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刃斬春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88、羊脂玉(元旦快樂!),我的詭異人生,白刃斬春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金剛三藏’係吐蕃高僧。 精蓮尚未在今時走入密藏域,將傳承自‘寂護’的佛法,雜糅梵教性力派法門,貫通以修成‘密縛佛法’一脈。 但吐蕃與天竺的交流一直頗為密切。 便是那‘金剛三藏’自梵教學成甚麼法門,將之與佛法相結合,也說不準。蘇午未有親眼見過‘金剛三藏’,不知其實力究竟如何,然而當下之大唐,群星璀璨,更有隨著想爾逆轉因果而來的諸多後世人傑,‘金剛三藏’能在此般情況之下,自吐蕃遠傳盛名於大唐,其實力亦絕非尋常。 至少不可能是張方一個才得了‘與詭結親科門’的遊俠兒可以比擬。 不過,蘇午當下請張方與這幾個拔汗那國人同去,向吐蕃神僧索要他們國王的頭頂骨,他所依仗的卻並非是張方學了什麼與詭結親科門,而是張方本身乃是唐人,‘唐人’便足以成為吐蕃僧人忌憚的對象。 阿部力曾稱金剛三藏隨吐蕃求和使者隊伍而來,吐蕃之所以求和,是因為被唐軍在外重挫,因而前來求饒。 既是求饒而來,自然要處處夾緊尾巴。 當下步入大唐境內,任一個唐人便都成了吐蕃不敢招惹、亦不能招惹的對象。 借助唐人身份之便利,索回他們本就應該歸還的拔汗那老王頭頂骨,便也不是甚麼難事了。 張方也算有些見識,當下聽得蘇午所言,立刻一點就透,明白了蘇午言下之意。 他從蘇午手裡得到這潑天的好處,對於蘇午當下的小小請托,自然不會拒絕,當即向蘇午拱手說道:“小人願與這些拔汗那國人同行,去尋吐蕃使臣隊伍,索回他們老王的頭頂骨!” 阿部力等拔汗那國人,見張方都已乾脆答應,他們也紛紛點頭。 在阿部力等人看來,當前的這位黑衣青年人若能與他們同行,那走再好不過了,然而對方並不這般想法,他們顯然也不敢強求對方甚麼,是以退而求其次,能有一位‘唐軍’幫忙,倒也還不錯。 “馬還在外頭停著,倒是未有跑遠。 當下天也快亮了,你們便趁著現下出發罷。”蘇午擺了擺手,幾個拔汗那國人便向他磕頭道彆。 阿部力解下腰間那柄鑲嵌著各色寶石的銀鞘彎刀,他跪在蘇午跟前,雙手捧到於蘇午麵前,垂首道:“我們往大唐來的時候,帶了奶乾、香料等物,但都已經送給了沿途對我們有幫助的人,如今也沒有甚麼東西好贈送恩人,隻有這一把家傳的彎刀,就將它贈送給您,您不要推辭!” “好。”蘇午點了點頭,從阿部力手中接過彎刀,掛在了自己腰側。 眾人紛紛起身,向蘇午道彆。 張方最後同蘇午等眾躬身行禮過,跟著那些牽馬的拔汗那國人走出了破廟。 外麵,明月依舊掛在天上。 但天光微亮,東方微白。 太陽即將升起。 …… 日月在這個慘淡的早春,同時浮顯於蒼穹之上。 一支人數不少的馬隊慢慢騰騰地自人嘶馬鳴的平涼驛站中走出,迎麵便是大片大片的黃土地在眾人視野裡鋪開。 那昏黃的土地裡,才有麥苗漸露頭角。 這支服飾明顯異於唐人的馬隊自阡陌間穿行過,幾個著文士袍的大唐官員領著他們上了生著些野柳樹的官道。 驛站裡的唐官停在路邊,不再跟著吐蕃使者的隊伍前行。 吐蕃的車隊驅馬上了官道,卻也不能在此間縱意馳騁——在官道前頭,正聚集著許多唐人朝他們這邊探頭看來。 那領頭的吐蕃使臣看著聚在官道上衣衫破爛、烏泱泱的一群人,他深吸了一口氣,轉頭看向身後路邊的兩個驛站官員,然而那兩個唐官隻是對他笑,並未作甚麼進一步的動作。 見此情形,領頭的吐蕃使臣隻得驅馬慢慢朝那群灰頭土臉的唐人走去。 車隊裡的騎手們跟著他,敞開馱馬上的糧袋,任由糧食從袋子裡灑落於地麵上,聚在官道上的百姓們見狀,便都一窩蜂地去爭搶地上的糧米了。 吐蕃隊伍的馬兒見人們一擁而上,不禁受驚嘶鳴。 騎士嗬斥著馬兒,躲避那些唐人伸過來想奪他們鞍上刀劍的手掌,官道上亂作一團。 隊伍裡。 一個馬夫靠坐在車沿上,擋開了周圍許多唐人伸過來攀扯絲綢車簾、車窗布的手掌。 