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9章 “吳、順、清”新三國開始了嗎?(求訂閱,求月票),康熙,你的大清亡了,大羅羅,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正文卷第199章“吳、順、清”新三國開始了嗎?“世璠,你再和爺爺說說,你是怎麼打死佟國瑤的?這個佟國瑤可是一員猛將啊,怎麼就敗在那個燧發槍的槍口之下了?” 漢中西王府的三堂之中,吳三桂正拉著孫子吳世璠的手,笑嗬嗬地又問起了“鄖縣轅門之戰”的事兒。剛才吳世璠已經說了一遍取鄖陽、襄陽的全過程,特彆是打鄖縣的事兒,說得非常詳細。 吳三桂那是什麼人呢?戰術專家級彆的人物,馬上就聽出其中的關鍵了。 不到二百支燧發槍的幾輪齊射,就擊敗了佟國瑤的親兵發動兩輪突擊!雖然佟國瑤親率的第三輪突擊頂著燧發槍的火力打到了槍陣附近,但因為損失不輕,銳氣已喪,最後還是被掩護燧發槍兵的刀牌兵、白杆兵消滅! 佟國瑤手下的三百親兵雖然不是什麼八旗天兵,但至少也是明末家丁的水準,這樣的部隊讓一群才當了幾個月兵的山民用燧發槍殺傷大半,這還不能說明燧發槍的厲害? 而且打仗可不僅是進攻,還有防禦呢! 如果依靠火力犀利的燧發槍,隻接受過幾個月訓練的民伕就能依托工事或城牆,給敵人的精銳造成重大殺傷,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兒! 帶過兵的都知道,才入伍沒多久的新丁就是烏合之眾。正常情況下,這幫新丁應該被佟國瑤的那幫武藝精熟的家丁痛揍啊! 可現在偏偏反過來了,如果同樣的情況可以複製,那就說明這燧發槍用好了,真的能讓新丁痛揍家丁? 這可了不得! 這絕對可以改變戰場上的強弱生死! 想到這個,吳三桂就忍不住繼續打聽起燧發槍的運用了。 不過吳世璠並沒有和吳三桂繼續解釋燧發槍戰術,而是掏出了由黃萬霖代筆,李自成落款簽名的“李奉天告西王書”,雙手捧給了吳三桂,“爺爺,這是李自成派人從武昌送到襄陽的親筆信!” “李自成的信?”吳三桂趕緊接過書信,同時拿起案幾上擺著的水晶老花眼鏡戴了起來,然後展開信紙細細看了起來。 才看了一半,吳西王就忍不住哼了一聲:“好你個李自成本王不發兵討伐伱,你還想坐山觀虎鬥,想等本王和滿清兩敗俱傷後再跳出來摘桃子?” “王爺,李自成寫了些什麼?” “王爺,他是不是想下江南?” 吳三桂的兩個軍師,方光琛和劉玄初這時也在西王府的三堂內,正在幫吳三桂處理下麵報上來的啟本,聽見吳三桂的話,都湊上來和他打聽了。 吳三桂又是一哼:“這個李自成說他隻要嶽州、漢陽、武昌、黃州四府養老哪兒也不去,也不下江南了。” 方光琛一聽這個話,眉頭也鎖了起來:“這李自成真是學乖了,這會兒真是比猴都精了他該是猜到了咱們一定會在他東下的時候收了他的嶽州、漢陽、武昌、黃州四府之地,所以想先把地盤經營好了,再做打算。不過他這麼一來,咱們在湖廣戰場上可就被卡脖子了。” 吳世璠有點不明白,“方先生,他怎麼就卡著咱們的脖子了?他已經把澧州、常德和荊南的地盤讓出來了,三叔的大軍可以從那裡北上。” 方光琛道:“這不還有荊州嗎?現在李自成拿著嶽州府、漢陽府,康熙手裡還有荊州、荊門等處,正好將三爺和世子爺的兵隔開來。