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不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3章 繼之以禮,漢道天下,莊不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去卑等人會意。 草原上弱肉強食,被逐出狼群的老狼隻有死路一條。 如果不能表現出足夠的實力,漢人未必有興趣幫他們平叛,卻一定有興趣將他們一口吞掉。 他們挑出十名勇士,就在汾水岸邊,與漢軍來了一場比試。 結果讓人瞠目結舌。 包括劉協本人在內,都覺得匈奴人會敗,但不會完敗。 畢竟騎射是匈奴人的祖傳藝能,漢軍就算出一兩個騎射高手,也無法形成全麵的碾壓,大概率還是匈奴人取勝。 可是不知道是匈奴人真的不行了,還是虎賁侍郎太勇了,最先比試的騎射項目中,虎賁侍郎竟然碾壓了匈奴人。 十名虎賁侍郎,每人十二箭,目標五十步,最差的一個六箭命中,最好的十箭命中,平均命中率在八箭以上。 匈奴人卻隻有七箭左右,最差的一個隻射中了三箭,簡直丟了所有匈奴人的臉。 騎射都勝不了,其他的就更不能看了。 持矛近戰,第一個衝鋒,就有七名匈奴人就挑於馬下,虎賁侍郎僅兩人落馬。 下馬步戰,虎賁侍郎也都輕鬆擊潰了對手,取得完勝。 比試結束,包括呼廚泉在內,所有匈奴人的臉都綠了。 觀戰的劉協拍著膝蓋,咂了咂嘴。 “單於,不用比了吧?” 呼廚泉無地自容,連聲答應。“不用比了,不用比了。” 最後還有一個項目是團體戰,不用看也知道,匈奴人輸定了。 個人戰都沒占著便宜,團體戰哪有機會可言。論互相之間的配合,見識過漢軍訓練的呼廚泉太清楚雙方之間的差距了。 “這是怎麼回事?”劉協一臉疑惑,毫不掩飾失望之情。 呼廚泉麵紅耳赤,無言以對。 一旁的艾肯說道:“陛下,就和馬一樣,哪怕是草原上最好的駿馬,到了中原也會變得衰弱。我們逃難到此幾年,既得不到糧食補給,又沒有馬匹更換,實力大不如前。如果能讓我們回到草原上,用不了幾年,就會恢複實力,成為陛下最勇猛的獵犬。” 劉協詫異地看著艾肯。 這小子很聰明啊,至少比呼廚泉強。 怪不得他能在魏晉之間活得那麼久,還生了一個強人兒子。 “是這樣嗎?” “是……是的。”呼廚泉低著頭,不敢看劉協的眼睛。 劉協點點頭,示意結束比試。 他要讓匈奴人看到雙方的實力差距,認清身份,不要有非份之想,卻不是求一時之爽。 將來征戰草原,還要他們帶路呢。 在劉協的示意下,郭武等人與參加比試的匈奴人交流感情,談武論技,還解下腰間的戰刀送給他們,當作禮物,以示親近。 捧著精美、鋒利的環首刀,剛剛被打得鼻青眼腫的匈奴勇士轉怒為喜,眉開眼笑。 與後世的誤會不同,匈奴人並不用彎刀,他們也用環首刀。有的是從戰場上撿來的戰利品,有的是模仿漢軍製式打造的仿品,但不管怎麼說,都無法和虎賁侍郎們贈送的環首刀相提並論。 這可是安邑鐵官打造的精品,真正的百煉刀。 禮尚往來,匈奴人的兵器拿不出手,就用彆的東西代替。有的是珍藏以久的珠寶,有的是自己的坐騎,有的是精心製作的角弓。 借著這股熱乎勁兒,劉協命楊彪設宴,款待匈奴人,讓公卿大臣一起參加。 楊彪會意,命人傳話與宴的文武,一定要讓匈奴人見識見識什麼叫漢家威儀。 天子用武力碾壓了匈奴人,讓匈奴人不敢妄自尊大,有輕視之心。他們要用文明征服匈奴人,讓匈奴人自慚形穢,心生向往。 楊彪準備宴席的時候,劉協與呼廚泉、艾肯閒聊。 劉協問起了艾肯剛才提到的問題,也是他一直以來的疑惑。 為什麼中原會一直缺馬? 對這個問題,呼廚泉、艾肯其實也說不清楚,但他們都知道一件事。 從北疆運往中原的馬匹數量很大,每年都有數千匹,多的時候甚至數萬匹。這兩年中原戰事不斷,販馬就成了最賺錢的生意之一。 一匹普通的馬匹,在草原上也就是三四千錢,賣到中原,至少值一萬。 戰馬價格更高,通常在三萬到十萬之間。 去除消耗,利潤依舊可觀,翻倍是基本有保證的。 以太行山為界,販馬的路徑有兩條:一是經雁門、太原南下,一是經涿郡、中山南下。 北疆的馬匹不能直接運到中原,會因為水土不服,導致馬匹大量死亡。馬商會選擇在中途調養一段時間,讓馬匹適應中原的氣候和草料,然後再南下。 在雁門、太原這條商路上,太原就是馬商們最常選擇的停靠點。 因為太原有大量的山地,有牧草可用,馬匹更容易適應由放牧到飼養的過程。 至於劉協的問題,呼廚泉提了一個可能的答案:馬的壽命雖然不短,能活十年,但真正能用的時間很短,也就十五六年。 至於戰馬,除非精心飼養,很少能有保持狀態十年以上的。 劉協有點明白了。 除非像蒙古人那樣,將良田變成牧場,否則中原解決不了戰馬的來源問題,隻能依靠西北地區。以眼下的條件來說,就是幽並涼三州。 其他的地方或許產馬,卻無法擁有數量足夠多的戰馬。 越騎營逐漸消亡是必然的事,以至於後人都搞不清楚越騎營究竟是越人組成的騎兵營,還是表示騎術高超,能登山越水的意思。 實際上,漢代設立越騎營的時候,百越之地還是蠻荒,還有馬匹可用,隻是後來百越之地漸漸推行農耕,馬匹這種嚴重依賴草場的動物就少了,越人騎兵也不如北疆胡兵,消失在曆史深處。 劉協覺得自己把握住了重點,販馬絕對是一個大生意。 將戰馬資源控製在自己手中,既能解決一部分財政問題,又能左右山東的形勢。 想賣什麼馬,賣多少,賣給誰,都是可以利用的手段。 再者,即使沒有戰爭,中原也需要大量的馬匹來運輸、郵傳,每年的數量不少。 如果說馬腿是人腿的外掛,控製了中原的馬匹來源,就是綁住了山東人的腿。雖不至於讓他們寸步難行,至少也能控製他們的速度和行動範圍。 這樣的戰略高地,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 原本有些模糊的戰略漸漸清晰起來,而且有了實現的可能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