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秋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一十七章 談同丟官,大明測字天師,萬裡秋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醉仙樓的麻辣火鍋名氣與日俱增,甚至傳到了皇宮裡。

  嘉靖常年打坐,食欲經常不振,加上吃了很多陶仲文煉的丹藥,經常處於一種虛假的飽腹感中。

  因為那些丹藥,沒啥營養成分,至少是不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的。但各種微量元素還是有的,可能還有點觀音土啥的,否則丹藥不容易成型。

  如果陶仲文能活到後世,蕭風一定會拉著他當合夥人,成立一家生產減肥人士專用的代餐公司。

  嘉靖是聽裕王說起的麻辣火鍋。事情的起因是康妃生日,嘉靖心血來潮,打算給康妃個驚喜。

  這在之前是絕不會存在的,因為嘉靖在西苑修道後,幾乎就沒親自給後宮嬪妃們過過生日,夜生活也都是拉個小秀女就解決了。

  但自從蕭風把嘉靖的變態嗜好掰直了之後,嘉靖和後宮嬪妃們的感情獲得了重建,尤其是技術和感情都最好的康妃和盧靖妃,更是煥發了第二春。

  嘉靖沒有通知康妃,就帶著黃錦悄悄回宮了。黃錦讓康妃宮裡的人都不許聲張,嘉靖一個人悄悄地走進了康妃的房裡。

  結果在門口時,聽見了裕王的聲音。他進宮來給母妃拜壽,正在唾沫橫飛地跟母妃吹噓著自己在醉仙樓吃的麻辣火鍋有多好吃。

  裕王描述著肉片、魚片以及其他的東西經過麻辣紅油的浸潤後,在嘴裡的美味時,嘉靖竟然一時不慎,流出了口水。

  流口水也就罷了,嘉靖還下意識地吸溜了一下,頓時驚到了屋裡的母子。

  康妃趕緊用手帕擦著口水來迎駕,裕王則跪在地上,不敢看嘉靖嘴角留下的口水痕跡。

  嘉靖很下不來台,不悅道:「不知道讀書上勁,小小年紀,隻知道吃喝玩樂,成何體統!

  這也罷了,你身為皇子,又早已封為王爺,什麼世麵沒見過,一個什麼麻辣火鍋說得這麼誇張,可見輕浮!」

  裕王委屈地說:「是真的好吃啊,柳食神說,這是師父教給她的最新名菜,這兩天醉仙居都訂不著座!

  我都是走的柳食神的後門才吃到一頓,景王到現在還在排隊呢。」

  嘉靖皺了皺眉:

  嘉靖這句話不是隨口說的,他當然知道柳如雲一切都聽蕭風的,莫不是蕭風對兩個孩子起了厚此薄彼之心?

  裕王笑了笑:「是我走後門的事兒被師父知道了,師父罵了我一頓,說我身為王爺,應謹言慎行,引領民間風氣。

  走後門加塞這事兒本身不大,但會讓百姓覺得,我不夠光明正大,控製不住欲望。

  師父告訴景王不要學我,說我此事做得輕浮,跟父皇教訓的一樣。所以景王就讓仆從去排隊了。」

  嘉靖鬆了口氣,隨即覺得又好氣又好笑,這兩個家夥平時除了自己,誰也不怕,如今竟被蕭風訓得服服帖帖的。

  嘉靖板著臉道:「蕭風是防微杜漸而已。其實身為王爺,自該有王爺的特權。

  這也不算什麼,隻是你那副好像吃了仙桃的樣子,確實輕浮……」

  話說到這裡,嘉靖心裡一動。既然是蕭風給柳如雲的菜譜,不會是仙界裡流傳下來的吧。

  這麼一想,嘉靖的口水又蠢蠢欲動了。

  嘉靖轟走了裕王,摟著康妃說了會話,腦子裡卻一直琢磨著麻辣火鍋的事兒。

  這是恩典,雖然宮裡後妃和皇上吃的都是禦廚,但禦廚和禦廚也不一樣,皇帝是有自己的小廚房的。

  康妃腦子一抽,脫口而出:

  隨即覺得不對,趕緊說道:

