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刃斬春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317、如沐佛光,我的詭異人生,白刃斬春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金剛智被蘇午突然變化的臉色嚇得心意間驟起驚濤駭浪,他又聽得蘇午的問話,仔細回憶之下,並未見過甚麼‘深具佛緣的女子’,於是戰戰兢兢地答道:“小、小僧……弟弟子不曾見過凡俗女子深具佛緣的……” “那兩個女子,倒非是凡俗女子。” 蘇午的神色反而平靜下來,他注視著金剛智,再次問道:“你再想一想,是否見過兩個異乎尋常、深具佛緣的女子?” 金剛智大氣都不敢喘一聲,絞儘腦汁去回想―― 這時候,他念頭飛轉,自身性意如河水般翻騰湧動而來之際,他看到對麵的蘇午陡然間化作了一尊遍身靛藍,不著寸縷,頭頂綠日的佛陀,這尊佛陀頭頂綠日乍然張開,隻一瞬間,便將金剛智的所有性意囊括了進去! 他的所有性意,在蘇午一念之下,儘皆分散排列開來。 其過往種種經曆,於蘇午眼中,儘皆纖毫畢現! 蘇午借著金剛智的性意,看到了從吐蕃去往巨唐的使臣隊伍,看到了金剛智所處的那駕巨大馬車,看到了馬車裡以一塊絲綢布匹蓋著的羊脂白玉,那等人高的羊脂白玉中,兩道窈窕身影若隱若現! 丹加、卓瑪尊勝便在玉中! 自蘇午、想爾等眾逆轉時空,同赴大唐開元時代以來,天下各地,同樣異相頻仍。 吐蕃當下的讚普‘尺帶珠丹’於數年以前祭拜‘元日神山’之時,元日神山晃動,神山之下‘虛空海’大湖之中,浮出一塊等人高的美玉,此玉自‘元日神山’底下伴生大湖之內浮出,尺帶珠丹猜測此玉或為密藏之地龍脈精髓,沾染有‘大魯’,乃或是‘魯母’的本源密藏。 他命令兵丁將此神玉帶回宮殿,悉心供養起來。 然而神玉養在宮殿之中,卻愈發晦暗,漸有靈性流失之相。 尺帶珠丹又擬將這塊‘神玉’雕琢成大日如來,供奉於寺廟當中,但被金剛智勸說,稱神玉佛性自生,深有佛緣,若以人力強加雕琢,反而可能破壞內蘊佛性,是以將這神玉暫且完整保留了下來。 此後過去數年,至於今時,吐蕃軍被唐軍重挫,兵臨城下之事發生。 吐蕃情況危急,尺帶珠丹隻得著使臣前往巨唐拜見玄宗皇帝,並將這一樁稀世重寶進獻唐皇,以期能與巨唐結為盟好,暫止兵戈。 ――這塊神玉經過數年的‘供養’,早已散儘靈光,隻是一塊比較大的普通玉石而已,尺帶珠丹令吐蕃使者運送此玉,此玉被運送至大唐境內以後,忽在某日陡生靈光,熠熠生輝。 美玉之內,更有兩道婀娜人影若隱若現。 金剛智見之頗為驚詫,他臨近神玉之時,甚至性意之中會不自覺觀想出一道身著綠色衣裙的菩薩來,那綠裙菩薩隱在冥暗虛空之中,口誦種種真言密咒,竟令金剛智生出自性之中的空性得到啟發的感覺。… 他頓知此玉‘靈智’已生,明珠放光。 但此時已入大唐境內,唐朝軍兵一路護送,金剛智斷不可能把這樣重寶再運回吐蕃的道理,更何況,他雖得讚普王器重,乃是吐蕃護國神僧,但吐蕃之地苦寒貧瘠,不可能與大唐相提並論。 他自獅子國一路輾轉,雖在吐蕃停留數載,但最終目的,仍是要往大唐傳法,一展平生所學,當下正可以這塊神玉在大唐打開局麵,自然更不可能將之還回吐蕃。 是以護送神玉,一路到達長安,將神玉獻給了當下的玄宗皇帝。 蘇午搜遍金剛智的性意,看過丹加與卓瑪尊勝降生的那羊脂美玉由來之後,更皺緊了眉頭。 包藏丹加與卓瑪尊勝的‘神玉’,被送入禁宮,進獻於玄宗皇帝,在此下於蘇午而言,並非是最棘手的事情。 最棘手的是,他不曾親眼見過那塊神玉,無法確定丹加與卓瑪尊勝現下的狀態。 而包藏她們二人的‘神玉’,極可能與‘魯母’有關。 ‘魯母’莫非再次準備降臨於人間? 丹加、卓瑪尊勝在此時卻與它產生了因果勾連――它這一次的謀劃又是甚麼? 這樣具備‘時空唯一性’的厲詭,一旦在某個時空流露影跡,往往代表著其亦脫離了原本的時空,如此是否說明,這次卷入‘巨唐時空’中的存在,也不隻是模擬器給出提示的那些人、詭? 