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不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0章 求仁得仁(看更新後才睡打賞加更),漢道天下,莊不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劉協心中了然,也不說破這些老臣的小心思。 “既然如此,就交由河東太守去辦。” 殊途同歸,最終都要由荀彧處理,這是他與這些老臣不多的共識之一。 看完工坊,裴潛安排了一頓晚餐。 算不上豐盛,但很實惠,尤其是粥燉得很爛,非常適合牙口不太好的老臣。 趙溫、楊彪對裴潛刮目相看。 張喜的壓力更大。 天子若是常駐河東或者並州,對關東人極其不利。路途遙遠,會讓很多人選擇更近的袁紹,關東人在朝廷的數量會越來越少,聲音也會越來越弱。 眼下的希望就寄托在荀氏叔侄身上。 趁著飯後散步消食的空檔,張喜找來了荀攸,試探天子討伐匈奴的計劃。 荀攸拱著手,一言不發。也不說知道,也不說不知道。 張喜接連問了幾句,都沒得到回複,明白荀攸是對自己保密,老臉有點掛不住。 但他畢竟是老臣,不僅沒有責怪荀攸,反而誇了荀攸幾句,說他有城府,能做大事。 荀攸依然無動於衷,默默告退。 張喜轉頭就找到了楊彪。 “文先,天子以三千騎出征,是不是太冒險了?” 楊彪看到了張喜與荀攸見麵,卻不知道他們說了些什麼,見張喜如此說,還以為是荀攸透露的,信以為真。 事實上,他聽了裴潛的彙報後,也有這種猜想,隻是不想相信。 他憂心忡忡。 天子以三千騎征討匈奴,除了風險大之外,最讓楊彪不安的是天子有意將士孫瑞排除在外。 這顯然不符合他們的期望。 但他又不便直接進諫。 士孫瑞先斬後奏,接受衛固的請降,觸及了天子底線,強諫隻會適得其反。 他再三考慮後,寫了一封信,命人送往士孫瑞大營。 —— 士孫瑞撐著頭,揉捏著酸脹的眉心,眼中充滿血絲。 收到楊彪的書信時,他剛剛接受範先的請降。 得知衛固被免除了死罪,範先就接受了命運,主動派人請降。 範先很識趣,隻想保住性命。 在謀反的罪名下,能夠保住性命是他最大的期望,家產之類的暫時就顧不上了。 魏傑、沮俊等人都表示反對。 饒了衛固一命,已經惹得天子大怒。再放過範先,而且又是先斬後奏,士孫瑞就算有再多的理由,有再大的功勞,也無法平息天子的怒火。 但士孫瑞反複考慮後,還是力排眾議,接受了範先的請降。 殺死範先很容易,麾下將士都摩拳擦掌,等著立功。隻要他一聲令下,必然人人爭先,攻破範氏塢堡隻是時間問題。 但他不想這麼做。 攻破範氏塢堡,族滅範氏很容易,但這樣會讓河東人人自危,短時間內很難穩定。 雖說舉起反旗的隻是衛固、範先,但河東心懷觀望的人可不僅僅是衛固、範先,互相之間有姻親的更不在少數。 如果不徹底清算,就是留下隱患。 如果徹底清算,就會有人鋌而走險,再次舉起反旗。 朝廷立足未穩,實在不宜殺戮過重。 隻是這樣一來,楊彪自免就失去了意義。他接連兩次抗詔,天子肯定不會轉他為太尉。 士孫瑞反複權衡,苦思半夜後,決定還是堅持既定方案。 他親筆寫了一封奏疏,派人送往安邑,說明自己如此選擇的理由。 —— 劉協到達安邑時,已經是半夜。 荀彧提前派人收拾好了府城,劉協順利入住。 唐姬、宋都、董宛都沒睡,等著接駕。 唐姬隻是寒喧了幾句,就接走了蔡琰。兩人合住一個小院,要說說私房話。 宋都、董宛看到伏壽,心裡多少有些不安。不過等劉協問起她們這幾天的行蹤,她們就忘了伏壽,興高采烈的表起功來,還拿出了兩張紙樣,展示給劉協看。 在劉協看來,她們造的紙粗糙不堪,根本無法滿足使用要求。 但技術發展就是這樣,指望著一開始就儘善儘美是不太現實的。一邊做一邊改進,不斷進行技術迭代,才是技術發展的常規操作。 更何況唐姬招募來的人中沒幾個是真正的工匠。隻是耳聞目見,了解一些枝末細節,拚湊起來,摸索出可能的工序。 能做成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 所以他沒有打擊她們,興致勃勃的問了研發經過,又根據自己的記憶,提供了一些建議。 總的來說,基本工序大致具備了,隻是做得不夠精細,有待改進。 這期間,董宛無意間說了一句,提醒了劉協。 董宛說,西涼人將這些關東俘虜留在營中,一是出於莫名的報複心理,一是享樂,所以大多是出身世家的女子。真正的工匠大多是男子,即使有女子,也因常年勞作而麵黃枯瘦。西涼人提不起興趣,要麼殺了,要麼吃了。 劉協隨即想到了一個問題:白波軍中應該有大量的工匠。 河東有紙坊,但河東的造紙技術不高,利潤也不高,所以紙坊的規模都不大,有實力的大族不願意乾,隻有一些普通百姓經營。 河東大亂,這些人要麼逃了,要麼加入了白波軍。 況且河東將定,是該招安白波軍了。 那麼多拋荒的耕地沒人耕種,白波軍簡直就是現成的勞動力,不利用起來太浪費了。 第二天一早,劉協剛吃完早飯,正準備派人去召楊奉,士孫瑞的奏疏先到了。 看完奏疏,劉協的心情也很矛盾。 對士孫瑞再次先斬後奏,違背之前的詔書,接受範先的請降,他很生氣。 對士孫瑞寧願惹怒他,放棄轉為太尉的機會,隻為避免河東形勢動蕩,他又很欣慰。 他未必同意士孫瑞對形勢的判斷,但他相信士孫瑞是出於一片至誠,絕非為個人謀私利。 如果是為了個人謀利,他大可以不管不顧,下令強攻,將範氏塢堡夷為平地。 對這樣的老臣,簡單粗暴的處理絕不是最好的辦法。 反複考慮後,劉協派人擬詔,同意士孫瑞的處理方案。 與此同時,罷免士孫瑞的衛尉職務,轉為北軍中侯,指揮北軍五校,完成範氏塢堡的接收、清算,並挑選部曲中的精銳補入北軍。 以右將軍董承領衛尉事,奉車都尉徐晃領衛尉丞,協管衛尉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