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刃斬春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459、請師妹赴死,我的詭異人生,白刃斬春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三清之足踏臨海麵,猶如擎天巨柱! 一道道承載著‘閭山神譜’、如龍蟒一般的紫金脈絡-後土血脈不斷從三清之足上剝脫而下。 伴隨著後土血脈不斷剝脫,與蘇午頭頂黃天法旨並合,生長於這巨山般的雙足上的綠樹草木,便跟著一層層脫落下,淪入海中,頃刻間不見蹤跡。 與此同時,隨著後土血脈逐漸減少對三清之足的牽製,一縷縷詭韻便自三清之足上飄散了出來。 一縷縷詭韻纏繞向那擎天巨柱之畔的女冠。 相比起那兩道並立的擎天巨柱而言,鼎靈的身影微渺若塵埃。 天地劫運環繞於鼎靈身畔,在蘇午目視之下,伴隨著一縷縷三清之足的詭韻纏繞於鼎靈身上,在她身外周流的劫運逐漸沸騰了起來――她今下已踏入劫數之中,不過僅僅幾縷三清之足詭韻,也隻能叫她落入劫數之中,卻遠不足以令她陷入不可掙脫的死劫之內! “師妹,我傳你‘魔身種道大法’。 你便在此時,容納‘三清獨足’罷。”蘇午神色平靜,向鼎靈如是說道。在他說話之間,‘魔身種道大法’已然落於鼎靈性識之間。 鼎靈將那法門在心間回轉一遍,即領悟了內中精髓。 環繞在她身外的天地劫運,在她心念轉動之間,被她自身氣韻點染了――無形無色的天地劫運,於這瞬息間就此被轉為鼎靈的劫影――如團團雲氣的劫影聚散於鼎靈身周,接引著天地滾滾劫運。 雲氣翻騰,漸化漆黑之色。 漆黑雲氣劫影簇擁著鼎靈的身軀,隨她輕輕提縱身形,登臨三清右足之上,她抽出背負的閭山祖師法劍,頭頂虛空之中,‘有無形道韻’交相轉動,在虛空內凝聚出一口廟係。 那廟係之中空空蕩蕩,所謂道與法,在其中儘不存在,卻又好似一切種種演化,道法種種變化,都包含在了這‘有無’之間。 此即是鼎靈獨辟的‘有無形道’。 她如今將這‘有無形道’演化成了一口‘有無形廟係’。 女冠提劍側身,看向不遠處的蘇午,她神色恬淡,周遭受三清之足詭韻影響,翻騰得越發激烈的雲氣劫影,似也攪擾不了她淡泊如雲的心境。她輕輕開聲:“師兄。” 蘇午點頭回應。 劫數當頭,任誰都難以保持徹底的平靜。 今下死,也保證不了未來一定有‘生’。 這個刹那間,鼎靈終於也有些話想要說出口,但她最終卻也隻是搖了搖頭,轉而回首,坦然仰望聳立身前、仿若天柱一般的三清右足――她頭頂的‘有無形廟係’猛然間崩碎了―― 那‘有無形道法’充斥了天地! 天地處處,皆有‘有無形道法’的痕跡! 此間整個天地,俱是‘有無形廟係’! 整個天地,於瞬息間失色,無形無色無質的道韻反過來‘塗抹’著三清之足散發出的詭韻,將此絲絲縷縷詭韻收容於有無之間,繼而開始持續包容‘三清右足’,一層一層包裹著‘三清右足’,將‘三清右足’拖曳往‘有無形道法’中! 三清一雙足掌,而今終於有脫離壓製、複蘇脫困的態勢,又怎甘於如此被人分彆容納?! 支撐天與海的一雙慘白足掌上,猛然浮現出蜿蜒虯結、密密麻麻的紫金‘血管’! 這些紫金血管,實是後土血脈與三清之足交融程度加深之後,留下來的種種痕跡。 其中包含了閭山群道的因果! 縱然‘三清之足’的死劫規律還未複蘇,但它憑借著與後土血脈的勾牽,憑著漸漸發散的一縷縷‘三清之足’詭韻,在此時想要鎖定住某一個人的因果,將之徹底踩死,卻也並不困難。 