而且世子爺和三爺也得時時刻刻提防著李自成抄他們的老巢!說實話,李自成在嶽州府、漢陽府、武昌府這麼一卡,對湖廣的局勢而言,還不如讓他下江南呢!” “那就讓他下江南吧!”吳世璠說,“咱們如果能拿下湖廣,那我父親和三叔就能聯手挺進中原,到時候康熙就隻能放棄陝甘回防中原,陝甘就是咱們的了。有了陝甘的壯士,中原也早晚可以拿下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啊!” “公子爺,您忘了洪武爺了!”劉玄初提醒道,“大明就是先平江北、江南,再定湖廣,然後掃北平天下的。而且誰又能保證李自成不會學孫權,在世子爺和三爺北上中原的時候來個白衣渡江,奇襲荊州?” “這不至於吧?”吳世璠看起來還不怎麼知道人心之險惡。 “至於的!”吳三桂苦笑,“如今的天下,已經不是老夫和滿清爭之,而是老夫、李自成、康熙之間的三國之爭了!” “三國?”吳世璠一愣,“可李自成撐死了才四個府啊!王輔臣的地盤軍隊都比他多如果孫兒沒有算錯,王輔臣現在已經有了肇慶、高州、雷州、梧州、平樂、潯州、桂林七府,加上鬱林、羅定二州,另外瓊州府和廣州府應該也會很快落入其手那可就是九府二州之地!擁兵過十萬也不過是年內的事兒了。” 吳三桂搖搖頭:“兩廣畢竟太偏僻了要北上爭天下就得曆經重重險阻。如果王輔臣已經平定兩廣那還好說,但是廣東還有尚家,廣西還有孫延齡和馬雄,還能支撐一兩年。所以現在他還不是爭天下的巨頭,不過是遼東公孫,西涼馬騰,交州士燮這樣的人物。 而李自成雖然隻有四個府,但卻是四個位於長江之畔,天下之中的府,還占著天下四聚之一的漢口。 另外,這四個府的田土不下兩千萬畝,又多是臨江水田,一年兩熟,少有水旱之災。而這四府的人口大概有兩三百萬頂得上幾個四川了! 如果李自成經營得法,不出兩年,就能拉出十萬精兵了” 吳三桂的話說到最後,言語當中竟然充滿了羨慕的語氣。 這也難怪吳三桂羨慕,李自成的確搶到了一塊風水寶地! 地盤雖然不大,但卻小而富庶,人口密集,又地處天下的中心區域,可以作為“直隸之地”來運營的。 相比之下,吳三桂的地盤是很大,但是卻沒有一塊可以作為帝國中心的土地。漢中不行,重慶更不行,昆明就太不行了。 而且由於大清控製的荊州和李自成控製的嶽州的阻擋,以及四川、漢中一帶有太多難以通行的山地,使得吳家的勢力在雲貴川的主體板塊之外,又出現了三個相對獨立的板塊,一個是吳國貴控製的湖南板塊,一個是吳應熊控製的鄖陽、襄陽板塊,一個是吳應麒控製的隴西板塊 吳三桂沉默了一會兒,又用目光掃了掃自己的兩大軍師:“廷獻,玄初,這天下三分之勢看來是初成了,那咱們下一步該怎麼破這個局?” 方光琛道:“王爺,咱們肯定不能讓李自成取江南但是也不必現在就和李自成翻臉開戰。 這個李自成顯然是吃夠了沒有根據之地的虧,這回走得極穩。澧州那個暫時的落腳之地,他都專心經營了一番,何況是嶽州、漢陽、武昌、黃州四府?說不定他準備在四府養老的話根本就不是虛言,而是真的準備在武昌終老了。 所以臣建議王爺還是照著原本的方略行事,今年在西北方向上先出祁山,取隴右。在湖廣方向上,先好好經營一番!” “經營?”吳三桂微微皺眉,他是知道要經營地盤的,但是現在湖北有吳應熊、湖南有吳國貴、隴西有吳應麒。