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不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4章 大義在我,漢道天下,莊不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楊修遲疑了片刻,振衣欲起。

  形勢複雜,有的避嫌自守,有人明哲保身,有人幸災樂禍,隻有他出麵為天子解圍。

  天子再聰明,畢竟年幼,又常年掙紮在生死之間,經學的造詣有限。麵對周忠這樣的老臣,一言不當,不僅不能解圍,反而會落人話柄。

  想來想去,也隻有他出麵,打個圓場。

  劉協擺擺手,示意楊修稍安勿躁。

  楊修愣了片刻,看了天子一眼,確認天子的意思。

  劉協嘴角輕挑,笑容不變。“楊侍郎,光祿大夫是責備朕舉措不當,當由朕自答。”

  楊修拱手施禮,恢複了坐姿。

  劉協站起身,走到地圖前,打量著地圖。

  周忠身材高大。他坐著,周忠站著,壓迫感很強。

  身後傳來幾聲歎息。

  借著看地圖的機會,避開周忠的眼神,雖然巧妙,終究是示弱。

  劉協聽得清楚,卻沒有做出回應。他抬起手,輕輕點了點地圖上的五原郡。“光祿大夫備顧問,朕有數事不解,想請光祿大夫解惑。”

  周忠拱手致意。“請陛下發問。”

  “五原郡何時入我大漢版圖?”

  “五原本秦之九原,孝武時所改。”

  “典籍中有嗎?”

  周忠張口欲言,想了想,卻又閉上了嘴巴。

  《尚書》有《禹貢》一篇,分天下為九州,為地理之書。但《禹貢》中並無並州,如今之並州之地屬冀州,而且隻包括一部分,絕不會包括五原等地。

  劉協轉身,歪著頭,打量著周忠。

  “沒有?”

  周忠咬咬牙。“沒有。”

  “那是否應該將五原拋棄,任由胡人牧馬?”

  周忠閉口不言。

  劉協轉身,背著雙手,來回踱了幾步,又道:“光祿大夫曾任太尉,敢問太尉之官從何時起?出於何典?光祿大夫,又出自何典,禮有何據?”

  周忠的臉色紅了又白,白了又紅,額頭沁出一層細汗。

  劉協淡淡地說道:“光祿大夫還有疑問嗎?若是沒有,請歸座。”

  周忠拱手施禮,一聲不吭的坐下。

  眾人如釋重負。

  劉協的目光掃過眾人,將他們的神色儘收眼底。

  周忠的問題並不是什麼高深問題,需要博學鴻儒才能回答,否則他也答不上來。

  說到底,學術隻是幌子,態度才是重點。

  有人不想成為眾矢之的,有人想借周忠發聲,有人想看看他這個天子的態度。

  既然如此,那就讓你們看看朕的態度。

  劉協轉向蔡琰等人。“朕還有幾句話,你們記好了。”

  “唯!”蔡琰六人齊聲答應。

  劉協轉身,舉手輕點地圖。“今天召集諸君,是商量並州為胡人侵占之事。如果有人覺得並州本非華夏之土,棄之亦不可惜,現在就可以告退,從此相忘於江湖。”

  眾人麵麵相覷。

  都以為天子讓周忠歸座,這件事就算過去了,沒想到天子並無此意,反而打擊範圍更廣,力量也更加決絕,竟似要將其人趕出朝堂。

  劉協接著又道:“朕登基以來,多危少安,沒讀過多少書。諸君願賜教,朕隨時恭候。將來中興,天下太平,再開一次石渠閣、白虎觀大會亦無妨。”

  劉協停了停,一字一句地說道:“救危存亡之際,還請諸君多做些實事,少談些空言。有時間吹毛求疵,不如去教幾個幼童讀書識字,也算沒浪費朝廷的糧食。”

  周忠的臉頓時火辣辣的,像是挨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他騰地站了起來。“陛下,臣上不能匡主,下不能益民,請免臣職,放臣歸故裡,閉門自省。”

  劉協笑笑。“不知光祿大夫故裡何郡?”

  “揚州廬江。”

  “廬江。”劉協點點頭,若有所思。“孫策奉袁術之命,攻殺廬江太守陸康,你可知曉?”

  周忠氣息粗重。“臣之鄉裡事,自然清楚。”

  “以光祿大夫之見,此戰是孫策當攻,還是陸康當守?”

  周忠語塞,半晌才道:“陸康身為廬江太守,守土有責,自然當守。”

  劉協點點頭。“朕聽聞,你族人依附袁術,為丹陽太守,你從子周瑜亦從孫策征戰。大夫若還鄉裡,是隨波逐流,依附袁術,還是以大義討之?”

  周忠遲疑片刻,慷慨道:“臣身為漢臣,自然當以大義討之。”

  “甚善。”劉協轉身看向司徒趙溫、司空張喜。“朕欲以大夫為丹陽太守,討伐孫策,可乎?”

  趙溫、張喜麵麵相覷。

  這是什麼神仙安排,讓周忠為丹陽太守,去討伐他的族人?

  “不行?”劉協一本正經地說道:“你們要相信大夫。他雖與朕有些分歧,卻是忠義之臣,必不負朝廷所望。”

  趙溫、張喜哭笑不得。

  這是我們不相信周忠嗎?

  你想趕周忠走就趕周忠走,何必搞這一出?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個安排的確比直接趕周忠走好看一些,顯得朝廷有度量,能容人。即使周忠有挑刺之嫌,朝廷還是相信他的忠義。

  至於周忠怎麼做,那就是周忠的事了。

  忠於朝廷,與族人相鬥,那就是兩敗俱傷。

  虛以委蛇,他就是大言不慚,欺名盜世。

  有此例在前,以後有人想辭職就要掂量掂量了。

  畢竟關東人像廬江周氏這樣兩麵下注,一邊在朝廷為官,一邊依附袁氏的不少。要是都像周忠一樣,被天子封個官,回去和自家人做戰,這可有點麻煩。

  無數同情的目光看向周忠。

  相比之下,以士孫瑞、魏傑為代表的關西人則心中舒爽。

  關東人兩麵逢源,今天總算是一頭撞在牆上了。

  周忠麵紅耳赤,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他看向趙溫、趙喜,目光中帶著懇求,希望兩位老朋友幫幫忙,千萬不能支持天子的決定。

  被天子逐出朝廷,他還可以混個直臣的名聲。被天子委任為丹陽太守,與族人相鬥,這可就是雞飛蛋打,還平白惹了一身腥。

  張喜咳嗽了一聲。“陛下,周忠雖曾任太尉,但他是文臣,統兵作戰,非其所長。且兄弟相爭,亦不合親親賢賢之義。請陛下三思,彆委他任。”

  劉協看了張喜一眼。“彆委他任?”

  “請陛下彆委他任。”

  劉協沉吟片刻。“那就換個任務,請大夫持節使江東,拜孫策為會稽太守,征周瑜入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