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不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02章 學而時習之,漢道天下,莊不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漢道天下 劉協一邊打著哈欠,一邊走進馬雲祿的房間。 和虞翻神侃的時候很亢奮,一旦過了這個勁,他是真有此累了。仔細一想,虞翻雖然人到中年,精神狀況卻要比他好得多,可見那吐納術可能還真點用。 相比之下,自己這幾個月太焦慮了,睡眠狀況也不怎麼好,失眠,多夢,一點也不像不到不到二十歲的少年。 “陛下回來了?” 蚊帳一動,馬雲祿坐了起來,披衣下床。睡在外麵的侍女也聽到了聲音,一邊揉著眼睛,一邊匆匆趕了過來,端來洗漱用品。 劉協瞅了一眼馬雲祿,見她還穿著外衣,不由得埋怨起來。 “不是讓你先睡了嗎?又不聽話。” “我想等陛下回來,再問幾句,沒想到你們會這麼晚。” “想問什麼?讓你旁聽,你又不肯。” “我聽不懂,坐在一旁多難受。”馬雲祿抿嘴笑道,眼中露出崇拜的光。 她拒絕了劉協讓她旁聽的建議,卻還是躲在一旁聽了一會兒,但很快就放棄了。 劉協和虞翻說的內容,幾乎沒有她聽得懂的。 劉協稍一琢磨,就猜到了馬雲祿的關注點。“你想問吐納術的事?” “是的,他那吐納術真有那麼神奇嗎?” 劉協沒有立刻回答。漱完口,洗完臉,又坐在床邊,由侍女侍候著洗澡,他才說道:“我覺得真正神奇的或許不是吐納術,而是能堅持三年的專注和堅持。不管這吐納術是不是有用,你要是能堅持三年,必有益處。” 馬雲祿一下子沒聽明白,眼神茫然。 “打個比方吧。”劉協拍拍床邊,示意馬雲祿坐在身邊。“你想學習騎射,騎射有很多練習方法。如果有一個人告訴你,隻要你能按照他的方法,堅持每天練習五百枝箭,三年之後,你就能百發百中。你會不會相信?” “這可不一定。”馬雲祿反駁道:“我至少要看看說這話的人是不是能百發百中。” 劉協愣了一下,過了一會兒才說。“如果他能百發百中呢?” “那我就信。” “那你能堅持三年,每天練習五百枝箭嗎?” 馬雲祿想了想,有點反應過來了。“想,但是未必能堅持。三年時間雖說不是很長,但要每天堅持,也不容易,總會有乾擾的。” 她笑了起來。“不過吐納術不是騎射,應該可以堅持。” “你沒聽虞翻說嗎?練吐納術可不是一天五百次呼吸即可,要時時如此。最後要練到哪怕是睡著了,依然在狀態中。” “這個……也可以。”馬雲祿歪著腦袋,眨著眼睛,眼中笑意盈盈。 劉協笑了,伸手攬著馬雲祿的肩膀。“那你就試試吧,隻是要循序漸進,不要急於求成。這吐納術看起來簡單,還是有些危險的。” “富貴險中求。”馬雲祿靠在劉協肩膀。“總不會比衝鋒陷陣更危險。” 劉協眉頭微蹙,欲言又止。 在他看來,衝鋒陷陣固然危險,但心中有執念同樣有危險。好在馬雲祿的執念隻是想生個聰明的孩子,不是要爭嫡,否則他真該勸勸她不用嘗試了。 吐納術也是有危險的。 洗完腳,換了衣服,劉協上床躺好。馬雲祿也跟著上了床,側臥在劉協身邊,目光灼灼地看著劉協。 劉協原本有些困了,被她這麼一看,又精神起來,轉頭看著她。 “還有事?” 最近事多心煩,他已經有好久沒運動了。 馬雲祿用雙手捂著臉。“我……我剛學了些新東西,陛下……要不要檢驗一下?” “必須的啊。”劉協翻身而起。“夫子都說了,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 陰陽交泰,天地合和。 劉協難得的睡了個好覺,第二天起床時,神清氣爽。 在側殿晨練結束,出了一身微汗,再洗一個澡,劉協吃完馬雲祿精心準備的早餐,早早地來到清涼殿。 龐統已經在候著,正和侍中袁耀說話。 看到袁耀,劉協多少有些意外。 袁耀與黃猗、袁權夫婦完全不同,他是個堅決的躺平派。入朝之後,做了侍中,除了必須參加的會議,他幾乎從不露麵。就算參加會議,也隻是帶上眼睛、耳朵,不到萬不得已,一個字也不說。 他這麼早就來殿中侍候,這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嗎? “這麼早?” “陛下。”龐統、袁耀趕過來行禮。 “出了什麼事?”劉協看向袁耀。 袁耀不吭聲,隻是看向龐統。龐統轉身從案上取過一封書信,雙手遞給劉協。劉協看了一眼,見是袁術寫給袁耀的家書,不免有些奇怪。 “寫了些什麼?” “幽州牧上任之後的一些事。”龐統說道:“事與袁譚有關,幽州牧要袁侍中打聽一些李瓚入朝的事,希望李瓚能夠出麵,與袁譚取得聯絡,勸袁譚棄暗投明,為朝廷效力。” “幽州牧和袁譚很親近嗎?” 袁耀躬身道:“聽臣父說,袁譚五歲時,其外祖父李膺因黨事死於獄中,其母悲傷過度,臥床不起,無力照顧,由臣父教導得多一些。” 劉協大感驚訝。“袁紹當時在哪兒?” “在汝南服喪。” 劉協突然想起來了。袁紹年輕時,有一件廣為傳播的義舉,就是追服父喪。他名義上的父親袁成死得早,他當時還沒生,自然談不上服喪。為了補上這個儀式,他又為袁成追服三年。 加上之前為生母服喪三年,總共六年。 看起來,這是一件孝順的事。實際上,袁紹這麼做是為了避禍,避第二次黨錮之禍。 李膺作為黨人領袖,並不是死在第一次黨錮——第一次黨錮幾乎沒死人,漢桓帝處理得很克製——而是第二次。 劉協眼珠一轉。“袁熙是哪一年出生的?” 袁耀眨了眨眼睛。“應該是……建寧四年。” 劉協在心裡默默地算了算,嘴角不由自主的抽了抽,沒有再說什麼,打開書信看了一遍,然後暗自歎了一聲。 讓袁術去幽州是對的。這貨乾啥啥不行,挑事第一名。 雖然說得袁譚要大義滅親,棄暗投明了。 雖說袁譚做出這樣的決定不完全是因為袁術的鼓動,還有李瓚入朝帶來的影響,還有汝潁派在暗中勾連,但沒有袁術出麵,大打親情牌,這事不會這麼順利。 “很好。”劉協將書信還給袁耀。“明天請李君來,商議一下此事。” 7017k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