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不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26章 自愧不如,漢道天下,莊不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漢道天下 諸葛亮拿著文書,快步走到椒房殿門口的時候,劉協正在皇後伏壽說話,笑語盈盈,一派溫馨。 伏壽心情不錯。 懷胎六個月,有太醫的悉心照料,還有荀文倩這個過來人一旁陪伴,她的狀況非常好。 尤其是父母都來了長安,伏完在太學任《尚書》祭酒,主講家傳的學問。母親暫時沒事,隔叁岔五的進宮陪她,兄弟和姊妹都有了不錯的安排,她過得很舒心。 最讓她滿意的,自然還是天子不管多忙,還是經常抽出時間來椒房殿。哪怕是說幾句話就走,也不會幾天不露麵。 在天子的示範下,幾個貴人沒人敢怠慢她。隻要在宮裡,每天都過來請安,陪她說說話,相處得還算融洽。 唯一遺憾的就是上次華佗預測翻車,現在不敢輕易說是男是女。 雖然嘴上不說,但伏壽還是希望能生個兒子。 一來天子即將年滿二十,應該有個嗣子。 二來馬雲祿入宮之後,隨時可能懷孕。馬雲祿與荀文倩不同,她背後有涼州軍。如果她身為皇後,一直生不出嫡子,馬雲祿卻先生了兒子,難保涼州人不會有想法。 最後還有一個麻煩。董宛、宋都也到了可以生養的年齡,不久就要回到長安,她的競爭對手突然就變多了。 隻要她能生下皇嫡子,那這些擔心就都沒有了。 讓橋蕤的兩個女兒入椒房殿為侍女,某種程度上也是有備無患。 天子雖然拒絕納她們入宮,卻還是喜歡她們的。 男人嘛,有幾個能拒絕國色。 “陛下,又有公事來了,你就彆陪我了。”看到諸葛亮,伏壽主動說道:“待會兒點心好了,我讓人送去。” 劉協笑著應了,起身離席。 見此情景,諸葛亮在門口住了腳步。 他和伏壽都是琅琊人,本來就有不少人說他得到天子信任和皇後有關,平時特彆注意保持距離。今天要不是情況特殊,他甚至不會走到椒房殿來。 “什麼事?”劉協邁步出了殿,輕聲問道。 “冀州、徐州的形勢都有變化, 而且有些關聯。” 劉協聽諸葛亮說完,沒吭聲,一直走到清涼殿,入了座,展開地圖看了一會兒,才輕笑了一聲。 “這些人還真是好鬥啊,沒人鬥的時候,就自己和自己鬥。” 見劉協一臉不以為意,諸葛亮提醒道:“陛下,依徐州的進度,隻怕今年無法進軍遼東。” 劉協瞅了諸葛亮一眼。“遼東還能飛了?” “那倒不會。”諸葛亮也笑了。 “既然不會飛了,那有什麼好擔心的。早一年,晚一年,其實沒什麼區彆。”劉協靠在憑幾上,以手支額。“我倒是希望慢一點,走得太快了,未必是好事。” 諸葛亮神情不變,心裡卻有些無奈。 他天天跟著劉協,自然清楚劉協對當前現狀最大的不滿就是袁紹撤得太快了。如果能多打幾年,度田或許不會這麼難。 徐州、冀州的情況正合劉協之意。 可問題是琅琊是他的家鄉,劉備現在駐紮的地方就是陽都。黃巾之亂時,陽都就受了災。再打上幾年,陽都會被打殘。 “擔心家鄉?”劉協沒聽到諸葛亮的回應,瞥了他一眼,見他神色憂慮,立刻明白了其中原由。 諸葛亮一愣,隨即說道:“是的。” “那就更不能急了。”劉協笑笑。“不出意外的話,劉備與袁熙之間的爭鬥已經不在戰場,而是人心。你家那些親朋故舊會支持誰?” 諸葛亮幾乎沒有猶豫,脫口而出。“家兄在劉使君處,族人自然是支持劉使君的。” “但願如此。”劉協笑笑,沒有再繼續這個話題。 他知道諸葛瑾在劉備麾下,但諸葛瑾並不是劉備的直接下屬,而是陳登的。是有意為之,還是巧合,這就不好說了。 他更願意相信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有些東西是有慣性的,不是想改就能改的。 徐州士大夫正有意無意的站隊,真正支持劉備,或者說是支持朝廷的人並不占多數。 其實不僅是徐州,整個山東都是如此。 周忠出任司空後,第一個決定就是辟除張昭為吏,而且是司空長史。 劉協並不覺得張昭能勝任司空長史,但他沒有否決。這是君臣之間的分寸,周忠提議,隻要不過分,他就不會否決。最後成績出來,周忠自然清楚該怎麼做。 他心裡有比張昭更合適的司空長史人選,但他沒有說。 “虞祭酒這兩天在忙什麼?有幾天沒看到他了。” “在和木學堂的幾個匠師在研究投石機。” “投石機?” “他上次去看了一下投石機,說是太簡陋,有很大的優化餘地,便主動 攬下了這件事。這兩天正在試驗,好像是算出來的結果和實際結果有些誤差,現在還找不到原因。” 劉協眼神微閃,心中有些說不出的詭異。 果然戰爭才是科學技術的第一推動力嗎? “沒幾個月就要太學論講了,他不準備參加嗎?” 諸葛亮忍著笑。“他說和那些人沒什麼好說的。” “你也這麼覺得?” “臣可沒虞君那麼自信。”諸葛亮連連搖頭。“臣的悟性不夠,舉一反叁已經不易了,舉一反十,隻有那樣的奇才才可以。” “是你的心思不在那方麵。”劉協直接點破了諸葛亮的謙虛。 隻論智商,諸葛亮不弱於虞翻,甚至可以說不弱於這個時代任何人。他的問題是完美主義,不管什麼事,要麼不做,要麼就做到極致。 實際上,他這種性格最適合做學問,或者技術,唯獨不合適從政。 完美主義者從政做不了一把手,uu看書否則隻會把自己累死。 但問題是,諸葛亮最大的興趣就是從政。 這是儒家士大夫的擔當,學而優則仕,達則兼濟天下嘛。 所以劉協在培養諸葛亮的同時,還要物色諸葛亮的繼任者。不出意外的話,諸葛亮肯定會死在他前麵,不可能陪他走到最後。 隻是他一時半會還找不到這樣的人。 薑維肯定是不行的。 好在這事也不用急,再等上二十年都沒問題。 “陛下過獎了,臣不敢當。臣說的是真心話,他的悟性的確非常人能及。恕臣引喻不當,或許隻有陛下能與能比肩。” 諸葛亮頓了頓,又道:“這不是臣一個人的想法,其他人也都這麼想。” 劉協很無奈。“我隻是一個普通人,也會犯錯,也有力所不能及的時候,你們不要逼我做聖人。說的多了,當了真,非國家之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