一縷縷三清詭之足韻遊曳於三清雙足之上繚繞的紫金血管中。 血管交織蜿蜒。 每一個血管交錯的網羅節點上,浮現出一道道或紅或黑或赤的牌位,牌位之上,書寫著曆代閭山道士的道名、生辰八字種種關鍵信息。 遊曳於這道血管網羅中的縷縷三清之足詭韻,在閭山當代掌教‘玄和道人’的牌位周圍彙集成了一股。 這一股三清之足詭韻蔓延過‘玄和道人’的牌位,漫過其師父‘通達道人’的牌位,衝過一道淺淡的牌位陰影。 ――那道隻留陰影的牌位上,依稀有‘顯真師祖’的字跡。 三清之足詭韻像一道紅線,須臾間劃過玄和、通達、顯真一脈三道人的牌位,也勾連起了三者的因果,順著三者的因果遊曳向一片空無之中―― 嗡! 簇擁在鼎靈身遭的漆黑雲氣劫影裡,陡有一縷血線遊曳而入。 那縷血線所過之處,鼎靈身周漆黑層雲翻沸更烈,並且由漆黑之色,逐漸轉為血紅! 隻在這刹那間,鼎靈身遭劫影被染紅了大半! 而她此時還未完成對三清右足的容納! ‘三清之足’已然就是一個整體,根本無法再將它們區分左右,將它們分割成兩半,供蘇午與鼎靈分彆容納! 蘇午、鼎靈各自容納‘三清之足’的一部分,其實是個偽命題! 但蘇午偏要如此來做! 鼎靈感受著‘三清雙足’聯動之間,刹那踏碎了‘有無形廟係’對它們的禁錮與封鎖,她神色慘然,回首望向三清左足之上端立的蘇午。 “而今隻要你我氣脈交結,師妹便能將這‘三清右足’容納在身。 師妹亦須葬身於這死劫當中了。”隔著天與地的距離,蘇午心念傳遞入鼎靈性靈之中,靜定了她的心神。 他向鼎靈稽首作彆:“請師妹赴死罷。” “師兄可以……任意施為……” 鼎靈嘴角噙笑,在自身‘有無形道韻’被三清之足踏碎,繼而牽扯一身修行都搖搖欲墜,神智也逐漸混沌的時候,同蘇午道出了最後一句話。 在她身周聚散飄轉的雲氣劫影,一刹那轉為全紅。 無數紅雲淹沒了鼎靈的身影! 她的死劫已至! 此時,從三清左足最頂上,蘇午身上鋪散下浩瀚劫影! 他的劫影鋪滿蒼穹與大海,化作玄黃二色,獨立於天地劫運之外,於一息間盤繞上了鼎靈身外如紅雲般翻沸的劫影! 二者的劫影如水乳丨交融! 鋪滿天地的玄黃劫影之中,夾雜了絲絲縷縷的血色! 鼎靈閉著眼眸,被血色雲氣托舉著,在這玄黃大海中暢遊――那踏落而下的三清之足,一隻腳掌沉陷於玄黃大海之中,被其中代表鼎靈劫影的絲絲血色纏繞、禁錮,最終完全沉陷於這無邊無際的玄黃劫海當中,與鼎靈一同陷入沉寂! 而‘三清之足’的另一隻腳掌,此時浮於玄黃劫海海麵之上,蘇午頭頂那道並合了閭山神譜、背陰廟係的‘黃天法旨’,在這刹那鋪過天穹,化為一道蜿蜒若電光的印記,一刹那鐫刻在了那隻足掌之上! 轟隆!轟隆!轟隆! 電光印記之內,雷聲轟鳴! 一道道燦白紋絡從那枚電光印記之中迸發,在三清獨足之上不斷蔓延、鋪張,最終鋪滿了整道三清獨足! 燦白紋路節點之上,一團團玄黃神韻蒸騰而上,黑黃二色交轉,如同一個個火洞! 所有火洞隨燦白紋路一瞬間歸攏回那道電光印記之中―― 鐫刻電光烙印的‘三清獨足’在這瞬間被不斷壓縮、轉化、融化,最終竟也歸攏入那道電光印記之內! 哢嚓! 電光印記烙印於蘇午頂門之上! 蘇午眼中流淌奔騰著燦白電光,在天地間鋪陳的玄黃劫影,包裹著鼎靈的血色劫影,儘被蘇午收攏了回來! 他一刹那念轉―― 無窮電光於身外綿延,一道道電光之中,三百二十四座曾經的‘閭山廟係’深藏其內! 遍天雷霆轟動! 蘇午轉身一指與大海相接的一片蒼莽山林之中,蜿蜒虛空之間的三百二十四道電光,便於瞬息間投射而去! …… 莽莽群山頂上,無數雷霆若巨樹般繚繞天際。 那般燦烈雷霆撕裂了沉黯天幕,在良久之後方才止歇下去。 