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購買,要改改了
我是老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章 購買,要改改了,重生1992從接親開始,我是老齊,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所以,我還是勸你,不要去生產什麼保健品。如果你確實有時間,有精力,有財力,完全可以和我們中醫研究院合作,搞一搞中成藥的開發生產。 現在大家都說,中醫落後於西醫。中醫為什麼落後於西醫?在我看來,最主要的就是兩個方麵的原因。 一是,長期缺乏對如何看病、如何找準病症的工具,即對醫療器械的研究、開發和生產。目前國內醫院使用的醫療器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進口的。 二是,長期缺乏對中草藥提煉提純上的研究、開發和生產。中醫看病,至今還沉迷在幾千年之前,老祖宗最開始的中草藥的用法上,沒有一點長進。 吃中藥,不僅吃的還是最古老的熬製的藥液,喝一次就是一碗,足足半斤多,而且還不是喝十天八天就完事,一個療程,短則半個月一個月,多則三個月,半年,一年。 把一個人好好的肚子,喝得都反胃,都過敏,一看見中藥,就全身發抖。 中醫的落後,就落後在這兩個方麵。 醫療器械,我們中醫研究院沒有去研究,但我們對如何提煉提純中草藥,將傳統的中草藥由熬製湯藥,提升到高純度的藥液,或者是製成膠囊、片劑類的成藥,卻是我們一直在為之努力的。” 施誌軍和何維德侃侃而談,仿佛一個年輕人一樣。 “那你們取得了一些什麼樣的研究成果?”何維德問。 “我們已經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施誌軍說道。 “那藥品的生產批號,什麼時間可以拿到?” “估計至少要五年時間。” “五年?時間上,是不是太長了一點?” “把它們製成成品藥後,還要進行臨床試驗,包括i期臨床試驗、ii期臨床試驗和iii期臨床試驗。這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就是時間。” “投資上,估計是一個什麼數額?” “初步估計,在一億以上,還不包括專利轉讓費。” “施院長,我對你們研究的中草藥成藥化,很感興趣。”何維德說道,“五年之後,我一定會和你們合作。” “但在和你們合作之前的這五年,我想,還是先做一些保健品的生產比較妥當。 保健品的生產,相對於藥品的生產,投資少,風險小。這樣就可以比較快的積累資金,為五年之後生產中成藥,不僅可以奠定資金基礎,而且可以積累大量的管理經驗。 所以,還是拜請施院長,能不能為我推薦幾個,握有強身健體方麵處方、秘訣的中醫研究員?”何維德再次說道。 “好吧,為了五年之後的合作,我就和你推薦十來個,有強身健體方麵補品、藥膳處方、秘訣的中醫研究員。”施誌軍終於鬆了口。 接下來,何維德花了三天的時間,和十一個中醫研究員進行了麵對麵的單獨交談。 在經過反複比較和推敲之後,他從十一個中醫研究員提供的處方和製作方法中,選擇了六種生產處方和製作工藝,作為自己生產保健品的備用方案。 為此,他還分彆和這六位中醫研究員簽訂了分彆用5到10萬元的價格,買斷有關技術和工藝、健康終生負責、技術和工藝培訓傳授和指導、技術和工藝保密等等相關協議。 這一用時就是半個月,幾乎和每一個中醫研究員花了一天半的時間,才達成有關的協議,初步掌握了製作的工藝和程序。 雖然這些“補品”、“藥膳”類的強身健體保健品的原材料簡單,製作方法也不複雜,但要把它們掌握,也不是一件順手牽羊即可的事情。 尤為重要的是,要把它們的配方掌握在自己的頭腦裡,並實現製作工藝的工廠化,才是關鍵。而工廠化這一步,不說這些中醫研究員沒有嘗試過,哪怕就是實驗也沒有做過。 由此可知,把這些中醫研究員自以為是的“補品”、“藥膳”,變成工廠的產品,進而成為人們趨之若鶩而追求的保健品,還有一條不短的路要走。 縣食品廠的拍賣,最後隻有何維德一個人報名。 這既出乎何維德的意外,更出乎縣國企改革辦的預料。 何維德最初以為,像這樣的拍賣,一定會有不少人報名來買的。至少不應該隻有他一個人報名。 這是他錯估了縣裡人的實力。 90年代初的縣裡人,雖然生活比之前改善了不少,家裡的存款也越來越多,不時地爆出誰誰誰又是萬元戶了,但那時說的萬元戶,往往很少是純賺了一萬元的。 當真正地要買一個工廠的時候,腰包裡的錢就會露陷了。 沒有足夠的錢,誰敢去報名買食品廠? 再說,縣食品廠到底要賣多少錢,誰也不知道,更加使人們的心裡沒有底了。 縣國企改革辦的人也沒有想到,來報名買縣食品廠的人,竟然隻有一個人! 這還怎麼賣啊。 縣食品廠雖然職工不多,但僅僅是在職的人員,就有150多個,還有退休的30多人。 即使按照上麵的文件,搞一批符合條件的人退休,也還有120多個職工啊。 要把這120多個職工的身份買斷,沒有錢,說什麼話都不會頂用的。 原以為,把食品廠的所有債務化解後,對食品廠的土地和房產進行拍賣,會有不少感興趣的人的。 至少,可以把這些土地、廠房、辦公樓買過去後,可以辦一個新的工廠,即使辦不起工廠,也可以建房子賣啊。 他們沒有想到,有幾個人可以一次性拿出這麼多錢來投資,即使有,那後期的投資又從哪裡解決呢? 何維德得知這些情況後,馬上找到父親何崇龍。 “爹爹,我原來想,明天食品廠的拍賣,我要親自掌勺。現在隻有我一個人報名,就要改一改了。” “怎麼改?”何崇龍問。 “我到拍賣現場去,但要由你代表我,和縣國企改革辦的人具體談。” “怎麼一個談法?” “食品廠扣除職工宿舍用地,隻有50多畝。現在辦廠買地,也就一千元一畝。50多畝也就5萬多元,加上廠房和辦公樓,最多就是5萬元。我們的最高出價,就是10萬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