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老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一章 蜂窩煤,北宋之天生反賊,北冥老魚,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加土、加水,和勻了!” 寧複站在旁邊,指揮著幾個夥計和著煤泥。 兩份碎煤一份土,再加上水和勻了,就成了一灘黑色的泥。 寧複看煤泥和的差不多了,這才拿著那個多鐵匠鋪拿來的鐵家夥走上前。 這個鐵家夥其實就是一個打煤球機,寧複小的時候,還經常見到有人用這東西打製蜂窩煤,一般一個男人忙上一上午,就能打完一個冬天用的蜂窩煤,效率十分的高。 雖然帶著機器的“機”字,但其實打煤球機的使用相當簡單粗暴。 隻見寧複來到煤泥前,雙手把打煤球機抬起來,然後用力往煤泥裡一砸。 等到寧複再提起來時,已經感覺打煤球機重了許多,隻見他邁步來到旁邊的空地,然後按住上麵的柄,輕輕向下一壓,一個規整的蜂窩煤就出現在地麵上。 “小郎君,你這又是往煤裡加水又是加土的,這東西還能燒嗎?” 王貴這時卻一臉懷疑的上前問道。 “當然能燒,這東西叫蜂窩煤,比塊煤用起來方便,而且也更乾淨,等它們曬乾了你就知道了!” 寧複笑著解釋道。 蜂窩煤在後世曾經十分普遍,但它發明的時間卻很晚,好像是建國後才發明的。 而在蜂窩煤之前,碎煤一般都是做成煤球,當時還有一個行當叫搖煤球。 但搖煤球這個行當可不好做,對人的體力要求很高,效率也不高,而且實心的煤球也不好燒,因此後來被蜂窩煤迅速替代,但煤球這個名字卻保留了下來,成為蜂窩煤的彆稱。 寧複自己打了幾個蜂窩煤,等旁邊的夥計學會後,他這才讓夥計接手,一下子打了上百個蜂窩煤。 今天的天氣不錯,因此到了下午的時候,蜂窩煤已經曬的差不多了。 寧複用磚頭和黃泥砌了一個簡單的爐子,裡麵放上木柴引燃。 等到木柴燃料起來後,寧複這才把一個蜂窩煤放進去。 其實這時的蜂窩煤還是濕的,但並不影響燃燒,隨著下麵的木柴越燒越旺,蜂窩煤也漸漸的被引燃。 “成了,你自己看!” 寧複將一臉懷疑的王貴拉到爐子邊,然後伸手一指道。 王貴也一臉震驚的看著爐子裡的蜂窩煤,這東西加了水和黃土後,竟然真的可以燃燒。 熾熱的火焰散發著無窮的熱氣,王貴感覺臉上也有些發燙。 隻見王貴猛然間一拍巴掌,欣喜若狂大叫道:“發財了!我們發財了!” 如果說之前還有懷疑,可是現在親眼目睹了蜂窩煤能夠燃燒後,王貴立刻看到了其中的商機。 要知道他們可是包攬了整個京城所有的碎煤,而且還是以極低的價格收購的,若是全都製成這種方便乾淨的蜂窩煤出售,那其中的利潤簡直不敢想像! “彆光想著發財,接下來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寧複卻十分冷靜的提醒道。 “什麼事?” 王貴愣了一下,沒有反應過來。 “當然是招人了,想要打蜂窩煤,就需要大量的人手,至於使用的打蜂窩煤機,我已經在古師傅的鐵匠鋪裡訂了一批,後續肯定需要加訂。” 寧複再次道。 “沒問題,這些我來搞定,東京城這麼大,最不缺的就是乾活的人!” 王貴拍著胸脯保證道,隻要有錢可賺,哪怕讓他親自打蜂窩煤都行。 “打蜂窩煤比較簡單,哪怕女人也能乾,現在京城有不少的災民,衣食無著看著挺可憐的,你招人就從這些災民裡招,一天三頓飯咱們包了,少掙點錢無所謂,救人一命也算是給自己積德了!” 寧複這時十分鄭重的叮囑道。 “我明白了,小郎君真是心善!” 王貴聞言也露出嚴肅的表情。 他雖然愛財,卻並非為富不仁,在賺錢的同時如果能幫人一把,他也不介意去做。 接下來寧複又和王貴討論了一下蜂窩煤的具體事宜。 蜂窩煤的出現,可不僅僅將碎煤變廢為寶,更是一場燃料界的革命。 特彆是對於家庭生活來說,蜂窩煤將改變許多人的生活習慣。 比如有了蜂窩煤,人們就可以隨時隨地的燒熱水,從而讓飲用熱水變得普遍,要知道許多疾病都是從飲食進入體內,所以飲用熱水這個習慣,將大大的增強百姓的健康。 當然蜂窩煤也有一些缺點,比如使用的爐子會有一些要求,所以寧複和王貴商議,乾脆訂製一批簡易的爐子,隻要買蜂窩煤就送爐子。 另外對於原來家裡砌有爐子的人家,可以免費幫對方改建爐子。 雖然這麼做增加了成本,卻可以快速的培養客戶使用蜂窩煤的習慣,所以這也是必要的投入。 最後寧複與王貴商議出一套完整的計劃,這才離開了炭場。 接下來的幾天裡,王貴按照計劃行事,每天都忙的腳不沾地。 其中最簡單也是最麻煩的就是招人。 之所以說招人簡單,是因為東京城的災民實在太多了,炭場這邊剛把招人的消息散播出去,立刻有無數的災民登門。 炭場這裡不但有活乾,而且還管飯,這對災民來說,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一樣。 但是這些災民雖多,卻也不能什麼人都招,而且在招人後,還要對災民進行管理。 千萬不要覺得災民都是良善之人,要知道就算一個人原本的品行不錯,可在快要餓死凍死之時,他也可能會變得無惡不做。 因此在招工之後,最麻煩的就是對這些災民的管理。 幸好王貴有之前疫區的經驗,當時在天花的威脅下,道德與律法都被不存在了,情況遠比這些災民要危險的多。 所以王貴對付這些災民也頗有經驗,雖然偶爾出一些小問題,但至少沒有出大亂子。 有了人手,一座簡易的蜂窩煤作坊也在城西搭建起來,其實說白了就是一片圈起來的空地,地麵上晾曬著一批又一批的蜂窩煤。 王貴特意在京城中騰出幾個鋪子,將晾曬好的蜂窩煤拉到這些鋪子,隻等著一個黃道吉日,就開始蜂窩煤的銷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