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0章 大明雖然地盤小,但是忠臣多,王爺更多!,康熙,你的大清亡了,大羅羅,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正文卷第230章大明雖然地盤小,但是忠臣多,王爺更多!大勝關說是“關”,但實際並不是一座立在某處隘口、山口用來堵路段城關,而是一座江防要塞。是靠著南京附近一處寬度不到三裡的江麵而建的,大勝關北麵不到三裡,又是秦淮河的一處比較開闊的入江口。 這一座大勝關又能扼守長江江麵,又能遮護秦淮河的河口,擱在江寧附近自然是險要了。曆史上的元末爭霸時期,陳友諒的東征大軍曾在這一帶被朱元璋打敗,“大勝”之名就因此而得。 而進入明朝後,很喜歡搞基建修城牆的朱元璋,自然要在大勝關這處境要大興土木,不僅構築了大勝關城,還在附近的秦淮河入口修建了碼頭和水寨,牢牢扼守住了南京城上遊的這處險要可惜在後來保衛南京的戰爭中,大勝關再也沒發揮出什麼作用。 不過大勝關的古城和附近秦淮河口的碼頭,倒是一直存在到如今,而且還成了剛剛重新打鼓另開張的南京“小明朝廷”的西大門。 在朱三太子以定王監國之名在金陵城內粉墨登場的第二天,那個在孝陵衛之變時“加急做夢”,好讓朱元璋來托夢的王化行就被委任為大勝關總兵,讓他馬上帶上五百個剛收編來的江寧守城營的兵丁,到大勝關來赴任了。 王化行抵達大勝關後,又收編了一個隸屬隻有二百人清軍綠營的水師緝私營,又招募了一些零散的漁民和私商,湊出了八百大軍人數是不大多,但是王化行是個文武雙全的武進士,腦子活絡,又熟讀《三國演義》、《孫子兵法》,是個會用計的。 他在大勝關把隊伍支楞起來後,又從南京城裡麵要了一批江寧織造的布匹綢緞,做了許多麵大旗,在大勝關和秦淮河口的水寨上插了一個旗幡招展! 另外,他又向南京“小明朝廷”的臨時兵部尚書李中山要了一些原本擺在江寧城頭的老式土炮,又要了些火藥,有事兒沒事兒就在大勝關上施放,打得那叫一個熱鬨,仿佛有多少軍隊在進行實彈訓練似的。 一番虛張聲勢之下,長江對岸江浦縣境內的清軍嚇得全都縮回了縣城閉門堅守,把這一段江麵的控製權全都交給了王化行。 不過南京城內的“小明朝廷”也騰不出手去攻占長江北岸的江浦和六合兩縣沒辦法,兵力還是不足啊! 現在應天團練還沒成軍,“小明朝廷”手頭的兵力就隻有“臨時本兵”李中山直轄的應天鎮軍、操江水師,前者東拚西湊之後麵前能有三千人,後者就隻有兩千。 挺大一朝廷,攏共才五千“不太可用”的兵——太少了,一不小心就用沒了,當然就不大可能大刀闊斧地去開疆辟土了! 實際上,盤踞在南京皇城內的旗兵和旗兵家眷,到現在都還沒消滅呢! 李大兵部根本不敢強攻,隻是小心翼翼地圍著他們——用來包圍的兵力也很不足夠,幸好有城牆可以利用,要不然還真圍不了。 另外,被包圍的旗兵和旗兵家眷也很慫,麵對插了許多旗幟來虛張聲勢的敵人,根本不敢發起決死突圍,隻是縮頭烏龜一樣地死守。 南京皇城周圍,這個把月以來,幾乎就沒什麼交戰的記錄。 但即便如此,今兒離開南京城到大勝關來迎接“耿王義軍”的大明監國定王朱慈炯還是有點心神不寧。 對,就是心神不寧為了迎接耿精忠的義軍,李中山不得不搞了一個空城計! 具體來說,就是將南京城的守軍,包括鄭經派來的兩千水師中的大部分都抽調出來,再穿上由被收編的江寧織造衙門組織人手趕工出來的紅色錦袍,偽裝成朱三太子直轄的錦衣親軍,然後一起拉到大勝關擺開來忽悠耿精忠、尚之信、劉進忠這夥人。 雖然李本兵連空城計都用上了,但也僅僅抽調出來區區三千六百“錦衣親軍”——他也不能真的把南京城各處的人手都抽調一空吧?進出南京的城門總要擺一些守軍,城內的各處衙門也得站幾個衛兵,儲存財物、軍資、糧草的庫房也得有人看著! 還有,用於迎接耿精忠大軍的大勝關的守軍也不能動。因為根據計劃,耿精忠帶來的軍隊當中會有相當部分暫時在大勝關周圍駐紮,耿精忠最多隻能帶三千人入南京! 