畢竟連魯母似乎都被卷進來了。 魯母被‘精蓮化生大士’封押在現世的罅隙之後,沉沒於大化本源海中,它若是被移轉進了當下時空內,那封押它的力量-精蓮是否也被帶入了此間時空?‘金母’莫非也跟著來了? 蘇午心念飛轉,臉色越發嚴峻。 金剛智一身僧袍已被汗水浸透。 此下看到蘇午更加嚴峻的神色,頓時垂下頭去,愈發戰戰兢兢。 他亦有‘如來藏’的性意層次,意若洪流大江,奔騰往複,永無止息,可這般洪流大江般的性意,在蘇午覆淹下來的念頭之下,卻如一條孱弱的溪流被汪洋大海傾軋過來了一般,根本反抗不了一絲一毫。 方才蘇午搜查他的念頭時,他甚至被蘇午的性意‘同化’了,恍惚之間竟有種自己也變成了蘇午,而‘金剛智’不過是蘇午做的一個夢一般的感覺! 金剛智正心思百轉之際,蘇午的聲音傳入他的耳畔。 那聲音倒頗溫和,並沒有金剛智想象中的嚴厲:“大師,我今亦有拜見聖人,向聖人建言之心。 不知大師可有辦法,能叫我見到當今聖人?” 聽得蘇午所言,金剛智一時愕然。他抬眼看到蘇午神色恢複了平靜,內心念頭轉動起來,小心翼翼地道:“聖人令小僧明日入宮,與長安高僧探討佛法,為聖人宣示佛法神妙。 小僧往日入宮,一貫是帶著門下弟子‘不空’同去宮內。… 但不空如今在大雁塔中參修佛諦……尊者如能屈尊紆貴,可以裝作小僧新收的弟子,與小僧往宮中去,拜見聖人……” 在金剛智看來,這已是當下最好辦法。 然而,他話說完,對麵那位大尊者卻搖了搖頭:“我縱明日可以扮作你的弟子,以後卻也不能日日裝作是你的弟子,與你同往宮中去。” 這樣取巧之法,蘇午從前運用得亦頗為熟練。 但他到了今時,卻不願多用這種辦法了。 蓋因此種辦法能一時取巧,看似走了捷徑,但其實隱患頗多,稍有不慎,反倒可能令自身更加步履維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你可將今日發生之事,向聖人直言相告。 再替我傳話於聖人,表達我欲麵見聖人,向聖人建言之意即可。”蘇午向金剛智如是說道。 金剛智不敢不答應,當即雙手合十,垂首答允:“小僧知道了。” “我等遠行至此,難免舟車勞頓,心神疲憊,煩請閣下在這禪院之中,為我等尋找幾處住所。 叨擾閣下,還望見諒。”蘇午又道。 金剛智隻得點頭答應。 隨後,他親自尋來慈恩寺的沙彌,為蘇午一行人安排了住所――慈恩寺後院,嚴禁女子出入,是以江鶯鶯、平靈子、晴子三女,皆被蘇午性意遮護著,哪怕在金剛智眼裡,三女亦是三個風塵仆仆的男子,看不出絲毫異常。 諸事安排妥當以後,張方亦來向蘇午道彆:“小人亦知,郎君這樣的人物,乃是天上的鳳鳥,似我們這樣的麻雀能伴隨鳳鳥而飛,便有受用不儘的好處了。不過小人如今亦有自己的追求,是以來向郎君道彆。 小人此後仍會儘力留在長安城內,郎君但有吩咐,小人義不容辭!” “張兄弟此去必是前程似錦,我自不會阻攔張兄弟甚麼了。多保重罷,張兄弟。”蘇午未有阻攔張方甚麼,點頭說道。 “郎君保重!” 張方咧嘴笑著,向蘇午拱手行禮。 他將身後的包袱擱在了旁邊:“這樣兵甲,小人留之無用,攜帶在身,更易遇到許多麻煩。 今下將此物歸於原主。 郎君,小人這就走了!” 二人就此彆過,張方又去拜訪了洪仁坤、陶祖,在二者的房間裡停留了一陣,就此離開。 天色漸漸黑了下去。 慈恩寺封門閉戶,寺院各處,皆有軍兵來回巡察。 雖然蘇午答允了陶祖等人去平康坊遊玩的要求,但當下並非合適時機,眾人今日在長安逛了一整日,夜間大都不願出門,是以就暫將此事擱置了下來。 蘇午盤腿坐在禪房中,在他所居房間隔壁,就是‘金剛智’的居所。 此下金剛智正在房中做著晚課,手持木槌,敲著木魚,口中誦經不停,然而終究是因今日曆事太多的緣故,他的心神始終難以平靜,連念了數遍佛經,也無法靜定心神。… 蘇午的性意從金剛智房中掠過,歸攏於眉心之內,‘東流島本源神’隨他心臟跳動著,深藏於大地之中、相互交織的龍脈便呈現在了他的心神之間,他稍微轉動念頭,就觀見自身正處於長安龍脈交織的某個節點之上。 