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不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23章 物是人非,漢道天下,莊不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漢道天下第一卷行路難第923章物是人非士孫瑞與沮授來到冀州印坊。 收到消息,甄宓不敢怠慢,親自出迎,引著士孫瑞、沮授參觀了印坊,有問必答。 卑湛聞訊也趕了過來,殷勤地為士孫瑞、沮授介紹坊裡的情況,還特地拿出他編著的教材,請他們指教。 看著忙碌的工匠,聞著墨香,看著一張張紙從工匠們手中滑過,就印上了清晰的文字,又在工匠們手中載切、裝訂,變成一本,士孫瑞二人目瞪口呆。 他們這是第一次親眼目睹印坊的印製流程。 原來書是這樣印出來的,這可比抄寫方便多了。 難道書可以這麼便宜,連普通百姓都買得起。 “書這麼便宜,印坊還能賺錢嗎?”士孫瑞忍不住問道。 甄宓抿嘴而笑。“這些書本來也不為賺錢,就是保個本而已。賺錢要靠那些精裝的文集、詩集,讀書人有錢,為了印製能藏諸名山、傳諸子孫的作品集,不在乎多花幾金。” “既然不賺錢,還印這麼多?”士孫瑞伸手指了指那些幾乎堆成山的新書。 “我們雖然不賺錢,但是百姓需要。”甄宓隨手拿起一本,翻開一頁,遞到士孫瑞麵前。“士孫公請看,這是安平崔子真《四民月令》的節選部分內容,這一段是關於製醬的。他家的製醬方法甚好,做出來的醬風味甚佳。賣醬的人可以用來改進自己的產品,增加銷量,普通人家也可以自己製一些醬享用。總之,但凡能用上一些,買書的錢就算掙回來了。” 士孫瑞大為驚奇。“原來這就是崔氏製醬的方法啊,我也是第一次聽說。你們是從哪裡找來的稿子?” “是一個崔氏子弟傳出來的。”甄宓說道:“安平崔氏因與袁紹瓜葛太深,損失不小,族中子弟坐吃山空,將家中收藏的典籍、珍寶拿出來變賣,其中有一些被我買來了。” “是這樣啊。”士孫瑞皺起了眉頭。 他和崔烈是舊日同僚,關係還算不錯,嘗過崔氏私製的醬,一直念念不忘。現在聽到崔氏子弟靠變賣家產度日,自然想幫一把。 甄宓見狀,立刻猜到了士孫瑞與崔氏的交情,笑道:“士孫公知道崔州平其人麼?他是崔太尉的次子,如今在長安農學堂就職。他改進了崔氏製醬,如今已經是醬中上品。正好我們坊中剛買了一些,待會兒請士孫公嘗一嘗。” 士孫瑞正有此意,立刻答應了。 沮授看在眼裡,不禁暗自稱奇。 他知道士孫瑞隻想來印坊看一看,本沒有在印坊吃飯的打算。可是甄宓機靈過人,順勢幾句話,就勾起了士孫瑞的饞蟲,痛痛快快地留下用餐。 士孫瑞將來可是要做太尉的人,不知道多少人想和士孫瑞套近乎而不可得,甄宓卻信手拈來,輕鬆搞定。 正如當初她搞定馬鈞一樣。 —— 士孫瑞在印坊參觀之後,吃了一頓工作餐。 甄宓沒有特意準備,士孫瑞卻吃得非常滿意。當他得知坊裡的工匠、技師們的夥食大多如此時,他更是不吝讚賞之詞,比吃了山珍海味還開心。 席間氣氛輕鬆,士孫瑞隨口問起了甄宓對當前形勢的看法。 甄宓很謙虛,直言自己天天在印坊裡,隻知道眼前這點瑣碎細務,不敢對大局發表看法。 在士孫瑞的再三要求下,甄宓思索片刻,說道:“不出意外的話,開疆拓邊將是大勢所趨。鄴城裡的人流放海外,看似懲罰,其實也是機會。” “何以見得?” “土地有限,就算開荒墾地,也跟不上戶口增加的速度。一旦天下太平,不出三十年,人多地少的問題又將湧現。就算農學堂能夠提高畝產,延緩人地矛盾,終究不能治本。” “可是拓邊的代價很大,孝武時開疆拓邊,天下幾乎傾覆。” “拓邊的代價當然很大,但不能因為代價大就不做。”甄宓笑道:“或許我們現在就應該考慮,如何拓邊,才能將代價降至最低。” “有辦法嗎?” “應該有吧。”甄宓聳了聳肩。“比如將罪犯流放到海外,或者驅逐蠻夷為前鋒,都是不錯的辦法。都說蠻夷之地苦寒,可是黃巾之亂時,不是有大量的百姓出塞?朝廷之前一味重守,以為可以用錢帛換太平,現在看來,或許更應該攻,拒敵於塞外。” 士孫瑞眉頭輕皺,卻沒說話。 換了幾年前,他是不可能讚同這樣的意見的。可是時至今日,他卻覺得這樣的意見自有其合理之處。 天子就是這麼做的,事實也證明,一味安撫蠻夷並不能帶來太平,武力征服,將他們逼到塞外,壓縮其生存空間,再分而治之,或許才是正道。 越是害怕危險,危險越是容易逼近。 沮授本來對天子要流放鄴城裡的人心存抗拒,覺得這個處罰太重了。可是聽了甄宓的建議,他又覺得這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流放海外,看似嚴厲,其實以冀州人的勇氣和能力,隻要有一定的資源,對付幾個蠻夷還是綽綽有餘的。 再說了,海外也未必就一定遠,比如遼東、樂浪之外的三韓就是海外,看似很遠,其實早就有商人趁船往來。聽商人們說,那裡有不少土地,養活這幾萬人肯定不成問題。 海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受朝廷管轄,想稱王就稱王,想稱霸就稱霸,向大漢稱臣納貢即可。 應該儘快把這個想法傳到城裡,讓田豐轉告那些人,讓他們早做選擇。 “坊主最近可曾見過與黨錮有關的文稿?”士孫瑞突然問了一句。 “黨錮?”甄宓一愣。“沒看到。” 一旁的卑湛卻說道:“我倒是聽到一些消息,蘭台好像正在征集與黨人有關的資料,包括家傳、碑文、秩事,都在收拾之列。前段日子,還有人去清河抄故司空房植的碑文。” “蘭台在主持這件事?” “應該是,不過主事的不是蔡令史,好像是一個叫苑珪的渤海士子。” “苑珪?”士孫瑞吃了一驚。“他什麼時候來了行在?” “有一段時間了。”卑湛仔細想了想。“好像還是袁術推薦的。” “袁術?”士孫瑞和沮授麵麵相覷,覺得不可思議。 他們都知道苑珪是誰,隻是想不到袁術會推薦苑珪入仕,而且天子還讓苑珪來主持修《黨錮列傳》的事。 這怎麼聽起來那麼詭異? 士孫瑞覺得,要和蔡琰、苑珪見一麵。 7017k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