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不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12章 王者之師(菩緹盟主加更第五),漢道天下,莊不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漢道天下第一卷行路難第712章王者之師有那麼一瞬間,周忠很想臭罵楊彪一頓。 你明知天子有意改司空為禦史大夫,怎麼不提醒我? 司空雖然也有監察的職責,但比起專司監察的禦史大夫來說,還是要輕鬆很多的。 監察不僅繁瑣,而且討人厭。勤於職事,被人罵是酷吏。不勤於職事,又很難做得長久,隨時可能被免。 不管怎麼說,一身清名被毀的可能性都極大。 “後悔吧?”楊彪笑得很陰險。 “不後悔。”周忠咬牙切齒。 “不後悔就算了。”楊彪歎了一口氣。“我本來還想,你要是實在不想做,不如我轉為司空,反正這太尉也是做不久的,還是去做點實事更好。” “你……當真這麼想?”周忠將信將疑。 楊彪輕拍車壁。“嘉謀,你還沒看出來嗎?天子比我們更想推行王道。當現在的製度出現了問題的時候,他要……” 楊彪想了一會,轉頭看著周忠。“那句話叫什麼來著,歸根複命?” 周忠愕然。 他知道“歸根複命”是什麼意思,隻是覺得用在這裡實在不合適。 “這是天子說的?” “嗯。” “他在修道?” 周忠覺得自己抓住了本質,心頭震驚。 如果天子有意修道,重歸黃老,那恢複禦史大夫都隻是開始,將來還有可能恢複丞相,三公掌權,天子垂拱而治。 但……這是儒門希望的結果嗎? 黃老當道的時候,可沒儒門什麼事。 一時間,周忠不知道是該表示支持,還是該表示反對。 想了半晌,周忠幽幽一聲歎息。“過猶不及啊。” 楊彪點了點頭,欲言又止。 “你想說什麼,就直說吧。”周忠忍不住踢了楊彪一下。 “我覺得天子要的不是黃老道,而是真正的王道。”楊彪伸手撣了撣衣擺上的灰塵。“國之大事,唯祀與戎。天子緊緊抓著兵權不放,這就是根本原因。” 周忠皺著眉頭,沉默不語。 果真如楊彪所說,那兵權豈不永遠要不回來了? 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從這幾十的君臣相爭來看,最終解決問題的永遠是兵權,是武力。如果天子抓著兵權不放,那不管丞相、禦史大夫有多大權力,君權都死死地壓著臣權,所謂天子垂拱而治,三公當政,就是一句空話。 兵權在手的天子隨時可以翻臉,收回丞相、禦史大夫的權力,甚至是生命。 孝武時,有幾個丞相、禦史大夫能善終? 周忠想了一會,突然說道:“文先,天子印行《宦者列傳》的事,你怎麼看?” “我讚成。”楊彪不假思索。 “天子欲使後宮行周製?一後三夫人九嬪?” “差不多吧。”楊彪露出一絲淺笑。“去年就有人提議算人,被天子直接否決了。天子去年隻納了馬貴人,還是為了安撫涼州人。眼下基本定了要入宮的隻有呂布的女兒呂小環,其他人,天子都沒興趣。” 楊彪忽然說道:“剛剛朝堂上奉食的侍女中,有兩個國色,你注意到沒有?” 周忠想了想。“我沒注意,隻看到有一個似乎姿色過人。” “梁國橋蕤的兩個女兒,一心想送入宮中,找了很多人說情,天子卻沒答應,最後還是皇後出麵,才讓她們進椒房殿做了侍女。” 穀貪 周忠想起當時孫策、周瑜的反應,倒是有些欽佩。少年慕艾,麵對如此絕色,天子能不動心,心性果然堅忍。 這麼看來,控製後宮規模,爭取不置宦者,倒並非空穴來風。 最後能不能實現再說,至少天子是有心的。 車聲轔轔,周忠和楊彪有一句沒一句的說著閒話,出了城,向太學而去。 —— 清涼殿,劉協換了一身常服,與韓遂重新入座。 “要不要把朝服換了?”劉協說道:“我就一身朝服,要省著點穿,就不和你講究了。” 韓遂連忙笑道:“陛下節省,臣深感佩服。不過臣眾目所注,不敢放肆,還是穿著朝服安心些。” 天子穿著常服見他,以示親近,他當然歡喜。可是讓他自己脫了朝服,他是萬萬不敢的。 手握重兵,最怕人說閒話,最怕君主猜忌,時刻保持謹慎才能長久。 這是他與其他西涼人的區彆,隻有賈詡能夠理解。 “哈哈。”劉協揮揮手。“那你待會兒吃烤串的時候可要小心些,彆滴上油,不好洗。” “唯。”韓遂含笑答應。 能與天子在宮裡一起烤串,吃多少已經不再重要,甚至吃不吃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天子對他的這份獨寵。 幾句寒暄過後,劉協回到本題。“不能出兵,是不是有些失望?” 韓遂本想謙虛一下,話到嘴邊,又改了主意。 “陛下聖明,臣的確有些失望。數萬大軍駐紮洛陽,每天消耗錢糧無數,卻不能為朝廷儘力,臣心有愧。” 劉協點點頭,提起案上的茶壺,要給韓遂添茶。韓遂連忙雙手捧起茶杯,恭恭敬敬地接著。 劉協的手很穩,茶壺紋絲不動,茶水如柱,落入杯中,沒有濺出一滴。韓遂看得真切,不禁暗自佩服。 聽馬騰說,即使是回到長安以後,天子依然每天習武不輟,看來絕非虛言。相比之下,韓銀已經有些懶散了,彆說天天練武,十天一次的演習都想偷懶。 回去要好好收拾他一下,讓他見賢思齊,多向天子學習。 “什麼樣的大軍,才能稱為王者之師?”劉協放下茶壺,端起茶杯。 韓遂雙手捧著茶杯,沉吟片刻。“令行禁止,謹遵君命。” “還不夠。”劉協緩緩地搖搖頭。“這隻是精銳之師,不是王者之師。” 韓遂遲疑地看著劉協。 “如果朝廷有詔,命你將關東百姓儘皆斬首,你會執行詔書嗎?” “這……” “如果你執行,你就是精銳之師,虎狼之師,卻不是王者之師。”劉協淡淡的說道:“真正的王者之師,在於保境安民。” “保境安民?”韓遂心中疑惑。“那……反對度田的人,算不算民?” “算亂民。”劉協說道:“朝廷推行度田,是為了讓更多的民能安居樂業。他們反對度田,是將自己的利益淩駕於其他人之上。那大將軍解除他們的武裝,讓他們回去種地,就是安民。” 劉協頓了頓,又道:“朝廷法度,隻能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而不是讓他們為所欲為。” 韓遂鬆了一口氣,呷了一口茶。 茶很香,還有些甘甜。 “平叛隻是小事,毋須幾萬大軍。”劉協說道:“眼下還有一件關乎百萬民生的大事,需要大將軍費心。” 韓遂連忙放下茶杯。“臣唯陛下詔書是從,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蹈火暫時不必,赴湯倒是有可能。”劉協手指在安相輕叩。“秋汛將至,大將軍要做好準備,確保境內的河堤不會有決堤的危險。” 劉協頓了頓,神色凝重。“你,能做到嗎?” 7017k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