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紙老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9章 石重貴:我可不是麵團捏的,瀚海唐兒歸,人到中年紙老虎,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瀚海唐兒歸 後晉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十月,耶律德光自元氏城率八萬大軍,拔營南下,此時,契丹軍隊已經深入後晉境內快七百裡。 而深入七百裡的突擊,契丹人除了發兵攻下元氏以外,並未攻打其他後晉其他州城。 也就是說,契丹人除了元氏城到貝州這一線以外,基本都沒有攻下任何地方。 耶律德光的八萬大軍,加上趙延壽的五萬人,幾乎沒有任何穩固的補給線,僅僅依靠一定數量的騎兵,運送少量糧草。 可以說,要是沒有內奸的策應,契丹人不會這麼精準的發現後晉存糧的貝州,耶律德光根本就不敢這麼直接南下,估計現在還在啃鎮定二州的堅城。 而得到了貝州十五萬石的糧草以後,契丹人的補給一下就充足了起來了。 除了供應大軍所需以外,這充足的糧草,使得耶律德光還有心思表演一番。 他嚴令契丹各部,不管是契丹人還是渤海人,不準四處劫掠河北之民。 對投降的貝州永清軍將士,他也待之以仁,從不濫殺,也不克扣。 可以說,在目前看來,耶律德光還真有一個人主之相。 此時,契丹與後晉雙方,隔著黃河正在對峙。 石重貴與景延廣率軍在黃河南岸的澶州駐紮。 張彥澤和高行周兩將則渡過黃河,就在澶州的北麵和東北麵,作為晉軍在黃河北岸的支點。 而耶律德光拔營南下後,將貝州作為新的駐軍所在。 將原來屯駐在貝州的趙延壽繼續往前頂,一直行到快接近黃河的魏州才停下。 十月底,楊光遠在青州公開叛亂三個月多了,但後晉朝廷根本沒精力派兵攻打他。 無聊了一段時間以後,楊光遠才知道契丹人長驅直入,已經抵達黃河岸邊。 恰好此時,耶律德光也派人來邀請楊光遠出兵一起夾擊後晉軍隊。 楊光遠遂率領平盧軍七千餘人,然後挾裹上萬丁壯,號稱五萬,繞過齊州也就是後世的濟南,到達齊州之北的臨邑。 並派出前鋒向禹城探查,距離黃河邊,也不過幾十裡路了。 得知楊光遠率軍到達齊州以北,耶律德光頓時就來了精神。 他再次從貝州率軍南下,進駐魏州,而魏州城趙延壽則得到了新的命令。 耶律德光命他揀選三萬精銳,與右皮室詳穩耶律屋質合兵一處,共計六萬,圍攻駐守戚城的晉將高行周。 除了圍攻高行周以外,耶律德光還撥出部族軍三萬,交予大將麻答,命他往東前去攻打博州,也就是後世山東聊城。 博州也是屬於永清軍的地盤,老巢貝州被攻下,眼見契丹數萬兵來,隻有兩三千人的永清軍頓時潰散,博州不戰而下。 麻答劫掠博州城,殺民數千,隨後大軍儘出,想要從博州東北的馬家口搶渡黃河,與楊光遠的平盧軍合兵一處。 要是這樣的話,後晉苦心經營的黃河防線,就將不攻自破。 到了這生死存亡的時候,石重貴和後晉朝廷的動作,倒是非常之快。 由於隻知道耶律德光分兵了,但不知道具體分兵何處,後晉朝廷隻能命令鄆州天平軍和前來增援的兗州泰寧軍火速北上。 何重進、安彥威、白再榮等驍將各守自河陽到楊柳一代的黃河沿線,防止被各處突破。 而契丹人最有可能突破的馬家口,石重貴則命令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李守貞,與右神武統軍皇甫遇各率萬人,以戰艦百艘,騾馬數千匹,沿著黃河水陸並進前去防禦。 看起來,石重貴也是知道契丹人一旦進入齊、青等州的後果。 因為真要那樣的話,整個山東半島就完蛋了,黃河天險也會成為一句空話。 李守貞和皇甫遇手中的百艘戰艦和數千匹騾馬,幾乎是石重貴手裡最主要的機動兵力。 而事實證明,這是值得的。 十一月初,李守貞與皇甫遇到達馬家口的時候,契丹人已經架起浮橋,先鋒已有萬餘士兵渡過了黃河,他們正在馬家口修築營壘,接應後續契丹兵馬過河。 《五代河山風月》 李守貞見狀,將百餘艘戰艦中的大船彙集到艦隊之首,選派力大無比的軍士,手持兩丈多長的長槍於船頭。 