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不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1章 新年遠征,漢道天下,莊不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漢道天下 荀彧、劉巴站在天子麵前,身邊是緩緩走過的騎士。 馬蹄踢起的灰塵很大,一會兒功夫,他們的身上便落了一層土。 荀彧、劉巴不得不用衣袖掩住口鼻,免得吃土。 “辛苦二位了。”劉協說道,眯著眼睛。 “陛下遠征,尚不言苦,臣等豈敢言苦。”劉巴從容說道。 劉協看著劉巴,露出一絲笑容。“子初,能用刀解決的問題都不是真正的問題。” 劉巴淺笑,沒有接話。 大年初一,說這種殺氣騰騰的話題不太合適。 荀彧不緊不慢地說道:“雖然難,行之則易。陛下為太平,能在元日千裡遠征。臣等為太平,亦當不懼艱難,竭儘所能。” 劉協嘴角挑起一道淺淺的弧。 荀彧已經進入角色了,很好。 但他可能還沒意識到重點並不是儘力與否,而是如何才能實現王道,有必要提醒他一下。 “府君有誌太平,固然是好事。可是朕對府君的期望卻不止於竭儘所能。” 荀彧狐疑地看著劉協。 劉協卻不說話,轉頭看了看站在車側,等著出發的公卿大臣。“能帶走的,朕都帶走了。剩下的事,你們自己想辦法解決。希望秋天到來之際,朕能看到一個充滿希望的河東。” 荀彧與劉巴交換了一個眼神,躬身領命。 劉協招招手,郭武牽來戰馬,劉協按著馬鞍,一躍上馬。 “就此彆過。” “願陛下有征無戰,春風化雨,德澤四方。” 劉協哈哈一笑,揚揚手,輕踢馬腹,向前走去。 馬鞍降低了,馬鐙卻還沒有裝上。上馬很容易,想在馬背上坐穩卻不太容易。好在劉協這些的練習頗有成果,還算從容。 “裴文行為何要改馬鞍?”劉巴輕聲說道。 荀彧收回目光,看向登車起程的趙溫等人,做好告彆的準備,輕聲說道:“想必另有克敵製勝的殺器,不宜為人所知。” 劉巴看向荀彧,荀彧卻沒有說話。 趙溫的車走了過來,荀彧、劉巴上前行禮,依依送彆。 趙溫伏在軾上,輕拍荀彧的肩膀。“文若,我們走了,你好自為之。王道不易,急不得。王子師先鑒在前,慎之,慎之。” 荀彧躬身領命。 劉巴卻有些不以為然,撇了撇嘴。 王允是因急躁而死,可是他和王道有什麼關係? 趙溫看得仔細,也不好多說,隻是歎了一口氣。 他何嘗不清楚,天子帶著他們北行,與其說是為了祭山川,不如說是讓荀彧、劉巴放手施為。 他對荀彧很放心。之前接觸比較多,他了解荀彧的人品和才華。 對劉巴,他卻很不放心。總覺得劉巴太年輕了,不知深淺,擔心劉巴為了邀寵,不擇手段。 趙溫過後,張喜的車走了過來,又叮囑了荀彧幾句。 作為鄉黨前輩,他對荀彧的關照又與趙溫不同。在他看來,王道的確是儒門的至高理想,可是要實行王道卻沒那麼容易。荀彧接下三年實現王道的重任,未免太自信了。 “文若啊,趕緊讓家人來河東。”張喜語重心長地說道。 如果三年之期未能實現,能保荀彧一命的或許就是婚姻。 看看董承就知道了,天子對親戚還是照顧的。如果荀彧的女兒真成了美人,以荀家的傳承,得寵幾乎是必然的事。 宮裡有人,荀彧這個權臣才能做得安穩。 一輛又一輛走過去,荀彧、劉巴說了不少話,最終還是吃了一嘴土。 兩人相視失笑。 荀彧說道:“子初,從今天起,你我一榮俱榮,一辱俱辱。” 劉巴哈哈大笑。“沒錯,要麼一起血食,要麼一起吃土。” —— 聞喜,鳴條崗。 兩個少年站在山崗上,極目遠眺。 一輛馬車急馳而來,兩匹駿馬奮蹄飛奔,車輪滾滾,揚起塵土。 “來了,來了。”少年拍掌笑道,奔下了山崗,迎上馬車。 馬車上,車夫拉緊韁繩,緩緩停住。少年迎了下去,對著裴茂躬身行禮。 裴茂問道:“家裡可曾準備好了?” “準備好了。”年長一些的少年說道,他是裴茂的第三子裴徽,看起來老成些。“阿母已經派人將院內外打掃了三遍。” 裴茂滿意地笑了。 這次能爭取到天子駐蹕,他可是花了不少心思。除了支持天子設立軍屯之外,還讓一心想跟著天子出征的裴潛“主動”申請留在鐵官,繼續改進軍械。 他有種感覺,天子對軍械的重視超乎常人想象。甚至可以說,天子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軍械優勢上。如果裴潛能在軍械上做出新的成績,比他為天子出謀劃策更有價值。 聽裴徽說完家裡的安排,裴茂算是放了心。 夫人賈氏出身不俗,持家有道。他在外為官的這些年,都是賈氏操持家務,教育兒女。 “阿翁,天子真是聖人嗎?”裴徽忍不住問道。 裴茂看了裴徽一眼,忽然皺了皺眉。“速速回去,將新衣換了。” “為何?”四子裴輯很是舍不得。今天是大年初一,難得有新衣服穿。 “公卿大臣皆無俸祿可發,你們還穿新衣?”裴茂招招手,示意裴徽、裴輯趕緊上車。 裴輯還要再說,卻被裴徽拉住了。 兄弟倆上了車,馬車重新起程,趕往裴氏莊園。 裴茂登上山崗,極目遠眺。 天地之間,灰蒙蒙的一片,看不到一點綠色。 但他的心裡卻充滿了希望。 和一心想恢複太尉掌兵舊製的其他大臣不同,他覺得天子掌兵才是正途,至少目前如此。 隻有兵權掌握在天子手中,不用擔心有人擁兵作亂,天子才能儘可能地擴充武備。 亂世爭雄,隻有強大的武力才能蕩平天下,中興大漢。 當年光武皇帝中興大漢,靠的也是武力,而不僅僅是文章。 關東人才雖多,但能掌兵的卻屈指可數。將來能佐天子征戰天下的,必然是更尚武的並涼人。 天子對賈詡的器重就是最明顯不過的征兆。 如果大漢能再次中興,功臣中必以並涼州為主。 所以,這次天子此次征討匈奴能否順利,不僅關係到天子個人的威信能否確立,也關係到並涼人的前程,當然也包括聞喜裴氏的前程。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他必須全力以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