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不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42章 人之將死,漢道天下,莊不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漢道天下 漢道天下第1042章人之將死 得知唐夫人發怒,何鹹也慌了手腳,不僅婉拒了宋忠的請求,還收回了資助費用的承諾。 如今的何家是釜底遊魚,全靠天子的仁慈活著,不能冒任何險。 而且唐夫人的話也提醒了他們,宋忠等人的眼裡隻有袁紹、劉表,沒有何家。 何進被殺,很大程度上就是被他們蠱惑的。 何進死了,袁紹等人就將何家棄如弊履,再也沒人關心他們。 在何家又碰了壁,宋忠走投無路。左思右想,隻得厚著臉皮,再去求楊彪。 楊彪說,我可以幫你忙,延緩一下天子幸南陽郡學的時間,但你也要幫我一點忙。 宋忠如釋重負,連忙拍著胸脯表示,一定照辦。 楊彪說,除了將我的畫像撤下之外,你必須擴大郡學的招生範圍。郡學是一郡之學,要麵對全郡的百姓,研究的內容也要與民生更接近,不能隻讀儒生,研讀儒經。 儒經是要研究的,但隻有儒經肯定不行。 具體的辦法,你就彷照長安的太學。其他的學堂你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設立,農學堂、工學堂、商學堂必須要有。 嗶嘀閣 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商不富,這是天子說的。 我非常讚同這個觀點,楊彪最後說。 宋忠無計可施,嚅嚅而退。 楊彪隨即向劉協做了彙報,希望劉協能等等,給宋忠等人一個改正的機會,免得場麵太難看。 劉協笑著答應了。 他當然願意給宋忠機會。 他要的是儒生臣服與配合,而不是為了嘔氣。 他從來沒有和儒門決裂的計劃,至少現在沒有。 ―― 劉協找來了虞翻,和他商量招收新人進入講武堂的計劃。 特彆是水師將領。 張濟在南陽數年,除了穩定地方,遏製了劉表的野心之外,沒有更多的成績。這些問題和短板現在要一一解決、補全。 在朝廷重心南移的大勢下,荊州作為當之無愧的重心,有必要給予格外的關注,花費更多的心思,將其打造成帝國穩定的壓艙石。 軍事依然是重中之重。 趁著度田的機會,重組荊州軍,並吸收一批新鮮血液進入講武堂,是眼下最迫切的事。 劉表治下的荊州軍太廢了。 其實荊州有非常好的軍事基礎。 首先是地域廣闊,戶口百萬,有雄厚的人力、物力、財力基礎,養得起一支十萬人左右的大軍。 其次是荊州跨有大江南北, 既有發展較早的南陽、南郡,又有相對落後的江夏和江南諸君。發展得好的可以為優秀的將領提供土壤,相對落後的則因民風剽悍,可以提供戰鬥力強的士卒。 南陽作為東漢帝鄉,名將數不勝數,僅在後漢三國之間就有文聘、黃忠、魏延、李嚴、鄧芝、宗預等一大群人。可惜這些人大多沒能在劉表麾下得到發揮的機會,最後便宜了劉備。 如今劉協君臨南陽,當然不能浪費這麼好的人才資源。 他要將這些人都吸收進來,成為帝國堅實的基礎。 虞翻讚同劉協的意見。 雖然做為會稽人,他也想為吳會創造更多的機會,但他也不得不承認,就地利而言,荊州有著其他州不具備的優勢。 虞翻很快就擬定了方桉,在整個荊州範圍內招收一期講武堂新生,名額兩百,分為步戰、騎戰、樓船、軍械四科,各五十名。 消息一出,南陽先熱鬨起來。 最積極的就是雲台諸將的後人。他們的祖輩因軍功而封侯,如今時過境遷,祖輩的遺澤耗儘,他們也被l奪了爵位,淪為布衣,自然不甘心。 隻是隨天子征伐,他們又沒那底氣,生怕被天子借刀殺人,當成耗材。 所以最後隻有十幾家硬著頭皮,帶著部曲從征,絕大部分人都放棄了掙紮,準備躺平。 現在天子要招人進講武堂,學習用兵之道,他們豈能不心動。 近水樓台先得月,消息一公布,講武堂的大門就迎來了無數訪客。 隻是名額有限,想考入講武堂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虞翻是一點麵子也不給,給他們報名的機會,但能不能考進來,要看他們自己的本事。 到時候,天子會親臨校場,沒人敢放水。 你們能做的,就是利用考試之前的這段時間加緊訓練,爭取表現好一些。 荊州橫跨大江,江南四郡要收到消息,再趕到南陽,至少需要一個月時間,所以考試安排在新年以後,有意報考的學子將隨上計吏一起趕來南陽。 而南陽人卻有本地優勢,避免了長途跋涉、舟車勞頓。 得到虞翻的答複後,有意報考講武堂的南陽大族不敢再有僥幸心理,紛紛重金延聘文武教師,為自家子弟補課。講武堂的在讀學生也成了香餑餑,不少人都接到了邀請。 劉協對此心知肚明,卻沒有阻止。 有些不公平,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打破的。 ―― 新年將至之際,劉協收到了一份訃告。 故荊州牧劉表病故,享年六十歲。 死之前,劉表已經中風近一年,身體狀況每日愈下。返鄉之後,雖經精心調養,終究還是未能康複。最後的日子裡,他連說話都廢勁,隻能通過夫人陳氏表達。 最後的臨終上書,也是由夫人陳氏代筆。 在上書中,劉表回顧了自己的一生,既有成績,也有不足。他唯一感到欣慰的就是最後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使荊州避免了一場不必要的戰鬥。 看完劉表的上書,劉協哭笑不得。 這哪是臨終上書,uu看書這分明是自傳啊。寫得這麼全麵,隻要改幾個字,就可以當作傳記了。 果然對這些名士來說,最重要的永遠隻有名聲。 尤其是身後的名聲。 說老實話,劉協有點不甘心。 就這麼放過劉表,未免太便宜了他。 但皇後伏壽勸住了他。 劉表不僅是曾經的荊州牧,更是宗室。 陛下在冀州接連除國,已經讓宗室噤若寒蟬。如果再對已經稱臣致仕的劉表窮追猛打,會讓更多的人擔心,引起不必要的猜疑。 天下雖定,人心未安,不如放劉表一馬。 退一步說,劉表是黨人,而且深度參與當年的黨事,就算陛下放過他,他也不可能全身而退。 就算要深究,深究黨人劉表也和深究宗室劉表不同,受到影響的人群會有很大區彆。 劉協聽了,深表讚同。 他對伏壽說,你這個建議好,有格局。 伏壽卻說,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想法,這是我和橋氏姐妹共同討論的結果。 章節報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