總之,今天這場“迎耿王”的表演如果搞好了,南京的大明小朝廷就能免於被耿精忠這位既不精也不忠的王爺控製了 大勝關東門之外,一座用毛竹和稻草臨時搭建起來的長亭之中,已經當了一個月大明監國定王的朱慈炯,正穿著身龍袍,戴著一頂善翼冠,大模大樣坐在一張龍椅上,身後兩個宮女打扮的小美人,身邊還站著一個錦衣衛千戶,就是之前那個唯一“真錦衣衛”劉碩川! 現在劉碩川已經有了十二個手下,加上他號稱“錦衣十三太保”——凶名赫赫的錦衣衛,現在總共就隻有十三個人! 這十三人都穿著精美的飛魚服,腰裡麵挎著繡春刀,在棚子外麵挺胸凸肚地站著。 而長亭之外,則是大明臨時朝廷的臨時大臣,有吏部尚書陳永華,戶部尚書盧三好,禮部尚書黃百家,工部尚書景川,刑部尚書鄭得勝等等。 此外,還有一群從應天府下屬各縣拉來的士紳,大多參與了應天團練的組建,現在都給授了官,一個個烏紗官服,看著都挺忠的。 現在的大明,雖然地盤隻有五個縣,常備軍隻有五千人,但是忠臣還是蠻多的! 而且再過不久,還會有許多的王爺! 暫時客串兵部尚書的王忠孝,這個時候正帶著幾個手下在檢閱列陣於大勝關外官道旁的三千六百“錦衣軍”,這三千六百人之中有半數裝備了各種火槍,有火繩槍,有燧發槍。其餘則配備了長槍和刀牌,其中的刀牌兵都是很有鄭家軍特色的藤牌兵,非常善於跳幫肉搏!在岸上的戰鬥力雖然一般,但看著還是蠻神氣的。 “李中堂,耿王的人馬到了!” 跟在王忠孝身邊的何天然忽然嚷嚷了起來,聲音有點緊很顯然,他也吃不準那個耿精忠會不會一見麵就來一場火並? 真要火並,靠大勝關這裡是三四千人,是怎麼都抵擋不住耿精忠麾下一萬好幾千精銳的。 王忠孝扭頭一看,馬上就看見了遠處地平線上出現的紅色大旗,紅底火焰紋鑲邊,上麵繡著不知道什麼字兒?同時出現了有十好幾麵,迎風飄揚,然後才是幾行在太陽底下泛著寒光的槍尖也不知道有多少,總之就是源源不斷地出現在王忠孝的視線當中。 又過了一會兒,王忠孝又看見了“藏”在槍尖下麵的“紅頭”,所有的耿王部下,全都是紅巾裹頭,很有一點元末紅巾軍的風格。 隨後,他又發現,在一大隊的紅巾長槍兵後,是十多輛四四方方的木頭囚車也不知道裡麵裝著的是什麼人? “天然,”王忠孝突然摸出一塊令牌,遞給何天然道,“你親自去掌握神槍手讓他們埋伏到大勝關城牆上,如果耿精忠敢劫駕或對本官下手,就給我狠狠地打!” “是!” 何天然答應了一聲,就轉身往大勝關內而去。 大約一百名王忠孝親自調教出來的神槍手,這個時候就潛伏在大勝關上,占據了製高點,隨時可以開火射擊! 而朱慈炯所在的位置,也是王忠孝精心挑選的,並不在大勝關的南門之外,而是在東門之外,所以耿精忠等人必須從大勝關的城牆下通過,才能抵達朱慈炯所在的位置。這就讓他和他的心腹,全都暴露在狙擊火力之下。 當然了,這隻是不得已的選擇! 如果耿精忠識相一點,王忠孝還是很樂意看著他在南京扛雷的說實話,現在的朱慈炯到底是明獻帝還是又一個小明王可不好說! 在何天然登上大勝關城牆後沒一會兒,耿精忠麾下開路的長槍兵已經到了,隻聽見一聲“嗚咽”的軍號聲響起,這些個長槍兵就突然站住了腳步,然後就向左向右轉身,又前進了幾步,到了官道兩邊,這才向後轉身。一條通道就這樣讓了出來! 等這上千名長槍兵都停頓下來站好,王忠孝才看見通道當中,那十多輛木頭囚車就被人拖了上來,穿著一件紅色蟒袍,頭上戴著一頂風帽的耿精忠的身影,在幾十名親衛和將領簇擁下朝這裡大搖大擺地過來。而更大隊的騎兵、步卒並未曾跟上他們。 在這頭,包括朱三太子、王忠孝、陳永華都鬆了一口大氣! 看來耿精忠並沒有打算馬上就撕破臉當耿太師!隻要耿精忠不馬上翻臉就行,最多再有三個月,南京的大明小朝廷就能擁有兩萬大軍了。 這就可以自保了! 在王忠孝距離耿精忠還有幾十步的地方,忽然有人大聲呼喊了起來:“世凱王世凱,是你嗎?你怎麼來了江寧?” 這是明珠的聲音! 王忠孝一愣抬頭順著這聲音一看,就看見一個人坐在其中一台囚車裡麵在向他這邊嚷嚷,再仔細一看,這人好像就是明珠。 之所以是好像,那是因為該明珠看著比之前在廣州府的大牢裡麵還可憐,人已經瘦了一圈,整個臉都是黑黑的,也不知道是曬得還是許多日子沒洗臉了?