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不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1章 天子賽馬,漢道天下,莊不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臧洪無數次設想過與天子見麵的場麵,也想過該如何進諫,勸天子重德化,不能將朝廷和老臣們拋在一邊,一味倚重武力,卻唯獨沒想到一見麵就被天子將了一軍。 他能為了舊主張超與袁紹反目,自然不會不敢為生父臧旻雪恥。 他自問也有這樣的能力。 但他不想做一個純粹的武人。 “陛下,臣以為,鮮卑不過是疥癬之患,關東不安才是天下之憂。陛下宜移駕河東,俯瞰洛陽,早日遷回舊都,重整朝政……” 劉協眼皮一挑。“你是說袁氏兄弟麼?” 臧洪語噎。天子說話太直接了,他很不適應。 “朕倒是覺得,他們才是疥癬之疾,雖說不致命,卻總是讓你不得安生。所以朕覺得,與其隔靴搔癢,不如讓他們爛到底,讓世人看看他們的真麵目。” 劉協翻身上馬。“你回雁門看看,曾經的雁門郡如今還剩下幾個縣,再想想鮮卑是不是疥癬之患。令尊兵敗不過二十年,你就忘得這麼乾淨,說實話,朕很意外。” 說完,劉協撥轉馬頭,輕馳而去。 馬雲祿也跟著上了馬,追趕天子去了。沒有與臧洪告彆,甚至沒看他一眼。 手裡提著魚,身上的衣衫濕了一半的呂小環一頭霧水,一邊策馬趕上,一邊問馬雲祿道:“姊姊,這是誰啊?” “自以為是的關東人。”馬雲祿的聲音遠遠的傳來,消散在風中。 臧洪麵紅耳赤。 他很想扭頭就走,反正他還沒有領印綬,不算正式上任。但天子的話在他心中回蕩,一次次的撞擊著他的尊嚴,直到將他的引以為傲的信念撞得支離破碎。 思前想後,臧洪決定去見一見荀攸。 臧洪見到荀攸時,荀攸正在河邊遊泳。 看著荀攸赤著身體,僅著一條牛鼻褌,揮動手臂,在清流的河水中劈波斬浪,臧洪的信念終於分崩離析,碎了一地。 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赤。天子身邊沒有一個正經人,連荀攸都變得讓人不敢直視。 看到臧洪,荀攸遊回岸邊,有隨從趕上去,送上一件輕便的大氅。 荀攸走到臧洪麵前,一看臧洪那糾結如便秘般的臉色,便忍不住笑了。“子源初來乍到,不太適應這北疆的蠻夷之風吧?” “原來你還知道這是蠻夷之風?”臧洪忍不住嘲諷道。 “以後你就明白了,和蠻夷打交道,坐而論道是不行的。要打敗蠻夷,教化蠻夷,就要有一副比蠻夷更強壯的身體。” “你是說以力服人?” “是的,以力服人,以德教化。”荀攸從容說道:“你來得正好,天子就等你呢。見過你之後,他就要起程西行了。” “天子……等我?” “張遼、高順都是天子熟悉的將領,他很放心,唯獨沒見過你,不知道你能否勝任雁門太守的重任,所以想親眼見一見你。你遠來辛苦,先休息一下,我儘快找機會……” “公達,我……我見過天子了。” “見過了?”荀攸再次打量了臧洪兩眼,有點明白了。“不太順利?” 臧洪窘迫地點點頭,把與天子見麵的經過說了一遍。 荀攸沉吟片刻,又道:“你怎麼打算?是接受任命,還是另有打算?” 臧洪聽出了荀攸的意思。“我倒是有意,隻怕天子對我不滿意。” 荀攸笑了。“的確不太滿意,但還不至於罷免你,總是要給你一個機會證明自己。子源,作為故交,我有必要提醒你,雁門太守不易做,尤其是與鮮卑人野戰,僅僅能守城是遠遠不夠的。” 臧洪再次漲紅了臉,但他卻無法反駁。 他的父親臧旻就是最直接的例子。在揚州平叛時屢立戰功,到了草原上卻一敗塗地。 見臧洪猶豫,荀攸勸道:“子源,我知道你不是知難而退的人,試試吧。這樣的機會不多得,也讓天下人看看,關東不僅出相,也能出將,隻是在刑德之間更重德而已。” 臧洪怦然心動。 願不願意為將,和能不能為將,這是兩個概念。 麵對關西人的不屑,最好的辦法就是成為一個名將,而且是一個允文允武的名將、儒將。 高誘那樣的書生除了咬文嚼字,又能有什麼作為呢? —— 應荀攸之請,劉協吃午飯時,再次召見了臧洪。 新入職的散騎侍郎曹昂正好當值,站在一旁,看向臧洪的眼神有些不安。 臧洪則從頭至尾沒看曹昂一眼,全當他不存在。 “雁門最近戶口增多,蠻夷是大多數,管理起來會很複雜,僅靠德行是遠遠不夠的。”劉協一邊喝著魚湯,一邊說道:“朕不給你具體的安排,你自己思量著辦,以德以刑都可以,朕隻看結果。公達是監軍,你們可以商量。關東、關西,口舌之爭大可不必,拿實際政績說話。” “唯。”臧洪雖然很不喜歡天子說話的語氣,卻還是躬身領命。 要想發表意見,先要有成績。他初來乍到,沒有實際成績,說得再好聽也沒人理他。 荀攸已經說得很清楚,張遼、高順都是有戰功在身的將領。比起他守東武陽的戰績,張遼、高順與鮮卑人野戰的成績無疑更有說服力。 這不僅是他個人的榮辱得失,更關係到關東人在朝堂上的話語權。 雖然如此,臧洪有句話還是如梗在喉,不吐不快。 “臣冒昧,敢死問陛下,是否欲以《孟子》與五經並列?” 劉協咂著魚骨,瞅了臧洪一眼。“令尊是名將,你想必從小讀過兵書?” “略知一二。” “守東武陽時,你是依照哪部兵書裡的哪一句設防?” “這……”臧洪頓時語塞。 “治國如用兵,不能泥古不化,紙上談兵。”劉協將魚骨吐了出來。“春秋重車戰,戰國則車騎並重,如今還有誰練習車戰?春秋多邦國,戰國隻剩下七雄,如今天下一統,又豈能儘依五經治國?” “那依陛下之見,莫非當儘廢五經?” “車戰雖不行,孫子用兵的思想卻還有可取之處。天下雖一統,民為邦本卻是不易之理。要說有所不同,也是民所指更廣。”劉協站了起來,輕輕地跺了跺腳。“子源,往前數五百年,這裡還是蠻夷之國,如今卻是我大漢疆土。夫子周遊天下,南不過方城,西不過函穀。你又何必畫地為牢,不敢逾雷池一步?當繼往而開來,方不複先賢之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