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不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44章 緩兵之計,漢道天下,莊不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漢道天下 楊彪有些頭疼。 三公治事,天子垂拱,這是士大夫們夢寐以求的善政。可是真正執行起來,這絕非易事。 尤其是在戰時,如何籌集大軍所需的錢糧、物資,就足以讓司徒府崩潰。 如果不是度田帶來的賦稅,楊彪堅持不到現在。 儘管如此,接連不斷的戰事還是讓楊彪疲於應付。如果不是遼東、益州都是大漢原有的領土,他或許早就要求天子停止征伐,與民休息了。 彆說現在是大亂之後,亟需休整,就算是治平之世,也經不過這樣的消耗啊。 所以相比於周忠擔心的問題,楊彪更希望能減少一些消耗。 如果張濟能從荊州出兵,直接用荊州的錢糧,司徒府的負擔就要輕得多。 但周忠的想法也有道理,隻有讓士孫瑞這樣的士大夫成為太尉,才能真正意義上的減少征伐。賈詡或許是個澹泊的人,張濟、韓遂卻不是。他們如果做了太尉,一定會鼓動天子繼續征伐,直到國庫空虛,財政崩潰。 每次想到這些,楊彪就對劉章等人咬牙切齒。 你們想乾什麼? 益州雖有地利可用,卻終究是大漢的疆域以內,劉章還是宗室,天子甚至可出了執金吾的官位,誠意天地可鑒。現在天子收回承諾,決定派兵強攻,你們會有好結果嗎? 早點稱臣不好嗎? 楊彪勉強平複了心情,對賈詡說起天子要留駐冀州,督促度田,並對渤海網開一麵,由張昭試行德政的事。 他希望賈詡能夠配合一下,儘可能的減少大軍數量,等冀州完成度田。 從既有的經驗來看,度田能夠大幅度提高朝廷的賦稅收入。 賈詡聽完,笑了一聲:“關中、涼州的度田都很順利,為什麼冀州度田這麼難?天子坐鎮,還有人想複古、行德政,真不知道他們是失誌不渝,還是彆有用心。” 楊彪、周忠都沒有回答。 賈詡這句話與其說是張昭,不如說是荀或。 荀或在河東數年,還是沒能徹底推行。再聯係這次呼應張昭的事,很難說荀或對度田是不是有什麼想法,有意無意的從中作梗。 這麼一想,他這次從河東趕到行在的真實意圖都值得懷疑。 誰知道他是不是真的為了黨事? 楊彪現在隻想儘快趕到行在,與荀或麵對麵的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反複討論之後,賈詡提出了一個建議。 讓士孫瑞立刻轉戰漢中,在漢中休整,並對益州形成攻勢,同時聯絡益州的名士、大族,讓他們看清形勢,支持趙溫,迫使劉章向朝廷稱臣,以免重蹈審配等人覆轍。 如此能在朝廷正式發起攻擊之前,益州稱臣,或許可以避免一次大戰,又不影響士孫瑞積累功勞。 畢竟就算是沒有發起攻擊,圍城也是有苦勞的。 這次圍攻鄴城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沮俊升為九卿可不僅僅是酬賞舊功,多少也有一些圍攻鄴城的苦勞在裡麵。 楊彪、周忠接受了這個建議。 賈詡最後又提了一點:他想派長史楊阜趕到行在,代表太尉府,協助天子處理軍務,以免來回傳遞消息,耽誤時間。隻有在重大事務的決策時,才由太尉直接負責。 楊彪覺得可行,周忠也讚同這個建議,並決定派司空掾一人趕赴行在。 達成一致,一起吃了午飯,又閒聊了一陣,楊彪、周忠才起身告辭。 出了太尉府,楊彪臉上的笑容就消失了,幽幽一聲長歎。 “嘉謀,有些事,已經攔不住啦。” 周忠點頭附和。“窮則變,變則通。既然攔不住,不如主動變。” 楊彪轉頭看看周忠。“既然如此,為什麼你隻派一個掾,不派長史?” 周忠眨眨眼睛。“有區彆嗎?朝廷又沒有製度,我覺得掾就夠了。” 楊彪啞然失笑,指指周忠,欲言又止。 不得不說,周忠的選擇更明智。如果賈詡派了長史,他也派長史,那就等於三公形成了共識,接著就有可能成為默認的規則,最後再變成明文製度。現在三公不一致,這件事就還要討論,至少可以拖一些時間。 如果能拖到賈詡離職,士孫瑞就任太尉,就好了。 楊彪回府之後,很快就做出了安排。 他拔禰衡為司徒長史,在他離京期間全麵主持司徒府的事務。 接著,他又上書天子,請求赴行在,協助天子度田。 在等候詔書的期間,他趕到城南太學,與趙歧、孔融、許靖、來敏等人相見,討論學問以及當今形勢的變化,希望他們能引導輿論,配合朝廷的行動,不要故意唱反調,再出現處士橫議的局麵。 如今朝廷有邸報,有什麼不同意見,都可以公開發表,不應該在私下裡鼓唇搖舌,非議朝廷。 為了安撫士子的情緒,楊彪又辟除了一些年青才俊,準備帶著他們一起去行在見駕。 楊彪身份貴重,既是當朝司空,又有四世三公的威望,沒幾個人敢和他正麵較量。在他的軟硬兼施之下,就連孔融也表示願意配合,不主動惹事。 十月初,楊彪接到了詔書,天子同意他趕往冀州,主持度田。 楊彪隨即起程。 他的妻子袁夫人也跟著一起走,準備順便回一趟汝南老家。 到達洛陽的時候,事先收到消息的袁術趕來迎接。 見到袁夫人的時候,袁術有點緊張。 雖說他沒有直接殺袁紹,但袁紹最後撞死的那塊碑卻是他安排人樹的。就算袁夫人再恨袁紹,如今袁紹已死,恨意也消得差不多了。等她看到那塊碑,知道袁紹最後是怎麼死的,肯定不會放過他。 袁夫人其實早就知道原委了,也的確很生氣。可是看到袁術這副神情,又不免心生戚戚。 袁術從小驕生慣養,橫行霸道,什麼時候這麼委曲求全了? 說來說去,還不是想保住袁氏元氣,以求將來。 “行了,你也彆裝小意了,我都知道了。”袁夫人半是惱火,半是無奈的說道:“人死不能複生。本初死了,他的功過是非,自有列祖列宗評判。顯思兄弟還在,你好好照顧他們,不要讓他們委屈了。” “喏。”袁術鬆了一口氣,又提醒道:“顯思還在守喪,沒什麼大礙。等他三年喪畢,我再想辦法將他送到子美軍中就是。顯奕被審配等人連累,流放海外,將隨荀攸征討遼東。不出意外的話,將來可能會隨劉備征討三韓、倭國。到時候,我托劉備照顧他就是。如果他願意跟著孫策,那就更不用說了。隻是其他婦孺老幼,還要姐夫想想辦法,要是讓他們也跟著去遼東、三韓,怕是受不了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