頭發更是亂糟糟一蓬,就好像個鳥窩。 “老師,是老師嗎?您怎麼又成了階下囚了?”王忠孝趕緊拎起袍子快步向前,走到了那台囚車旁邊,看著裡麵坐著的人,關切地發問。 “我,我這不又遇上反賊了?”明珠說到這裡,又紅著眼睛看著王忠孝問,“王世凱,你怎麼回事?你怎麼來了江寧?” “我是替我爹來向南京的大明新朝廷進貢稱臣的。”王忠孝也不好意思說江寧之變也有自己一份所以就撒了個慌。 “你,你這也來得太快了吧?”明珠一想不對,又用質問地語氣問,“江寧之變到現在才一個月!” “我是從武昌直接過來的,”王忠孝麵不改色地說,“江寧之變發生時學生正在武昌辦事兒,聽到消息就馬上過來,還買了個臨時的兵部尚書當嘿嘿,老師,您看我這身還像嗎?” “你”明珠也不知道該怎麼說王忠孝好了。 這人要不要臉? 一忠大清朝,二忠吳三桂,三忠朱慈炯,而且還和李自成不清不楚! 更出格的是,王忠孝還不是一個個忠這些君的,而是同時當三家甚至四家忠臣,還當得理直氣壯! 就在這個時候,忽然又有個打雷一般的大嗓門響了起來:“姓王的,你還認得尚爺爺我嗎?” 尚爺爺? “尚之信?”王忠孝一扭頭,就看見一個滿臉怒容的尚之信陪伴在耿精忠身邊,一副要抽刀砍人的模樣,不過卻被耿精忠拽住了胳膊。 耿精忠還在勸他:“俺答公你不要為了私人恩怨壞了國家大事!” “對對對,耿王,您得攔著俺答公一點!您一個要不行,就讓人幫忙啊!”王忠孝也有點著急,還在那兒給耿精忠支招兒。 他倒不是害怕被尚之信一刀砍死,而是擔心埋伏在大勝關城樓上的狙擊手開火這一開火,大勝關會師可就秒變天京事變了! 耿精忠一想也對,也趕緊叫身邊的護衛上去把尚之信控製住——他現在可不打算和王輔臣翻臉。 看見手下把尚之信駕走了,耿精忠和幾個手下也翻身下馬,笑嗬嗬地向王忠孝走了過去,王忠孝也衝著耿精忠抱拳行禮:“下官恭迎耿王!” 他現在不能叫耿精忠靖南王,因為靖南王是清朝封的王爺。 耿精忠則笑著還了一禮:“世凱,三太子在哪裡?” 王忠孝一指不遠處的棚子,笑著道:“耿王,三太子就在長亭之中對了,家師不知道哪裡得罪了耿王?” 耿精忠看了看囚車裡麵的明珠,笑道:“他雖然是你的老師,但也是韃子的大臣,是咱們大明不共戴天之敵啊!本王將他打入囚車帶來南京,就是為了獻俘闕下!” 獻俘?那就是獻給朱三太子了? 王忠孝衝著明珠拱拱手:“老師,您在委屈一會兒,學生回頭向三太子請個恩典,總能饒了您這一回。” 說完,他就做了個肅客的手勢,請耿精忠跟著自己一起去拜見朱三太子。 耿精忠則向身後一招手,幾十號耿王府的護衛馬上跟上,這哪裡是拜見君王?整個就是社會人大佬談判嘛! “耿王,”王忠孝領著耿精忠一邊走一邊低聲問,“不知道您想封個什麼官授個什麼爵?” 耿精忠一聽這話,就得意地一笑:“總不能比吳三桂小吧?他是西王,你看我來個東王如何?” “東王?好啊”王忠孝點點頭,心想:這是東王入天京嗎? 耿精忠這時又道:“也給你爹封個南王吧!” “南王”王忠孝點點頭,笑道,“倒是不錯,我爹也是王爺了還北王、翼王!” “翼王?”耿精忠愣了愣,“這是怎麼個說法?” “羽翼天朝嘛!”王忠孝趕緊解釋道,“現在西王、東王、南王都有人了,北、翼二王不知道在哪裡?” “大員島的鄭經可以封個一字王,”耿精忠道,“他本來就是個王!還有一個王尚之信行不?” “不行!”王忠孝趕忙搖頭,“他現在有多少人馬?憑什麼封王?我看還是封給劉進忠吧!” 尚之信明顯和王家不對付,王忠孝當然不會同意他封王。而劉進忠和王輔臣、王忠孝關係不錯,而且他對朱三太子也比較忠心。 耿精忠想了想,低聲道:“也行,這次北伐金陵,他的功勞也不小,而且扶保三太子的名頭還得他來擔待吧?” 王輔臣、王忠孝父子肯定不願意當這個扶保朱三太子的名分,擔了這個名兒,他們可就沒法在明、清、吳之間遊刃有餘了。 而且,王輔臣、王忠孝父子現在也沒功夫到南京輔政,他們還得在廣東廣積糧、高築牆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