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不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30章 千裡而來,漢道天下,莊不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賈詡坐在劉協對麵,將與楊彪見麵的經過說了一遍。 劉協靜靜地聽完,點了點頭。 “先生辛苦了。” 賈詡一聲歎息。“陛下,臣知道,這並非治本之法,但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大漢病了幾十年,一味用猛藥,隻怕會傷了元氣,為外邪所侵,不如緩緩圖之,固本培元。且陛下富春秋,縱使三十年後,陛下也不到臣今日的年紀。臣等得,陛下更等得。” 劉協莞爾一笑。“先生等得?” “臣等得。”賈詡鄭重地點點頭。“若能議和成功,天下太平,臣可學留侯養生辟穀,三十年未必不可期。” 劉協眼中的笑意更盛。 這老狐狸,以退為進啊。學張良,你真放得下嗎? “先生,你有留侯之智即可,學他養生辟穀卻大可不必。”劉協微微一笑。“張良才活了多久?你要學他,可就見不到真正的太平了。” 賈詡微怔,隨即哈哈一笑。“這麼說來,臣又可以勝他一次了。” “又勝一次?” “是啊,臣遇陛下,幸運勝於留侯遇高皇帝。”賈詡笑道:“若是能比他長壽,豈不是又勝他一次?” 劉協啞然失笑,隨即又道:“先生當勝留侯,我卻不敢勝高皇帝。” 賈詡眉梢輕挑,含笑道:“陛下若不敢勝高皇帝,如何能行五百年之變?此決勝之時也,陛下可不能怯陣。彆說是高皇帝,就算是三皇五帝全都站在麵前,陛下也隻能勇往直前,一舉超越之。” 劉協撫掌而笑。“願如先生之言。” —— 兩日後,劉協再次召開朝會,討論對袁紹的招撫之策。 這一次,會議進行得很順利。 以楊彪為首的幾個老臣都表態支持天子的意見,可以接受議和,但袁紹隻能以渤海太守的身份代理冀州事務。 為了促成和議,司空張喜毛遂身薦,願去山東傳詔。 見此情景,劉協也不好節外生枝,隻能答應,命人擬詔。 當然,他也不會滿足於袁紹等人的口頭稱臣。如果袁紹接受這個條件,山東各州郡受朝廷正朔,就必須派人上計,向朝廷彙報戶口、土地,並繳納貢賦,推賢舉能。 除此之外,劉協還有一係列的恢複計劃。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重建郵驛係統,恢複朝廷政令上通下達的渠道。 這麼做,有兩個方麵的考慮: 一是大漢疆域廣大,僅靠人腿步行,傳遞信息的速度太慢,滯後太嚴重,不利於治理。 二是隨著並涼的安定,大批鮮卑、烏桓降人的入塞定居,西北的畜牧業開始複蘇,大量的馬匹需要銷路。重建郵驛係統,可以為馬匹找到用武之地,也是從山東獲取財富,支持西北發展的一種方式。 向山東出售馬匹有利有害。 如果山東州郡野心未除,很可能利用這些馬匹來增強實力,從而提高與朝廷討價還價的機會。 所以劉協決定,轉衛尉馬騰為太仆,嚴格控製西部諸苑的馬匹,最好的戰馬隻能留在軍中,由朝廷直接控製。 緊接著,劉協又下了一道命令:轉鎮西大將軍韓遂為撫軍大將軍,率部進駐洛陽,督兗豫青徐四州軍事。黃猗、薑冏為左右長史,參軍事。 在宣布詔書時,劉協語重心長的對韓遂說道,當然西涼人董卓毀了洛陽,留下千古罵名。今天讓你進駐洛陽,希望你能約束部下,讓洛陽重現生機,證明西涼人不是隻有董卓那樣濫殺無辜的莽夫,也有關注民生的賢能,不隻是會破壞,更會建設。 韓遂躬身領命,心潮澎湃。 這是天子給他的機會,若能完成,他將成為真正的西涼人代表,功業超過涼州三明。 —— 馬車緩緩停住。 諸葛亮快步上前,拱手施禮。“黃公,士元,一路辛苦。” 車門拉開,露出龐統的笑臉。 這是一張平平無奇的臉,但雙眼有神,絲毫看不出長途跋涉的辛苦,反倒有一絲說不出的興奮。 銆愭帹鑽愪笅锛屽挭鍜槄璿昏拷涔︾湡鐨勫ソ鐢紝榪欓噷涓嬭澆澶y鍘誨揩鍙互璿曡瘯鍚c傘p “孔明,彆來無恙?” “士元,你終於來了。”諸葛亮笑道:“我還以為出了什麼意外呢,正準備派人去迎。” “你是擔心我,還是擔心……”龐統向後麵的一輛車擠了擠眼睛。“某人?” 諸葛亮上前,在龐統耳邊說了幾句。龐統一驚,眼神更亮。 “當真?” “屆時一見便知。” 龐統連連點頭,沒有再說什麼,縱身跳下車。諸葛亮命人取來下車的木凳,隨即請黃承彥下車。 黃承彥四十出頭,中等身材,五官端正,隻是看起來有些疲倦。他打量了諸葛亮兩眼,滿意地點點頭,又甩了甩袖子,指指後麵的馬車。 “你去看看阿楚,我和士元走兩步。坐了半天車,腿都麻了。” 諸葛亮心中歡喜,告了罪,趕到後麵的馬車,躬身行禮。 “阿楚,累了吧?” 車裡傳出一個略顯疲憊,卻掩飾不住興奮的聲音。“多謝諸葛兄掛懷。旅途雖辛苦,卻開了眼界,令人留連。來得遲了些,還望諸葛兄恕罪。阿母,我們下車吧。” 諸葛亮一驚,抬頭一看,見車門打開,露出了兩張臉。 一張欣慰,一張羞澀。 諸葛亮連忙低下頭,再拜。“不意夫人大駕光臨,沒有準備,失禮,失禮。” 黃承彥的夫人蔡氏看著諸葛亮,微微頜首。“數月不見,孔明便初顯崢嶸,可喜可賀。看來天子不僅能辨玉,更善琢玉。大漢有此明君賢臣,太平可期。” 諸葛亮連忙請蔡氏下車,黃月英先下了車,不好意思的瞥了諸葛亮一眼,又扶母親蔡氏下車。母女倆挽著手臂,跟著諸葛亮上了一旁的長亭,登高遠眺,感慨萬千。 蔡氏說道:“在襄陽時,常聽人說關中荒殘,滿目瘡痍。沒想到短短數年,便能恢複得七七八八。若不仔細看,真是很難想象他們所說。” “是啊,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不出來走一走,誰能想到呢。”黃月英輕聲笑道:“關中離襄陽不過千裡之遙,景色便大不同。那萬裡之外的西域,又是何等模樣?阿母,我真想去看一看呢。” “我可陪不了你。”蔡氏抿嘴笑道:“你還是找彆人陪你去吧。他去過,還可以做向導。” 黃月英小臉微紅,卻不畏縮。“諸葛兄,可以嗎?” 諸葛亮微微一笑。“隻要你願意,西域何足道哉?天子說,有朝一日,大漢的鐵騎將飲馬大秦之海,大漢的樓船將揚帆萬頃碧波之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