頭發漆黑微微發卷的車夫神色憤怒,卻也不敢對這些上來‘勒索’的唐人動粗——那兩個唐官就在路邊看著呢! 那些唐官默許了治下的百姓對他們吐蕃人的勒索! 好在當下聚集的唐人並不多,車隊丟下許多糧食、布匹以後,終於能順暢前行。 吐蕃車夫身後馬車裡,兩扇車門倏然打開,內裡露出一個僅留了些許寸發的頭顱。 一身福田法衣的寸發僧侶從車裡探出半邊身子,回身看著那些在官道上爭搶糧食、布匹的民眾。 守在路邊的兩個唐官,當下業已打馬調頭,緩緩回轉了。 “這些卑賤等若豬狗一般的人,如在吐蕃敢這樣阻擋貴人們的車駕,早就被割下頭顱,祭祀給神靈了!”車夫麵上尤有憤憤之色,他見那僧侶轉頭向後看,便低聲地言語了幾句。 說過話後,他又小心翼翼地看向那僧侶,希冀自己的話能得到對方的認同。 那僧侶轉回頭來,淡淡地瞥了他一眼,道:“所以這是吐蕃與大唐的不同啊……你看這些唐人,依舊會為了幾粒糧米而大打出手,為了一塊布爭執得頭破血流,但他們的官員,卻已經能在寬敞明亮的房子裡,享用熱酒與炙鹿肉、水盆羊肉了…… 人與人的差彆如此巨大,比人與豬狗的差彆尤要大了許多啊……” “百姓總是愚昧的,他們是被驅趕的牛羊。 貴人們的鞭子往哪裡抽,他們就要往哪裡去。 總是如此的……”那車夫也並不是個尋常吐蕃人——尋常的吐蕃人,卻不可能出現在這支車隊裡,車夫聽過僧侶的話,若有所思地言語了幾句。 馬車裡的吐蕃僧聞言笑了笑:“曾經的太宗皇帝卻說過,民為水,君為舟……如若民意沸騰,卻能傾翻舟船的……” “這怎麼可能呢?”車夫聞言有些吃驚,“貴人們擁有一切,庶人們失去一切,他們什麼都沒有,怎麼可能反抗貴人呢?” 那吐蕃僧聞言也點了點頭。 在這一點上,他與這個車夫其實是同一觀點。 他不再與車夫言語,又轉頭去看身後官道上,那些隨著車隊行遠漸漸變成一個個黑點的唐人百姓。 彆樣的思緒在他腦海裡轉動著。 他卻不會因為當下看到唐人生活困頓貧蔽,便暗生輕視——在吐蕃之地,民眾生活之困苦情形相較於當下的唐人而言,依舊差了太多。 他隻是覺得,天下間的情形都是差不多的。 大唐貴人們與吐蕃貴人們之間的許多想法,應當是相通的。 而兩地庶人們的想法,應該也都類似。 緣何會有一些人,突然會生出超越貴賤的想法來,說出什麼‘民為水,君為舟’這樣讓人吃驚的言語來? 天下間真有這樣的道理嗎? 教給庶人們這樣的道理,不是給了他們傾翻貴家舟船的機會,讓他們有了不該有的心思? 僧侶一時間未能想得明白,便將身子縮回了馬車裡。 昏暗的馬車中,積蓄著濃重的檀香味。 年輕僧侶縮在角落裡,眼神看著身前的一片昏暗,神思不知在何處飄蕩。 這時,他聽到馬車裡頭的誦經聲,他轉過頭去,隔著那些骨頭與石頭打磨形成的珠石簾子,看到師父跪坐在珠簾後的蒲團上,一邊誦經,一邊敲打著香案上的銅罄。 銅罄聲似能蕩滌心魂。 一身紅色衣袍,將頭發以五彩繩紮著、編成數道發辮垂下來的師父誦經過後,躬身拜了下去。 隨著他俯下身去,年輕僧侶看到煙氣嫋嫋的香案前頭,橫著一塊羊脂白玉。 那羊脂白玉裡,隱約有兩道婀娜人影。 “玉中神靈,玉中神靈…… 何日能叫我一睹真容? 過了平涼,長安也已不遠了……你們就要被獻給大唐皇帝……在此之前,能否叫我一睹真容?”年輕僧侶看著師父‘金剛三藏’想要觸摸那玉石,又不敢觸碰的模樣,又轉回頭去,垂下眼簾,繼續沉默了。 也不知師父這樣癡迷癲狂的狀態,幾時能夠消散? 就像師父所說的那般,今下距離長安已經不遠——屆時他若還不能恢複理智,向唐皇展示吐蕃精深佛法,以此示好唐皇,向大唐求和的事情,又該由誰來做? 馬車搖搖晃晃。 車內又響起一陣一陣的銅罄聲。 被放置在馬車最內,那塊等人高的羊脂白玉裡,兩個隻見窈窕身形的人形若隱若現。 她們隨著馬車搖晃而輕輕搖曳,變幻身形。 仿佛不知何時,便能真正從玉中活過來一樣…… 嘩…… 金剛三藏將一道雪白的綢布蓋在了羊脂白玉之上,綢布下的那塊玉石裡,光線忽暗下去,一雙勾魂攝魄的眼睛從玉中顯現,眼裡迷惘的光芒閃爍了片刻,又熄滅了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