這節點上的大雁塔,猶如一把巨鎖,彙聚了四下的龍脈,將遊動的龍脈統統拴縛在此。 而蘇午的本源神覆蓋整個長安,赫然發現――似大雁塔這般規模的‘龍脈大鎖’,在整個長安城中,亦隻有兩處。 另一處便在禁宮之中。 …… 深夜,慈恩寺內萬籟俱寂。 甲士穿行寺院的腳步聲、甲葉碰撞之聲變得分外清晰。 深院各個角落、方位之上,皆豎立著一道道‘象針’,所謂‘象針’,即是在當下出現的一種提示鬼祟邪異氣韻存留方向的物什,其被做成可以四處轉動的鐵箭形製,安裝在石造宮燈之頂。 平時任憑風吹草動,‘象針’皆沒有任何動靜。 然一旦有鬼祟氣韻流轉,‘象針’立刻生出反應,指向鬼祟氣韻流瀉之處,為來往甲士作出提示。 而那些來往甲士,皆是身材魁偉,渾身煞氣之輩。 他們久經戰陣,在軍中本也是百裡挑一的好漢,手上沾染了不少敵軍的性命,這樣滿身煞氣的軍兵,膽氣原本充足,再配上一身勾畫著種種符的甲胄,驅趕鬼祟亦不在話下。 ――軍兵們身上以一道道鐵牌符咒編織、嵌合而成的甲胄,本來就不是普通甲胄,乃是當下大唐發展出來的一種‘符甲’。 經過宗室道士們繪就的符,編織成陣,形成符甲,供軍兵使用,麵對一般厲詭,亦有一戰之力。 符甲造價極高,也唯有正值盛世的大唐,能成批量產出此般符甲,訓練出這樣勇猛的虎狼之士了。 “銳士、符甲,兼以佛道二門修行中人,及至風水地脈運用之理,便足以形成巨唐的長安都城,明麵上沒有鬼祟活動的局麵了嗎?”蘇午走出禪房,他的身影自幾個軍兵旁側掠過,那幾個軍兵絲毫未有察覺到他的存在,連四周豎立的‘象針’,也俱靜止不動。 唯有象針下的燈火晃動著,似被風聲擾動。 蘇午站在那往來巡察的軍兵必經之路旁,觀察著軍兵們身上的符甲,確認這些符組成的甲胄,皆是一些尋常符咒,但將這些尋常符咒恰到好處地組合起來,每一件符甲確能爆發出不凡威能。 此般符甲,應對祟級、禍級厲詭倒還可以。 但遇上‘厄級’乃至以上的凶級、荒級厲詭,便未免力有未逮。 真正能夠用來抗禦厄級以上厲詭的手段,不是這些披覆符甲的軍兵,而是慈恩寺各院坐鎮的那些大和尚。 將僧道兩大宗派,連同大唐銳士擰合成的這股鎮詭力量,在大唐鎮詭策略之中,排在哪個序次?… 大唐是否還有其他的鎮詭手段? 蘇午對此亦頗好奇。 他自覺今時巨唐是必有其他應對更恐怖厲詭的手段的――落在長安各處龍脈之上的‘鎖頭’,便絕非天力而為,實是人力借地勢應天力而為。為在今下時期就容納了數百萬人口的一座巨城,量身設計下這種鎖困地力、為國朝所用之手段的人,亦是一位高人。 今時李氏能令佛道二門、天下諸脈甘心輔佐,那如今禁宮裡的聖人,難道會是一位不通鎮詭之法,隻掌握了世俗權柄的凡人? 蘇午並不相信。 他穿過重重深院,經過一座座塑有或綺麗壯美、或莊嚴宏大之塑像的佛殿,那些深有修為的大和尚,便守在一座座佛殿中。他們在佛前焚香誦經,心識沉寂,恍惚間亦似化作了木雕泥塑,與身前的大佛融為一體。 這些僧人皆是本就在慈恩寺內修行的僧人,與皇家有千絲萬縷的關聯。金剛智帶著蘇午一行人走入慈恩寺的情景,早被慈恩寺內僧眾看在了眼裡。 慈恩寺僧或許修為不如金剛智,但他們立身於各個佛堂內,借助那一尊尊飽受香火洗禮的佛陀塑像,似乎亦能生發出種種偉力。 蘇午轉身從一座供奉有‘彌勒佛陀’的佛堂前走開,走向遠處平闊土地上聳立起的大雁塔。 佛堂內。 麵朝佛像轉動念珠的胖大僧人微微睜開眼睛。 他抬眼看向黑暗裡分辨不清形容的彌勒佛麵孔,雙手合十,低聲宣誦佛號:“阿彌陀佛,好似有風經過……” 佛堂裡的彌勒佛陀笑而不語。 佛像慈悲而有神的眼睛,看著蘇午穿過那片磚石鋪就的平闊地帶,從如林般的軍兵陣列裡走過,在駐守於各座‘象針’的大和尚身旁微微停留,接著,蘇午徑直走到了大雁塔前。 慈恩寺內一切防護手段,儘皆對他無用。 他仰望這座如今被築至十層之高的浮屠寶塔,一陣陣梵唱聲在他性識裡不斷響起――這浮屠寶塔的每一塊磚石、每一根木頭都飽浸了香火,以至於臨近寶塔,便有如沐佛光之感! 39314975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