  嘉靖用舌頭舔了舔嘴角,迅速地抓住了康妃的話頭。

  康妃確實覺得自己輕浮了,趕緊往回找補。

  嘉靖肯定地說:「不,你想吃。黃錦,去找醉仙樓……不,找蕭風去。

  就說康妃生辰,想吃麻辣火鍋,讓他進獻一鍋。」

  黃錦本來聽見要去醉仙樓定菜,正在為難,聽嘉靖改口去找蕭風要,這才鬆了口氣。

  皇帝豈能從外麵的酒樓裡定菜,這不得把尚膳監給嚇死,劉公公非和自己拚命不可。

  但找蕭風要,就好很多。根據禮製,親貴大臣們是可以給皇帝獻菜的,以示尊崇之意,就像給天地祖先上供一樣。

  隻是這條禮製,曆朝曆代都很少有人執行的,因為太危險了。

  先不說皇帝吃大臣獻的菜有生命危險,獻菜的本身也有生命危險。

  萬一獻的菜在中途被掉了包,進宮後測出有毒,皇帝搞不好就會乾掉你。

  就算獻的菜沒有毒,萬一皇帝腸胃不好,吃個拉肚子或者便秘啥的,對獻菜的人也不會有啥好印象。

  所以獻菜這事屬於典型的沒病找病,僅僅作為紙麵上的禮儀流傳著。但畢竟是有這規矩,那就不算違規。

  蕭風接到旨意,不敢怠慢,親自帶著一包炒好的料進了皇宮,確保這包料不會被加料。

  嘉靖和康妃吃得臉上都是汗,不停地拿錦帕擦拭著。蕭風坐在下首,隻吃了兩筷子就放下了,一副興趣缺缺的模樣。

  看著師弟這副欠揍的樣兒,嘉靖擦了擦汗道:

  你都吃膩了,我不找你,你都不知道主動把這好東西拿給我嘗嘗,你的良心不會痛的嗎?

  蕭風趕緊拱手致歉:

  嘉靖皺皺眉:

  蕭風笑了笑:「街上都說,彆說我們吃的牛羊肉,就是萬歲吃的牛羊肉,也是太白居裡挑剩下的。

  原本我是不信的,不過今天這一嘗,才知道果然如此。

  師兄宮裡的牛羊肉,雖比醉仙樓的好,終是不如太白居的。」

  嘉靖放下筷子,似乎嘴裡的肉片變得不香了。康妃吃得正起勁,見嘉靖不吃了,也趕緊放下筷子。

  內地雖也養牛羊,但最好的牛羊確實是來自草原上的。

  互市得來的牛羊,都有戶部統一收購發賣,皇宮自然是要吃第一口的。

  這不是嘉靖小氣,爭這一口吃的,而是這代表了上下尊卑。

  這種心理暗示是時刻也不能忘記的,否則,就有皇權變弱的可能。

  火鍋仍在沸騰著,但嘉靖卻不動筷子了,隻喝著茶和蕭風聊天。

  他不是輕信的人,而且飲食這種東西,每個人的口味不同,師弟就算沒說謊,也沒準是他的舌頭不好使呢。

  錦衣衛乾這種事,絕對是大材小用了,沒有一炷香的功夫,肉片就拿回來了。

  儘管陸炳已經反複檢查過了,黃錦還是不厭其煩地又檢查了一遍,還自己涮了一片吃,之後才遞給嘉靖。





  嘉靖涮了一片牛肉,放進嘴裡,慢慢地嚼著。然後又夾起一片羊肉,慢慢地嚼著。

  清湯,對牛羊肉的品鑒更清楚,此時嘉靖的臉色已經不是很好看了。

  清湯火鍋上來了,嘉靖又涮了兩片,然後放下筷子,微笑著對康妃點點頭。

  第二天早上,戶部尚書潘璜就接到了旨意,讓他配合錦衣衛,查戶部牛羊的進出賬簿。

  潘璜很納悶,好端端的,錦衣衛怎麼管起牛羊的事兒來了。

  他不敢怠慢,立刻叫來談同,讓他把賬簿拿出來。

  賬簿上記得倒是很清楚,第一批選送的牛羊,是送到皇宮的。

  第二批選送的牛羊,是各地王爺集中訂購的,第三批選送的牛羊,才輪到市場上公開發賣。

  談同指著賬簿侃侃而談,表示自己分管此事以來,兢兢業業,絕無違規之處。陸炳忽然打斷他的話。

  談同看了陸炳一眼,笑道:「陸大人,這是戶部慣例了。

  不光牛羊,包括糧米、布帛等戶部統管大宗貨物,戶部都要抽樣檢查的。」

  陸炳點點頭:

  談同看了一眼潘璜,潘璜仰著頭裝沒看見,談同咬咬牙,低聲笑道。

  「陸大人,這些抽查的樣品,最後都會發賣掉。

  樣品不多,所得銀兩,貼補一下戶部各級官員,這是戶部慣例,並非本官之意。

  而且這些發賣的銀兩,其數目多少、於何時何事上發放補貼給哪個官員,戶部都是有內賬的,大人可查看。」

  陸炳對此倒不在意,因為大明朝各部門的劃撥經費確實不是很富裕。

  各部門利用職權,搞一點小動作,其實很多時候也是為了保證部門運轉得更好。

  例如兵部也常會將陳舊的軍服發賣,禮部也會發行一些教科書給各大書局。

  欽天監裡的人兼職給富人家算命,順天府畫師兼職畫像,不一而足。

  隻要這些錢不是全落入個人手裡,不太過分的情況下,大家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今天陸炳卻格外較真:

