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供不應求,急死人
我是老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6章 供不應求,急死人,重生1992從接親開始,我是老齊,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有了部優,即使暫時沒有國優,也可以葛優,或者是郭優。 前世雙彙利用《編輯部的故事》的熱度,由葛優和馮鞏拍攝雙彙廣告,在央視播放後,火遍全國,讓“雙彙”牌火腿腸享譽全國各地。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梗,就是省優部優葛優! 他對那個廣告記憶猶新,仿佛就在自己的眼前。 鏡頭一開始,葛優悶悶不樂、一臉深沉的坐在辦公桌前。 馮鞏問他:想什麼呢? 葛優答道:想葛玲兒呢。 馮鞏笑道:彆想了,我給你介紹一位新朋友。 於是,葛優的書桌上便出現了一根根排列整齊的紅色雙彙火腿腸。 “雙彙。”葛優一下子就來了精神,兩隻小眼睛瞪得溜圓,閃閃放光:“它是中國公認的名牌產品哪。” 馮鞏看著葛優閃閃放光的雙眼,試探著問:“還想葛玲嗎?” 葛優如同夢醒一般,一臉蒙圈地問:“……葛玲兒是誰?” 與此同時,在畫外音的笑聲中,馮鞏念道:雙彙,省優,部優,葛優! 自此開始,凡是看過這個廣告的人,都牢牢地記住了最後一句話:省優,部優,葛優! 部優後麵本應是國優,由於沒有國優,就被換成了葛優。而恰是這個葛優,比正宗的國優更讓人記住了雙彙火腿腸。 不得不說,這一句省優部優葛優的廣告詞,寫得太巧妙了,看似調侃,效果卻特佳,簡直就是神來之筆。 傳說這句廣告詞,最早的版本是“省優部優國優葛優”。 拿給葛優看時,葛優覺得立意雖然不錯,但卻太重複,而且與國扯上邊,事兒有點兒大,就建議把國優去掉。 去掉國優後,“省優部優葛優”,朗朗上口,節奏感極強,葛優特彆滿意,說:記住,千萬彆再放女優。 這個廣告是雙彙在央視投放的。 如果生命核能保健品能夠在今年獲得部優產品的稱號,何維德就模仿模仿雙彙,也把葛優和馮鞏請來,為生命核能保健品做個廣告,隻需把火腿腸換成生命核能就可以了。 不過他想來想去,最後還是放棄了這個模仿的想法。 彆人的梗再好,也是彆人的。 葛優和馮鞏拍火腿腸廣告,可能會很有意思,但拍生命核能保健品的廣告,他們的形象並非就是最佳的不二人選。 搞得不好,反而會成為新世紀的新東施效顰,貽笑大方。 既然生命核能保健品被評為了省優,那就有可能會評上部優產品。 隻要有一份希望,就要用十二萬份的努力,去爭取實現,這才是一個企業必須付出的行動。 第二天他和司機易雲山,早早就來到了產業園建設工地的現場。 他沒有想到,工地上到處都是人來人往,一片熱火朝天的場景。 何崇獅和梁田兩個人,為了搶時間搶進度,把所有的建築工人都分成了兩個班,一個班從晚上十二點上班到中午十二點,一個班從中午十二點上班到晚上十二點。 每個班都是連續工作十二個小時。 這種超強度的體力活,也隻有真正的農民工才吃得消,扛得住,受得了,做得好。 好在產業園四周除了本公司員工在這裡臨時居住外,沒有其他的住戶。 否則,僅僅是晚上聲音擾民和燈光擾民,影響他人正常休息,就不知道會被多少人舉報,被查處多少回。 那可不是喝一壺喝二壺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環保部門、建築部門等等的停工單、罰款單,會像雪花一樣,接二連三的飄飄而來。 何維德不得不佩服何崇獅和梁田,對建築工地和建築工人的科學調度和組織管理。 特彆是晚上的施工,人的體力精力都處於最虛弱的時候,加上燈光的影響,人的視力和敏感性的減弱,是最容易發生安全事故的時段。 但因為他們防患於未然,將各種安全措施全部落到了實處,成為一根根高壓線,沒人敢碰,數萬人的建築工地上,硬是至今都沒有發生一起安全事故。 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建築工人們說,是大家運氣好,加上做事小心。 何崇獅說,產業園是一塊風水寶地,特彆是每一處工地施工放樣之前,都放了鞭炮,燒了錢紙,殺了公雞,敬了神靈,喂了小鬼,信了迷信,菩薩才會保佑我們平平安安。 梁田說,關鍵是安全知識時時講,安全措施處處抓,安全隱患刻刻防,安全人員個個盯死看牢,才確保了安全奇跡的形成。 何維德想,在安全和發展間,安全永遠都是排在第一的。 “三滿,梁田,我看了工地的施工建設,我隻有用‘超一流’三個字,才能表達我對你們努力的肯定。”何維德對何崇獅和梁田兩個人說道。 “你們用超一流的施工管理水平,確保了產業園的建設速度,確保了建設質量。如果不是你們的精心付出,產業園項目的建設,現在很可能就是稀稀拉拉的幾棟粗坯廠房。” 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哪個投資幾十億元的項目,不是經過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的建設,才能夠投產的? 哪裡有產業園現在這種多快好省的建設情景的? 這恐怕也隻有我們今生的生命核能人,今生的金陵建築人,才會這麼不要命的拚搏,才會這麼不要命的掙錢。 何維德在心裡歎了一聲,還真是一副“前半生用命掙錢,後半生用錢保命”的活生生的畫麵啊。 如果不想客戶之所想,不急市場之所急,不分白天黑夜地搶進度趕時間,儘快地擴大生產規模,客戶和市場逼而無果,他們就會棄而走之,離而避之。 過去為了銷售產品,千方百計找市場,現在有了市場,卻不能及時地把產品生產出來,供不應求,誰心裡不急死人啊? 現在,無論是營江縣公司,還是清江市公司,都在三班倒,可還是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需要。 就連已經交了錢的代理商經銷商,按目前的產能,供貨都要排到三年之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