大船順水而下,頃刻間就將契丹人的浮橋撞斷,契丹人用小船渡河前來驅趕,晉軍士兵以長槍弓弩回擊。 雖然此時後晉軍所謂的戰艦百艘,大多是非常小的船,但為首幾艘體積還是挺大的。 大船遠比小船穩,又占了兵器距離的便宜,契丹人於遼河上訓練的水軍,無法適應此時還水流充沛的黃河,頓時被打的大敗。 而已經度過黃河的萬餘契丹兵,眼見浮橋被毀大半,頓時軍心動搖。 皇甫遇手持大棓,身先士卒,晉軍士兵歡聲大作,不顧疲勞隨皇甫遇猛攻契丹人尚未修建完成的營寨。 這契丹人不擅長攻城,自然也不擅長守城。 況且麻答為了儘快渡過士兵搶修營壘,因此前期隻讓人過不讓馬過,本該是騎兵的萬餘部族軍,隻能下馬步戰。 什麼叫以己之短擊敵之長? 這就是了! 契丹人不但是在守城,還下馬變成了步軍,這麼玩,哪是後晉軍的對手。 剛開始晉軍還攝於契丹人的威名,以及石敬瑭的卑躬屈膝造成的印象,有些畏首畏尾的。 結果一接觸,這些契丹軍遠比他們想象的弱,於是士氣大振,個個爭先恐後的猛撲過去。 皇甫遇以一萬人打契丹軍一萬人,結果不到一個時辰就連破十餘營寨。 契丹人兵敗如山倒,隻能哭嚎著往下遊逃竄而去。 有些慌不擇路的直接往黃河中跳去,被淹死者不可勝數。 而留在西岸的麻答毫無辦法,隻能眼睜睜看著東岸的萬餘人被擊潰。 西岸與東岸的契丹人幾乎都是出自幾個相同的部落,此刻看見自己親人兄弟被殺,黃河兩岸一時間哭聲震天。 皇甫遇越殺越勇,一直率軍朝下遊追了十餘裡,方才收兵。 不過按照本意,皇甫遇是想將這萬餘契丹士兵斬儘殺絕的。 但此刻駐紮在齊州北麵的楊光遠,聽聞契丹人與晉軍正在大戰,於是趕緊拔營,率一萬多人前來為契丹軍助戰。 李守貞此時也完成了浮橋的強拆工作,二人合兵一處有兩萬人。 皇甫遇麾下兵卒雖然已經廝殺兩個時辰疲憊不堪,但剛打了勝仗,士氣正旺。 於是兩人乾脆隻留千餘士兵看守戰船,剩餘一萬五六千人列陣向東,迎擊楊光遠。 楊光遠父子急急忙忙的從齊州以北趕來,氣都沒喘勻,也沒有看見想象中的契丹天兵,直接就一頭撞上了向東來的李守貞和皇甫遇。 雙方在齊州以東的齊河鎮相遇,楊光遠親自披甲上陣,來勢洶洶的就要給李守貞這個晚輩一點教訓,結果李守貞讓手下數百騎兵從陣中飛出。 不過不是去衝擊楊光遠軍陣的,而是朝著楊光遠的平盧軍扔出數百套契丹人的衣甲,並且讓人大喊,契丹軍已潰。 楊光遠一聽,又看見地上數百套的契丹衣甲,料想是真的,於是趕緊脫掉剛剛穿上的甲胃,不親自上場了。 而平盧軍看見楊光遠如此,頓時心就涼了半截。 雙方剛一接戰,平盧軍就被打的連連後退,接近兩萬人且戰且退,雙方戰至黃昏,平盧軍士兵精疲力竭,傷亡千餘人,實在有些打不下去了。 見此情況,楊光遠知道事不可為,與楊承祚父子二人帶數百精騎,轉身就跑,平盧軍應聲而崩。 李守貞和皇甫遇一天之內,連續擊敗契丹人和平盧軍,名聲大振。 至此後晉東部的壓力立刻就沒有了。 契丹將領麻答趁著李守貞等圍攻楊光遠的時候,再於下遊造了一條浮橋,將驚魂未定的四千多契丹人接引到了西岸。 隨後也不敢再渡河,隻是燒掉浮橋,往貝州退去。 楊光遠的一萬餘大軍全軍覆沒,父子二人僅帶幾百騎兵逃回青州,平盧軍損失殆儘,至此陷入了閉門等死的狀態。 與此同時,契丹西路軍,奚人豪酋偉王率契丹部族軍四萬餘,圍攻猩州州城秀容,也就是山西猩州城。 劉知遠則趕緊征召吐穀渾白承福部一萬精騎,加上河東步騎一萬五千,共兩萬五千人北上解圍。 雙方在秀容城外一場大戰,白承福等吐穀渾、突厥等族深受契丹人壓迫,這次可算逮到機會了,他們含恨出手,勇悍異常。 偉王左軍首先頂不住壓力,被白承福數千騎兵擊敗。 接著秀容城中守軍也派出弓弩手出城助戰。 劉知遠則派郭威、郭榮率千餘精騎,繞到契丹人背後突然襲擊。 戰鬥從清晨打到正午,偉王軍大敗虧輸,丟下三千餘具屍體,一路從猩州跑到兩百多裡外的鴉鳴穀,方才穩住陣腳,收攏殘軍,四萬大軍隻剩下了一萬多人。 偉王無奈,隻能率領殘部順著綿蔓水,往東去彙合契丹主力。 戰鬥到此刻,耶律德光分兵兩路,皆慘敗而歸,隻剩下在他自己率領的中軍主力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