而他吳三桂又已經六十多了 “廷獻所言極是!”劉玄初道,“王爺,您既然將當今天下之爭比作後漢三國,那就應該學曹魏定天下之術乃是強兵足食嗎?” 吳三桂歎了口氣,對吳世璠道:“世璠,你回去告訴你爹,先不急著威震華夏,也不必急於奪取荊州堅城先把地盤經營好了才是穩妥之策。湖北的軍務政務,以後就交給你爹和你了,你們先把襄陽、鄖陽、宜昌和荊州江南部分全都拿下,再把該均的田都均了,該招的府兵都招了,該任用的人才也都用起來。 李自成在澧州、荊南搞得均田我看挺好,你們也不用大改了把那些個府兵田莊授給咱們的人就行了。在襄陽、鄖陽、宜昌等地也可以照李自成的辦法實行。 如果地方上有豪強不服氣的,可以用四川的田補償,統統押去四川!聽話的士紳豪強也給四川的土地,不過他們去不去,什麼時候去,都由他們自己定。 如果湖北地方的士紳當中有人願意為咱們效力,你們也要酌情加以優待可以在用四川土地補償的同時,再將荊州府、安陸府、荊門州境內的旗田作為他們的賜田,等將來打下荊州、安陸後就給他們。” “孫兒知道了,孫兒一定好好和爹爹一起經營湖北。” 吳三桂點點頭,又對方光琛道:“好!廷獻,勞煩你走一趟長沙,幫著國貴經營一下湖南。另外,湖南人傑地靈,隱居了不少不願意效忠滿清的明朝故老遺臣,你想點辦法,把他們請幾個出來,為本王效力!” 聽見吳三桂想請幾些湖廣名士出來為自己敲邊鼓,方光琛就有點哭笑不得。這個吳三桂真不知道自己的風評有多爛?如果現在手裡有個朱三太子還好一些,但他偏偏沒有就算朱三太子已經沒了,他也可以從彆處再迎一個朱家子孫來當傀儡嘛! 雖然大家都知道你這個西王想當萬歲,但是挾天子、令諸侯的程序總要走一下吧?好歹給大明朝再續上個十年八年啊! 想到這裡,他就先向劉玄初打了個眼色,然後試探著說:“王爺,那幫讀書人都迂闊得很,而且自命清高如果王爺您能擁立朱三太子或一位正牌明朝宗室繼承大統,再以天子之名征召,想必沒有人敢不來。” 劉玄初也道:“王爺,如果您能和曹孟德一樣挾天子、令諸侯,那將來就要討伐李自成也就名正義大了!” 吳三桂皺著眉頭,似乎不大情願,“可朱三太子已經薨逝了,老夫該立誰為君?” “爺爺,”吳世璠突然插話道,“朱三太子並沒有薨逝!” 吳三桂扭頭看著孫子:“世璠,你怎麼知道?” 吳世璠回答道:“因為孫兒在廣東時聽天地會的人說過朱三太子尚在人間,而且就在廣東!” 吳三桂一愣,“聽天地會的人啊,對啊,王世凱不就是天地會的頭目?那個朱三太子不就是天地會的總舵主?難道朱三太子一直就在王世凱手中?” “爺爺,”吳世璠道,“您如果要迎朱三太子北上,不如就讓世玨二哥走一趟廣東,相信他一定可以請到朱三太子的。” 吳三桂又有點猶豫了,這個朱三太子,是請,還是不請呢? “王爺,您彆猶豫了!您隻要請到三太子,大義名分就齊全了!” “對,如果三太子在王世凱手中,那您一旦擁立其為天子,那王輔臣、王世凱一定會倒戈支持您的他們手裡可有兵有槍有燧發槍!” 吳三桂終於被說動了,點點頭道:“世璠,你也寫封信給王世凱。廷獻,回頭你和世玨一起走趟廣東,一定要和王世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你要告訴他,我們吳家知道世霖並不是他害的,相反世璠的命還是他救的而世璠就是我家的後繼之人!” 