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章 深山裡的大磨盤,北派盜墓筆記,雲峰,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看我們人都出來了,馬道長大喊了聲:“妖精人多勢眾!此地不宜久留!待老道我去喊師弟過來降妖除魔!” 馬道長把桃木劍斜插到褲襠上,三步一跳向前跑。 最後回眸一笑,消失在了夜色中。 關於小萱,我還有事要問他,想去追,不料試驗田主人郭慶忠攔住我說:“彆追,你追不上道長。” “他現在這個狀態,跑了沒事兒?多久回來?”我問。 郭慶忠搖頭苦笑:“你們剛來不知道,我都習慣了,道長每次一炮就是十天半個月的不回來,然後說不準,哪天自己又回來了。” “那道長他吃什麼?”我問。 “瞧你這話說的,大山裡會缺吃的?道長不但吃的好,還往回給我帶東西呢,上次我正在練功,他把一隻死豹子扔在了院裡。” “豹子!” “是豹子,還是包子?” “當然是豹子,難道你見過重200斤的包子?” “那這麼說,你還吃過豹子肉?還練過功?也是八部金剛氣功?” 他小聲說:“彆跟人亂講,吃豹子犯法的,其實就跟兔子肉一樣,發酸,不好吃。另外道長確實教過我一點八部金剛功,不過我練了兩天就不練了。” “怎麼不練了?有副作用?” 他苦笑說:“有沒有副作用不清楚,反正練功的那半個月,我血壓很穩定,一直保持在260沒降下來過。” 第二天上午,我們離開了試驗田這裡,郭慶忠幫我們灌滿了水,還叮囑我們說:“各位,田裡還有活忙,我就不送了,你們想住宿的話歡迎隨時過來,對了,你們要是看到道長的話,告訴他一聲,讓他早點回來。” 告彆了他,又走了一天半,真正到了人跡罕至的地方,我隔老遠聽到了嘩嘩的流水聲。 老福朝前望了望,回頭說:“在往前就到獨龍河了,那裡水很急,而且河水不能喝,所以之前我才讓你們灌滿飲用水。” 到了地方我一看。 水流很急,河麵寬闊,河水微微泛黃,就跟農村地區的井水顏色一樣。 我好奇問:“福叔,這水看著不臟,怎麼不能喝了?” 老福說:“看著不臟,但就是不能喝,一喝準拉肚子,牲畜都不喝。獨龍河以前叫毒龍河,有人做過研究,說河水裡含的大腸杆菌對比正常飲用水,超標了足足三百多倍。” 豆芽仔驚呼道:“三百多倍!那還不一口把人毒死了!怪不得這河裡連條魚都看不到!” 造成這種狀況有原因,一是雪山融化後水本來就臟,二是獨龍河最上遊是藏民活躍的放牧地,各種動物糞便,生活垃圾等都丟到了河裡。 到了下遊,河水經過稀釋後還“泛黃”,可能因為水裡都是尿。 “彆走了,先等等,”把頭疑惑問:“福老弟,那裡是個什麼東西?” “嗨,你說那個啊,那是大磨盤,不知道在這裡放多少年了,我小時候就見過。”老福說。 就在獨龍河邊兒的草窩裡,橫躺著個巨大的圓形巨石,中間有孔,是掏空的。 風吹日曬久了,導致這圓形巨石表麵坑坑窪窪,還長了層綠毛。 把頭蹲下看了看,又伸手摸了摸巨石表麵道:“這東西年代很早,山裡怎麼會有這麼大的磨盤?要多少頭牛才能拉動它工作。” “還有,為何磨盤上有這麼多條凹槽?” 把頭說的也是我剛想問的。 在磨盤表麵,大概每隔幾十厘米,就有一道凹槽,這些凹槽整整齊齊排列下來,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 豆芽仔說:“把頭我知道了!說不定這磨盤幾百年前立在河裡,通過水流帶著,轉動它工作。” 魚哥馬上否定他:“芽仔,你說的怎麼可能,這東西目測超過三噸半重了,水流怎麼可能帶的動。” 把頭環顧四周道:“這東西,是不是從哪個地方滾下來的?” “王教授,彆研究它了,咱們趕快趕路吧,明天才能到盆地那裡。” 老福對大磨盤沒興趣,催促我們趕路。 “咦?你們快看,這是不是有字?”小萱突然有了發現。 “什麼字?我看看。” 這一看。 就在大磨盤躺地上那一麵兒的邊緣位置,有幾個文字露了出來,看不全,隻能看到一些筆畫,因為被壓住了。 “要不想個辦法,把它翻過來?把頭,我包裡有撬棍。”我說。 魚哥立即說:“行不通,我們的撬撬棍太短了,用不上。” 老福就在旁邊,魚哥差點說漏嘴。 他是想說:“我們撬棺材用的撬棍太短了”,還好魚哥及時改了口。 把頭想了個辦法。 他讓我們用鏟子往地下挖,把邊緣這一帶掏空,然後頭鑽下去,朝上看。 這辦法既省力又效率,隻一點不好,容易把人壓死。 看到鏟子,老福驚訝問:“這就是洛陽鏟吧?我在電視裡見過,考古隊就是用的這個。” “是啊,我們隊裡經常用這個,沒它不行。”我笑道。 很快挖好了坑,我上半身鑽進去,然後費力的翻了個身。 那些字跡,我用手擦了擦灰塵,還是模糊的看不清,土太大了。 我衝外喊:“小萱,把你手電和小刀給我用下。” 空間太小了,接過來東西,我牙咬住強光手電,用小刀刮掉了厚厚一層泥土。 看清了。 “秦秦鳳路,錢什麼局隨行。” 中間那個字,我實在認不出來,磨盤底下就刻了這麼一行小字。 我爬出來問:“秦鳳路是哪裡?康定這裡有這個地名兒?” 老福搖頭說不知道,沒聽說有這麼個地方。 此刻把頭眉頭緊鎖,眼睛死死盯著大磨盤看。 把頭足足看了好幾分鐘,忽然抬頭道:“我知道了,很久之前,西夏人經過了這裡,丟下了這東西,這東西離路邊兒近,是因為它當年是從馬車上滾下來的。” “雲峰,你剛才看到的字,完整的應該是秦鳳路錢監局隨行。” “換言之,這東西不是農民磨糧食用的磨盤,隻是外形像磨盤,它是文物,應該是晾範石。” “晾飯石?” 豆芽仔看了看,疑惑問:“難道是古代人嫌飯太熱,把飯倒這上頭晾涼了在吃?” “範!不是飯!”把頭無奈大聲說:“是錢範!” 豆芽仔仍舊搖頭:“不知道,我隻知道麥飯石,我老舅用過麥飯石水杯喝茶。” “雲峰,你怎麼看,知道了沒有?”把頭問我。 我說不知道啊。 把頭提醒我說:“秦鳳路錢監所,是北宋時期,靠近西北的一所鑄錢局。” 腦海中靈光一閃。 我猛的一拍手! “我知道了怎麼回事兒了把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