門為何將簡單的修行複雜化,動輒數萬字隻是其中的一部分,若要學全至少有十餘萬甚至更多的文字。 這對一些記憶力差的學生來說簡直是噩耗。 但董仲舒也無法剔除無用的內容倒是讓張學舟怔了怔,沒想到董仲舒也沒能力剔除相關。 “據說儒門最初的修行簡潔明了,但為了防其他學派偷學,也就弄複雜了一些”董仲舒道:“還有一種說法是為了規避秦皇焚書,修行的內容有了打亂。” “但內容打亂了要如何才能修行?”張學舟奇道。 “這就是我們儒家修行的妙處了”董仲舒笑道:“熟讀這六種經文,擁有智慧者最終會自然而然領悟入道,並不會在意經文中內容的混亂,甚至不記得某章節某段落都不成問題。” “神奇!” 張學舟翹了一個大拇指。 儒門通學的能力讓張學舟驚歎,這種修行秘籍混亂的傳承更是讓張學舟驚歎。 而要在混亂的秘籍中又能自我領悟,張學舟感覺這幾乎算是非人的學派了。 對大多數學派而言,大夥兒的秘典要多完整就有多完整,生怕錯一個字或者混亂一個字導致表達的意義不同,而儒門完全是反著來。 “若要說穿也就那麼一回事”董仲舒笑道:“誦讀的聲音可誘發體內竅穴的鼓蕩,每一個音節都會帶來竅穴運轉的意義,當這種情況持續時間長久形成自然而然的竅穴運轉,也就引導了入境又或產生其他威能,這世上也不止我們儒家學派如此,還有一些學派也擁有類似的學問,隻是不如我們儒家徹底罷了。” “怎麼感覺有點密碼學的意味?” 張學舟琢磨了一下,但他很快就將心思放了下來。 他可以用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循序漸進修行,張學舟也不在乎靠著嘴巴修行。 畢竟他最當下最優秀的資質表現在死記硬背上,若要拿來學儒家這種需要大量記憶並背誦的內容,張學舟覺得儒家算是找對人了。 除了對自己的領悟力有點沒底氣,張學舟覺得自己非常適合儒門的修行。 他能背誦,他也能嘮叨。 這是閒得無聊就能做一做的事情,張學舟覺得自己沒問題。 何況浩然正氣訣帶來的作用是實打實。 脫離了天庭,張學舟也沒有綠鯉魚吃,浩然正氣訣帶來的作用堪稱裨益無窮。 聽到董仲舒提及自己一邊施法一邊就能恢複法力,若施法輸出的幅度較小,法力幾乎永不枯竭,這讓張學舟極為羨慕。 “其他學派不向你們儒門取經,這簡直是腦殼壞了!” 張學舟嘟囔了一句。 等看到天色大亮,他才與董仲舒說了一番,而後從郡守府開啟的大門中鑽了出去。 “其他學派腦殼沒壞……” 董仲舒看著張學舟不算正經的走路方式,他的腦袋搖了搖,顯然是相當不認同張學舟這種說法。 就算其他學派的人願意拋下門戶之見,想入儒門的大門並不那麼容易。 這是從一種修行的模式轉向另外一種,少有人像張學舟這樣適應自如。 而要像張學舟如此快領悟,又具備過耳不忘的學習能耐,這更是少之又少。 “難怪謅不歸看得上你!” 謅不歸實力不強,但對方好歹是一個大型學派的掌教,有陰陽家一半的傳承,擇傳承者時即便是饑渴難耐也需要符合需求。 董仲舒看著張學舟,隻覺怎麼看怎麼都滿意。 他覺得自己當下難於挑剔出張學舟多少毛病。 “簡直完美!” 董仲舒真心讚歎,越是接近張學舟,他就發現了對方更多的優點,越發看張學舟順眼。 但他這種讚歎維持的時間不算長久。 近乎中午時,張學舟一臉晦暗跑回了郡守府。 “董夫子,你有沒有什麼掙大錢的方式?” 一份辟穀散材料大約等同於購買八十斤左右豬肉所需的錢財。 這種材料的價格不論是在這方世界還是現實中都算得上價格不菲,而要加上張學舟煉製辟穀散的失敗率,辟穀散的成本會更為高昂。 而他回歸現實世界之前至少需要服用一份三日辟穀散,甚至在清醒後因為腹餓需要服用辟穀散續命。 這導致張學舟當下比較缺錢。 隻有錢財足夠,他才能訂購到足夠份量的藥材,從而進行辟穀散的煉製。 他當下這種狀態持續的時間有多長,張學舟就需要預備多少天的辟穀散。 若某天沒有充足的辟穀散,張學舟覺得自己發生意外的可能性比較高。 他出道以來就一直徘徊在保命中,張學舟對此深以為然,也儘可能做提早的準備。 但張學舟必須說錢不好掙。 他老爹張重沒法在城市中活下去是有原因的。 即便厚著臉皮住進郡守府,又免費蹭飯吃,但錢財依舊難有途徑入手。 在蜀郡城中,能獲得錢財入賬的方式不多。 一者是攤販,賣肉、賣布、賣鹽、賣糧是主流,這涉及衣食,也是每個人的剛需。 一者是藥店,身體有點毛病後喝點藥湯,這是躲不掉的事情。 一者是鐵匠鋪,需求的農具、防具等物不可或缺,這是必須購買之物。 除此之外,蜀郡城中幾乎沒有彆的行當在產生錢財。 張學舟溜達了一個上午,沒發現自己可插入的行當,若讓他去殺豬攤打雜,人家給的錢也不夠他拿去買藥材。 若要張學舟上山采藥,這種事情更沒法乾。 一來是藥材種類繁雜,二來則是山高路險需要極為長久的時間才能采到藥,三則藥材還需要清洗、晾曬等工序,那並非他所能輕易自力更生的事情。 張學舟隻能選擇購買的方式求藥材,也讓他多了錢財方麵的需求。 但解決這份需求的難度很高。 至少張學舟當下沒發現什麼掙到足夠錢財的方式。 看到捧著一卷書誦讀的董仲舒,張學舟隨後就動用了求援。 “掙大錢?修士總能如那販夫走卒引車賣漿”董仲舒道:“你需要讀書,且要去好好讀書,這才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修士應該做的事情!” 一個大儒之姿者居然墮落到尋思掙大錢,董仲舒覺得張學舟的路走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