蒼穹重歸平靜。 山林之中,一片開闊地上,閭山群道於此間林立。 先前蘇午與鼎靈聯手,並合‘閭山神譜’,容納‘三清之足’時,已令閭山群道各自寄托於神譜廟係之中――是以他們對外界出現了何種變化,並不太清楚,隻是隨著閭山神譜與黃天法旨的並合,他們各自心底生出了隱約的感應。 此時,群道俱將目光投向空地中央。 彼處玄和掌教正躬身朝蘇午稽首行禮,在蘇午身畔,顯真、顯直亦同時顯出了各自影跡。 閭山群道支起了耳朵,暗暗聆聽著祖師長輩們之間的交談,俱不敢出聲打攪。 “祖師,師祖,師叔祖。” 玄和向蘇午、顯真顯直依次行禮以後,直起身形,看著被兩位女冠簇擁在中間的那道高大身影,一時之間卻也不知該言語些甚麼,好在他目光一掃,竟未在周圍發現鼎靈祖師的身影,心中一動,在此刻總算是找到了話題,“鼎靈祖師與您聯手並合‘閭山神譜’,鎮壓‘三清之足’。 不知今下情況如何? 鼎靈祖師去了何處?” “閭山神譜與我所修‘黃天法旨’已然徹底並合,你與諸弟子身居閭山廟係當中,對此應有幾分感應。 三清之足如今再無複蘇之患。”蘇午向玄和說道,“鼎靈與我聯手鎮壓了三清之足以後,受我之托,自去做一件要事去了。 時機合適之時,她自會現身。” “原來如此。” 玄和點了點頭,小心翼翼地將目光投向蘇午身畔的顯真、顯直兩位師長,一抬眼卻發現二者此時亦將目光投向了他。 他心中一個激靈,故作鎮定,環視四下之後,還未想到該如何開口與開山祖師交談,便聽祖師首先道:“在場閭山道士,有八百餘人之多。 而今隨著‘真閭山’被鎮壓,閭山道士棲身之地,已經蕩然無存。 我們現下所處這片山林,實是在閩中郡某一處無有人煙的深山之內。 玄和,你為閭山掌教,對於門下諸道院道脈弟子,現下可有甚麼安排?今後有何打算?” 一聽祖師如此詢問,玄和立時躬身回道:“弟子如今與其餘閭山道士一樣,俱是初次踏足現世之中,不知現世當中情形,卻不敢貿然做下任何決策。 祖師在現世之中活動日久,對於當下閭山弟子如何安頓,祖師必已有了成算,我等一切聽憑祖師安排。” “聽憑祖師安排!” 閭山群道跟著一齊向蘇午稽首行禮。 蘇午見狀笑著道:“我將你們帶回現世之中,自然對你們有一番安排,今下實是想問你等眾人,是否有先在世間周遊一回,了卻心中某些念想的打算? 若有此般打算,我都會準允,亦會幫你們做好周遊天下的種種準備。” 開山祖師這樣溫和,與其展露出那般強絕手段,簡直是判若兩人。眾弟子聞言猶豫了一番,最終還是都婉拒了蘇午的好意。 “回稟祖師。 弟子是明時生人,而今因天下詭變,忽逆轉光陰,來到當下唐時。 若在明時,弟子著實有些念想留在紅塵濁世之中,須要了結。但在今時,弟子父母親人等等還未見有因果端倪,便也不存在與此有關的塵緣與念想了。 是以便不往世間周遊,一切聽憑祖師安排。” “弟子也是這樣想的。” “驟然履足現世,弟子還有些畏怯,還是等一切熟悉以後,再談及其他……” 閭山群道俱婉拒了蘇午的提議,蘇午見此,自然也不會再多勉強,他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那你們便與我一同回長安去。 先在長安熟悉世情,增長修行。 日後隨玄門鎮詭隊周遊各地,磨礪自身罷。” 所謂玄門、所謂鎮詭隊等等,閭山道士俱不了解,但祖師既然如此安排,他們也都欣然答允。 如此,蘇午與眾道商量過後,便又顯化出電光印記,將他們統統裹挾入廟係之中,帶著一眾閭山道士,就此歸返長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