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不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5章 郭嘉進計,漢道天下,莊不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漢道天下 一騎快馬,將一封來自鄴城的詔書送進了許縣,送到了曹操的麵前。 臧洪據東武陽而叛,袁紹將親率大軍南下平叛,命曹操率部配合。 曹操看完詔書,頭痛不已。 詔書中對他的稱呼不是鎮東將軍,也不是兗州牧,甚至不是兗州刺史,而是東郡太守。 這是當初袁紹給他的職位。 簡而言之,這是袁紹要他表態,在他與朝廷之間做一個選擇。 如果他選擇朝廷,那就是與袁紹為敵。袁紹的目標將不僅僅是東武陽的臧洪,還包括他曹操,以及整個兗州。 他剛剛攻克雍丘,拿下陳留,其他諸郡還沒來得及平定,但袁紹卻隻需要一封書信,就能將大半兗州收入囊中。 濟陰太守吳資,陳相袁嗣,濟北太守袁遺……眼下兗州諸郡國的守相幾乎都是袁紹的支持者,或者直接就是袁家人。 在他和袁紹之間,那些人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袁紹。 朝廷能給他的,隻有詔書和印綬。 曹操一個頭兩個大。 左思右想,曹操也沒想出解決之道,不得不召集部下文武議事,順便試探一下眾人的意思。 不出他所料,看完袁紹的詔書,眾人大半變色,表示雙方實力懸殊,不堪一戰。 若是拒絕,必然玉石俱焚。 看到眾口一辭的要投降,曹操心灰意冷,連死的心都有了。 他很想念程昱。 當初袁紹要迫他送質時,就隻有程昱堅決反對。 可惜現在程昱擔任東平相,在範縣,不在許縣。 這時,郭嘉起身,走到曹操麵前,取過那封袁紹的詔書,用力一撕。 “嘶啦”一聲,帛書被撕成兩半,聲音清脆。 所有人的目光都轉了過來,詫異地看著郭嘉。 有人眼中露出不屑之意。 郭嘉也不看他們,不緊不慢的將詔書撕成碎條,然後扔進了火盆。 “奉孝,你這是……”曹操不解。 郭嘉搖搖手。“主公,我軍剛剛收複雍丘,糧食斷絕,哪有餘力去攻東武陽?且臧子源本是袁本初舊部,如今據城而叛,當由袁本初去平定,何須主公出力?難道拿下東武陽後,袁本初會將東武陽還給主公不成?” 曹操苦笑。 東武陽本是東郡的屬縣,但是在大河之北。呂布入兗州,東郡也跟著反了,隻剩下河南的鄄城、東阿、範三縣。袁紹派兵協助他平叛,其中就包括臧洪進據東武陽。 臧洪拿下東武陽後,並沒有離開,顯然沒有歸還之意。 如今臧洪據東武陽而叛,袁紹統兵親征,攻克東武陽後,能將東武陽還給他? 顯然也不可能。 所以,就算他肯向袁紹低頭,這個東郡太守也隻是一個羞辱。 他不是不懂這個道理,他隻是沒有實力與袁紹翻臉。 “既然主公無力助陣,也沒有收回東武陽的可能,理他作甚?袁本初若能拿下東武陽,那就自取。若不能,這詔書與破布何異?” 曹操點頭不語。 有人起身。“祭酒撕了袁盟主的詔書,主公如何回複盟主?若盟主遣使問罪,為之奈何?” 郭嘉嘿嘿一笑。“詔書是我撕的,大家都看得清楚。若是袁本初遣使問罪,自然由我一肩擔之,諸君不必擔心。其實我這麼做也是為袁本初著想,袁本初若是足夠睿智,必能理解。” 曹操不解。“奉孝,為何如此說?” 郭嘉揚揚眉。“主公,他這封詔書上可有年號?” 曹操聽了,恍然大悟。 眾人麵麵相覷,也不知道說什麼才好。 天子在安邑立都,改元建安,詔書已經發往各州郡。許縣已經收到詔書,鄴城自然也收到了,但袁紹的詔書上用的就是建安年號。 既然用了建安年號,就表明袁紹承認朝廷。 那袁紹以詔書自稱就有問題了。 以前天子為李傕所製,不能自主,袁紹不承認朝廷的詔書,以車騎將軍自居,承製矯詔,還可以說是權宜之計。如今天子脫困,又沒有明確的詔書授權,袁紹還以詔書自居,自然不合禮儀。 雖然大家都清楚,這可能是袁紹有意試探,但郭嘉這麼說,你也不能說他錯。 反正郭嘉願意承擔責任,就算袁紹問罪,問郭嘉就行了,與他們無關。 他們更關心曹操的反應。 如果曹操與袁紹翻臉,勢必會影響他們的利益。 郭嘉隨即提出,曹操不必出兵協助,就在許縣屯田,坐觀其變。 以目前的形勢來看,就算袁紹能集兗州之力,想拿下東武陽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攻城向來不易,臧洪也不是普通人。若非如此,袁紹也不會讓他統兵進據東武陽。 隻是誰也沒想到,袁紹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臧洪居然反了。 當然,口頭上可以聲援袁紹,畢竟大家還是盟友,而臧洪反叛也是因為曹操攻殺他的故主張超。 眾人覺得此計可行。 隻要曹操不和袁紹翻臉,暫時就不會影響到他們的切身利益。 散會之後,曹操留下郭嘉。 郭嘉剛才的舉措隻是解決了表麵的問題,並非治本。 郭嘉毫不諱言,直接問了曹操一個問題。 “主公,在天子與袁紹之間,你選擇誰?” 曹操撚著手指,半天沒說話。 要讓他選,他肯定願意選天子。 天子拜他為鎮東將軍,領兗州牧,器重之意很明顯——哪怕這隻是權宜行事。袁紹卻直呼他為東郡太守,又不打算真讓他做東郡太守,威逼之意甚明。 就算他願意稱臣,袁紹也不會把他當回事。 問題是天子能戰勝袁紹,平定天下嗎? 如果不能,最後還是要向袁紹稱臣,又何必多此一舉? “主公,是不是不太好選?” 曹操嗯了一聲。“奉孝可有良策?” “等。” “等?” “等天子美稷平叛的結果。”郭嘉眼神淩厲起來。“如果天子真能以三千精騎平定匈奴叛亂,則大漢天命未絕,尚有中興之可能。主公當奉天子,與袁紹爭衡,將來不失為雲台之功。若天子平叛失敗,則大漢氣數已儘,主公當另謀他策。” “還有他策可謀嗎?” “有。”郭嘉籲了一口氣。“袁紹愛幼子,冀州人也不願意擁立袁譚,將來必有內亂。縱使袁紹代漢,一統天下,主公仍有騰挪之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