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不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4章 惺惺相惜,漢道天下,莊不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漢道天下 蔡琰很無奈。 天子剛剛還接受了她的建議,要謹慎對待。眼睛一轉,就對荀攸坦誠相待,引為近臣。 這未免有些草率。 趁著荀攸去洗漱、更衣,領取印綬,蔡琰委婉的提醒劉協不要輕信於人。 劉協無聲地笑了。 “令史與荀攸不熟,有些擔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雖不敢說荀攸是毫無保留,但他想效忠朝廷,搏一把前程,卻是可以確定的。若非如此,他又何必提醒上黨之危?” “陛下熟悉荀攸?” “略知一二。”劉協想了想,又道:“你回頭查一查,是誰辟召荀攸為吏,又推舉他為官的。” “唯。”見劉協胸有成竹,蔡琰沒有再多說。“陛下,最近案牘增多,竹木簡供應不及,需少府增加人手,有時伐竹木製簡。” “很急麼?” “很急。”蔡琰晃了晃手裡的竹簡。天子剛剛與荀攸討論形勢,她又記了一大卷。“除了起居注、會議記錄,還有大量抄送公卿的副本要寫。即使副本收回後可以削去再寫,也需要人手來處理……” 看著絮絮叼叼地說個不停的蔡琰,劉協也有點無奈。 竹木簡成本高,又笨重,是個很現實的限製。 “先堅持兩天,或者到營裡招募一些不識字的婦人幫忙處理回收的簡,等到了河東,想辦法建紙坊造紙。總是捧著一大卷簡跟著,朕怕你這手將來會落下病根。” “造紙?這倒是個辦法,隻怕人手不足。” “從大臣、將士的家眷中招募吧,閒著也是閒著,乾點活,還能掙點錢補貼家用。”劉協想了想,又道:“回頭你與夫人商量一下,看她有沒有興趣來主持這件事。” 蔡琰覺得有理。大臣、將士大多有家眷,又從李傕營中解救了不少俘虜,也是以婦人為主。這些人乾不了重體力活,隻能為將士們洗衣、做飯,混口飯吃,免不了受人輕視。 如果能建個紙坊,將她們集中到紙坊裡工作,也能落個耳根清靜。 —— 夕陽落山,大地陷入黑暗,大營裡點起了星星燈火。 劉協回到大營裡,荀攸正在帳前等候,與賈詡說著閒話。 裴潛站在一旁。 見劉協走來,三人不約而同的轉過身,向劉協行禮。 劉協一邊還禮,一邊對裴潛說道:“河東竹木多麼?” 裴潛說道:“河東多山,竹木繁盛,處處皆是。” “既然如此,河東可有造紙的紙坊?” “紙坊倒是有,隻是技術一般,粗糙不堪用。讀書人還是喜歡山東紙,奈何價高難得,不如竹木實惠。” “如今公文太多,竹木簡消耗太大,笨重不便,還是用紙好。” 裴潛忍不住說道:“陛下,紙雖輕便,卻不便宜,大量使用,怕是承受不起。” “那就想辦法降低成本。”劉協擺擺手,打斷了裴潛。“你去各營問問,有沒有會造紙的,哪怕知道一星半點也行。聚在一起拚湊一下,或許就知道如何造紙了。” 裴潛應了,轉身去了。 劉協邀賈詡、荀攸入帳,各自落座。伏壽與宋都安排宮女布席,端上晚餐。 晚餐很簡單,一人一碗麥粥,一塊胡餅,醬一碟,豉一碟。 劉協也不客氣,拿起餅,蘸了些醬,咬了一口。 賈詡早就習慣了,端起麥粥喝了一口,又掰下半塊餅,蘸了點醬,咬了一小口,慢慢咀嚼起來。 荀攸見狀,有樣學樣,隻是麥粥入口時皺了一下眉。 劉協吃得快,便取過一份公文來看,卻是大司農張義送來的消息。 韓遂、馬騰有舉兵向關中的跡象。關中僅有老弱兩萬,騎兵也極少,恐怕難以應付。 此外,益州牧劉璋上表,奏荊州牧劉表不臣。因漢中為米賊所占,道路不通,是以上表耽擱了大半年時間,直到張義安撫關中,才由張義轉交。 劉協很不以為然。 劉焉在世的時候,曾派兵與韓遂、馬騰聯手,進攻李傕等人。如今卻說米賊阻道,不能交通,擺明了就是借口。 你以為朕不知道所謂米賊就是你們養的看門狗。 隻不過如今劉焉氣死了,劉璋上位,與張魯翻了臉,弄假成真也有可能。 等荀攸吃完,劉協將劉璋的上表遞過他。 荀攸看了一眼,又遞了回來。 “劉璋愔弱,益州自顧不暇,難成大事。陛下不妨征召益州才俊入朝,以維係益州人心不失。至於漢中,張魯以五鬥米道義羈縻庶民,頗得人心,倒是要小心些,以免坐大難製。” “你熟悉張魯麼?” “不熟悉。”荀攸搖搖頭。“不過以道惑人者,多為糊塗人,不足為患。” 劉協多少有些意外。“黃巾之禍亦不足為鑒?” 荀攸淡淡地說道:“黃巾八方俱起,號稱百萬,看似聲勢浩大,然而張角一死,便分崩離析,潰不成軍。如今各據一方,看似有席卷之勢,其實不過是釜底遊魚,掙紮求生。曹操在兗州,公孫瓚在冀州,都曾大破黃巾。袁紹入黑山,也是所戰輒勝,未見可懼之處。” 他頓了頓,又道:“黃巾之禍,不在其烈,而在其久。欲根治之,非行王道不可。王道行於天下,黃巾自然如洪水歸道,化為涓涓細流。” 劉協深以為然,對荀攸又高看了一眼。 等賈詡吃完,劉協讓荀攸將剛才的建議又說了一遍,賈詡靜靜地聽完,點頭表示同意。 但他隨即又提了一個問題:派誰去上黨為佳? 荀攸沒表態。 劉協心裡已有人選。 上黨與袁紹的大本營鄴城相接,境內又有正被袁紹打得節節敗退的黑山軍張燕部,派楊奉去最合適不過。既能協助鐘繇守上黨,又能聯絡黑山軍,一舉兩得。 但他沒直接說,而是反問賈詡。 “先生以為誰是適合?” “前將軍段煨。”賈詡淡淡地說道。 劉協心中詫異,賈詡的態度如此堅決,根本沒有討論的意思,而是強烈建議。 對賈詡來說,這可不多見。 “先生有何理由,不妨說來聽聽?” 賈詡搖搖頭。“無他,唯形勢所宜。若是由上黨攻鄴城,左將軍楊奉更合適。若是守上黨,阻止袁紹西進,前將軍段煨最合適。” 劉協恍然大悟。 他不動聲色,轉向荀攸。“侍中以為如何?” 荀攸欠身一拜。“賈侍中不愧是涼州智士,發無不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