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不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7章 用人不當(兢兢業業寂寞哥打賞加更),漢道天下,莊不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各營配置教師的效果並不好,至少沒達到劉協的要求。 原因也很簡單。 教師少,包括楊修在內才二十一人。 業務水平差,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教學,尤其是教這種零基礎,連自己名字都不認識的人。 但影響卻出奇的好。 後將軍楊定營得到天子格外恩賜,不僅有天子近臣、三公之子楊修為軍師,又安排了二十名博士做教師,教普通將士讀書寫字,諸將之中獨一份,原本低落的士氣一下子高昂起來。 雖然很多人根本分不清這些儒生是不是博士。 楊定本人就不用說了,走路帶風,逢人便笑,不時拽幾句不倫不類的聖人語錄。 好在段煨、楊奉都已經離開大部隊,單獨行動,要不然肯定會有意見。 普通將士也覺得自己得天子賞識,不僅風頭壓過了同為西涼人的前將軍段煨營,更壓過了南北軍,再也不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由此帶來的結果除了乾什麼都有勁之外,就是學習熱情高漲,出現了幾個表現特彆好的學生,將所學課程背得滾瓜爛熟。 像剛才這個學習速度超快的就有好幾個。 事實證明,並不是西涼人天生就笨,隻是他們讀書的機會少。 如果有機會讀書,他們的表現並不比中原人差。 對這個結果,不僅楊修意外,蔡琰也覺得不可思議。 二十個迂腐的書生,短短半個月時間,竟能起到如此顯著的作用。 如果再多一些人,再多一些時間,這些虎狼一般西涼兵會不會真的成為天子最鋒利的爪牙? 至少值得一試。 所以麵對這些士卒的粗言穢語,不僅蔡琰表現出了足夠的耐心,司徒趙溫等人也興趣大增,覺得教化西涼人未必不可行。 李式因此倒了黴,天天被趙溫耳提麵命。除了要聽趙溫講書,還要每天背誦文章。 奇怪的是一向寵溺李式的胡氏非常支持趙溫的做法,主動配合。 在劉協看來,這可能就是栽花不發,插柳成蔭。 當然煩惱也不是沒有。 蔡琰對他的崇拜與日俱增,習慣性的拔高,有逼他成聖的趨勢。 明明是隨口一說,卻被她說得像聖人語錄、金玉良言似的。 這樣不好。 “令史,朕不是聖人,也不想成聖。”劉協想了想,又補了一句。“朕有太多的欲望。普通人有的惡習,朕也會有。酒色財色,無一例外。” 蔡琰臉色微紅,眼神閃爍。“陛下可曾讀過《孟子》之《梁惠王》篇?” 劉協無奈地看著蔡琰。“令史,朕未必能內聖外王,你卻一定可以超過孟子。隻是不知道後人如何稱呼你,蔡子?” 蔡琰忍俊不禁,轉過身去。 過了一會兒,她轉了回來,輕聲說道:“臣不敢與孟子比肩,隻是比孟子有幸。” 劉協沉吟良久。“孟子並非不幸,而是不合時宜。” 蔡琰皺起了眉頭,欲言又止。 “天下紛爭,生存乃是第一要義,富國強兵是生存的基礎,絕非可有可無之物。”劉協歎了一口氣。“你要有足夠的力量讓敵人不敢輕舉妄動,才有機會講仁義。若是敵人一刀砍來,你便嗚呼哀哉,誰會聽你講仁義?” “陛下……” “令史,空談無益。若是善辯就能成功,孟子早就成功了,何必等到董仲舒?” 蔡琰無言以對。 —— 大軍花了三天時間,才翻越顛軨阪,到達安邑南的鹽池。 楊奉收到消息,出營十裡接駕。 “陛下,臣已經控製了所有的鹽池。” 楊奉眉毛色舞,像個土財主,而且是剛剛暴富的那種。 也難怪,白波軍在河東這麼多年,無數次想將鹽池控製在手中,卻一直未能如願。 如今,他終於實現了這個宿願。 鹽就是錢,鹽池就是錢池。 “可曾與叛軍交戰?” “沒有。”楊奉連連搖頭,神情不屑。“臣來得快,根本無人阻攔。幾個守鹽池的鹽卒也不敢打,看到臣的將旗就跑了。範先倒是率部趕來增援,卻沒敢交戰,遠遠地看了一會就走了。” 聽了楊奉的敘述,劉協也有點想不通。 鹽池這麼重要的戰略物資,衛固、範先怎麼說放棄就放棄了? 楊奉的兵力並不多,所有的將士、屬吏加在一起,也就是四千多人。 據王邑交待,衛固、範先有人馬近萬人,就算扣除水分,至少也有五千人,怎麼會連試都不試一下就走了? “可曾籌集到糧食?”劉協問道。 這是眼下最關鍵的問題。 繳獲的李傕輜重、劉表的貢獻、張楊用人背來的糧食前後相繼,再加上精打細算,他勉強支撐到安邑,就等著楊奉籌集的糧食救急,吃一頓飽飯。 “有,還有一千多石呢。”楊奉得意洋洋地說道。 劉協臉上的笑容還沒來得及展開,就僵住了。 一千多石? 加上張楊帶來的三千人,他現在總兵力超過三萬人,還有四千多匹戰馬。就算戰馬吃草,婦孺隻供應正常配額的一半,三萬多人每天至少要吃掉一千五百石糧食。 結果楊奉隻有一千石糧,夠吃一頓,還覺得挺多的。 看著楊奉得意的笑臉,劉協忽然明白了。 楊奉根本沒有為他準備糧食,那一千多石都是他自己吃的。 說不定還指望他帶點糧食來。 劉協想抽自己兩個耳光。 用人不當,楊奉這種流寇氣息嚴重的人根本不是做先鋒的材料。 “安邑離這兒有多遠?” “三十多裡。”楊奉不解地問道:“陛下要去安邑紮營?” “不去安邑,在這兒舔鹽巴?”劉協瞪了楊奉一眼。“還是說,朕吃了你那一千多石糧食之後,一起挨餓?” 楊奉大吃一驚。“陛下,你斷糧啦?” 劉協氣極而笑。 多有趣?就像我什麼時候不缺糧似的。 “參與叛亂的人中,離這兒最近的是哪一家?” “衛氏。”一直跟在劉協身邊的蔡琰說道。見劉協看過去,她又說道:“衛氏經營鹽鐵,在附近有彆院,我曾來小住過。” “有糧食嗎?” “彆院應該沒多少存糧,安邑城外的大宅肯定有。隻是大宅有塢堡,不易攻取。” 劉協很頭疼。“不易攻取也要攻,要不然真得斷糧了。走,去衛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