  談同無奈,拿出了一本小冊子,上麵明確記載了樣品售賣得銀若乾,部裡某次聯誼吃酒花費若乾。

  部裡夏季買冰棍出銀若乾,某同事家中房子倒塌,部裡出銀若乾,倒是清清楚楚,一筆不亂。

  但陸炳卻指著上麵的售賣一欄道:

  談同全身一抖,強笑道:

  陸炳笑道:

  談同辯解道:

  陸炳點點頭:

  大同互市進來的牛羊,都集中在京城東北部的牲口場。然後發賣給各地的牲口販子,通過各種渠道發往全國各地。

  陸炳趕到牲口場時,這一批牛羊已經發賣完畢,隻有一個木欄裡留著幾十頭牛羊,正在安靜地吃著草。

  陸炳像平時一樣,沒有穿官服,故此管理牲口場的戶部小官沒認出來他來,隻是向著談同諂媚地一笑

  。

  「談大人啊,您怎麼還親自來了呢!這地方氣味大得很啊!你讓人傳句話就行了啊!

  再說了,就是您不來人傳話,我也自然把事兒辦得妥妥當當的。

  大人您看看,這是這匹牛羊裡精選出來的!百裡挑一啊!

  看這牛脖子,看這羊脖子,看這幾個部位,黃瓜條,一頭沉,大三叉,絕對出的肉都又肥又嫩!」

  談同記得汗都下來了,可陸炳在旁邊,他又不敢直接製止,隻能含糊地點頭:

  陸炳微笑道:「這位官爺,我是談大人的親戚,來挑點牲口的。

  請問咱們這抽查的牲口,如果都是百利挑一的好貨,其他人為啥不來買呢?」

  那小官聽說是談大人的親戚,那肯定是知無不言啊,當下神氣的點點頭。

  「這位兄弟,這你就不明白了。正常的抽查,為了確定這批牲口的成色,那肯定是要挑壞的查!

  這樣才能壓韃靼人的價不是。這些留下來的牛羊,那可都是挑最好的留下來的,隻是借了個抽查的名義而已!

  你問其他人為啥不來買?笑話,不是談大人指定的人,能從這裡買走這些牲口?隻能上市場去買那些普通貨色!

  所以兄弟啊,有談大人這樣的親戚,當真是你的運氣啊,你就等著發財吧!你想要哪幾頭?我幫你趕出來!」

  談同全身冷汗濕透,終於忍不住怒喝一聲:

  小官拍馬屁拍到了馬腿上,嚇得落荒而逃。

  邊跑邊心裡琢磨著,這個親戚可能是個外地的窮親戚,不受談大人待見,連累得我也吃了瓜落兒。

  談同雖然一聲怒吼止損,但也讓自己徹底泄了底,他苦笑著看著陸炳,無話可說。

  說什麼?說自己是為了支持史珍湘?說支持史珍湘就是支持嚴世藩?支持嚴世藩就是支持嚴嵩?

  這些事兒陸炳能不懂嗎,但架不住人家裝不懂啊。人家就是問一件事兒。

  史珍湘比皇帝還尊貴嗎?你把最好的牛羊提前挑出來,給史珍湘留著,你把皇帝放在第幾位?

  最好的東西不進皇宮,這是潛規則,但潛規則的特點就是見不得光,你太明目張膽,就潛不下去了。

  第二天,宮裡傳來幾道旨意,事關幾位官員的升降。

  陸繹、沈煉平逆有功,皆升任錦衣衛副千戶。

  胡宗憲宣旨招安汪直有功,升為南京右僉都禦史,繼續兼任沿海巡按使,與俞大猷共同巡海備倭。

  嚴世藩意外致殘,已經不適宜在大理寺這樣行動力強的部門任職,以正四品品級,暫代禮部右侍郎。

  談同對萬歲有不敬之意,降官三級,從戶部郎中乾起,劉彤升任戶部左侍郎,成為了戶部的二把手。

  小春子公公出海宣旨,招安汪直有功,升任司禮監右監丞,大概相當於司禮監五把手,繼續兼管教坊司。

  這一串的任命變更中,唯獨談同這個事兒,顯得很是無厘頭,所有官員也都摸不著頭腦。

  談同身在戶部,又不是尚書,單獨麵見皇帝的機會幾乎不存在,都是隨著大家一起上朝的。

  那麼他是怎麼找到的機會對萬歲不敬呢?難道真是花前上廁所沒洗手?

  後來又傳出談同的不敬行為是被錦衣衛查出來的,一時間很多官員人人自危,每天見麵問好的第一句話也變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