吳三桂終於想到要迎朱三太子當吳丞相的時候,在孤懸海外的大員島上,一對很“精”的君臣,也正在商量著差不多的事兒大員島上也有《三國演義》,所以鄭經那麼“精”,怎麼會不知道挾天子、令諸侯的好處?隻是他的本小利薄,再加上前些年家裡內訌,又被滿清勾結洋鬼子攻打,損失慘重,急需要乾點“合法走私”的活兒回一回血,所以不想惹事。 因此,吳三桂這邊反得都有生有色了,鄭經還在島上無動於衷,忙著數錢但是現在情況有變! 李自成居然跳出來搶了武昌府這是要順流而下取江南啊! 他取了江南,豈不是要當“李重八”了?他要當了“李重八”,鄭經的鄭丞相不就當不成了? 所以得到消息的鄭經,馬上讓人召回了正在澳門的陳永華,開始和他商量奪取南京和擁立明獻帝的事兒了。 而要擁立明獻帝,當然就得先了解一下朱三太子本人的意願了。 “複甫,你和他打聽了嗎?他願意當明獻帝嗎?” 鄭經長得很瘦,高顴骨,大眼睛,白皮膚,三縷須髯,看著就是個精明過人的“大忠商”! “願意啊!太願意了”陳永華笑道,“他也是帝王之家出身的,怎麼會不知道獻帝之樂?” “嘿嘿嘿也是啊!”鄭經笑道,“獻帝也是帝啊!複甫,那你趕緊回一趟廣東,把這個獻帝請來大員島。” “這個”陳永華有點為難,“這事兒不容易。” “怎麼?他不是願意當獻帝嗎?”鄭經一愣。 “主公,”陳永華說,“古有良臣擇主而事,今有獻君擇臣而依。當今天下,有意逐鹿者,已經有吳三桂、李自成、大王您,還有廣東的王輔臣、王世凱,還有對岸的耿精忠。而獻帝隻有一個!” “怎麼就一個”鄭經一瞪眼,“不就是朱明之後嗎?大員島上有好多!” “王爺,”陳永華搖搖頭說,“三太子一出,那些人就沒資格當獻帝了!這個朱三太子是天地會總舵主啊!” 還真是,這個“獻帝”現在隻能朱三太子當! 不為彆的,就為那個《天下為公論》和《天朝田畝製度》! 朱三太子雖然沒有實力,但是他卻有了“反清領袖”的名分——既是崇禎皇帝的兒子,大明最合法的繼承人,又是天下為公的領袖。 這個明獻帝他不當,誰能當得? “那”鄭經也有點頭暈,“那怎麼辦?難道就這樣算了?” “不能算了。”陳永華道,“大王,您難道忘了先王取南京的路線了?” “當然沒忘複甫,我就為這事兒請你回來的!”鄭經說,“馮錫範日前從福州捎信回來,說耿精忠已經答應和咱們一起乾了不過這個耿精忠野心很大,也想當皇帝!我看他啊,就是個當袁術的料!” 陳永華笑道:“隻要他肯乾,當袁術就當袁術主公,臣親自跑一趟福州,去摸摸耿精忠的底,如果他真的肯乾,那我們就和他聯手,他走陸路,我們走水路,趁著滿清和李自成在長江上對峙的機會,一舉拿下南京。然後就讓三太子在南京登基當明獻帝。” “那耿精忠要謀朝篡位怎麼辦?”鄭經思索著問,“這個耿精忠有點迷信,不知道哪兒得了個天子分身耳火的讖語,說自己是真命天子,搞不好會逼三太子禪讓。” “好辦,”陳永華道,“可以來個狐假虎威,假著吳三桂的威鎮住耿精忠再找機會帶著明獻帝跑路,隻要能撤出南京,那您可就是大明鄭丞相了!到時候福建的地盤,多半可以傳檄而定,廣東那邊也不能不給咱麵子。” “好,就這麼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