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霸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二十一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真乃神人也!,從李元芳開始,興霸天,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就在雍王府中傳來砰砰的揮杖聲時,明崇儼也帶著梅花內衛,正式進入洛陽城。

長安那邊並沒有隱瞞,通過各個渠道,百官們都得到了消息,城內的氣氛果然變得不同了。

太子執政再有力,也不可能上下齊心,毫無反對者。

事實上,眾多關內世族對於來洛陽的行為,本就很不情願,出身弘農楊氏的楊執柔又因重罪入內獄,更加警惕防備;

弓家在洛陽煊赫了數十年,一朝衰落,令其原本締結的關係網也深感不安,生怕打擊麵擴大;

還有不認可京兆韋氏為榜一世家的,不認可太子重新啟用出身寒門的北門學士,分房沒分到的;

甚至無論哪個時期,都有想要劍走偏鋒上位的官員,唯恐時局不亂,無法渾水摸魚……

這些原來隱藏在時局下的矛盾,被激發出來,氣氛頓時微妙起來。

眾多的視線望向李賢的府邸,期待著另一個山頭,冉冉升起。

……

紫微宮。

東宮。

太子妃牽著婉兒的小手,走入宮內。

她的肚子已經顯懷, 不過由於從小習武,行動還很利落。。

太子見了趕忙迎上:“你走慢些, 多多小心……”

太子妃伸手摸著夫郎的臉, 撫平他緊皺的眉頭:“我沒事的, 倒是你該休息了,彆太累, 保重身體才最要緊!”

太子微微點頭,發出由衷的感歎:“治國真的需要一個好身體。”

親政之後,他才知道每天要處理多少事情, 更體會到武後的恐怖工作量。

如今的他,得孫思邈悉心調養,每日都在服用千金散上的藥劑,並且配合少量的運動, 再加上大仇得報、妻子有孕、監國執政,心情舒暢,身體比起數年前已經好了很多。

即便如此,還是分下大量的權力給群臣, 每天才能勉強完成政務, 相比起來,武後的工作量, 至少是他的三倍。

太子妃見他如此辛苦, 心疼的道:“可惜我不會這些, 無法幫到你。”

太子道:“這些政務本就不該由後宮分擔,豈能怪你?”

說完後, 才意識到此言對父親有些不敬, 太子又轉移話題,看向婉兒:“婉兒的書法練得如何了?”

婉兒回答:“稟殿下, 太子妃待我好,能經常閱讀舊籍奏狀,裡麵不乏當代書法大家手趣÷閣, 陛下和殿下的親趣÷閣敕書, 都是法度精妙,讓我受益匪淺!”

太子微笑:“婉兒果然用功, 寫給我看看?”

婉兒來到案前, 一篇書法寫下, 字跡果然脫去許多秀稚, 格局闊朗,趣÷閣意縱橫。

大家風度談不上,但以她的小小年紀,已經很難得。

太子讚道:“你的祖父上官侍郎,當年為我編撰《瑤山玉彩》時,我就敬他文采,今日見上官小娘子才華,更是懷念感佩啊!”

婉兒露出喜色:“謝殿下!”

她近來洗去罪身,恢複姓氏,受到一些阻礙, 畢竟掖庭的身份敏感,於禮不合,禦史台都在盯著, 而太子如此稱呼, 就是不惜親自發話,也要為她上官氏正名,這位殿下對於身邊人確實沒得說。

婉兒是個開心果, 很快哄得太子和太子妃高高興興,殿內傳來歡聲笑語。

但她再努力,也沒法挽回接下來的壞消息。

當東宮官員和北門學士紛紛入內覲見,太子就知道肯定是發生大事了,但真正了解到梅花內衛的來意後,也不禁怔住:“封賞六弟,在這個時候?”

群臣臉色難看,能站在這裡的,都是太子的心腹和班底,包括北門學士六人組。

他們很清楚,想要締造一個相對穩定的局勢有多麼困難,尤其是如今還在災情期間,所有人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而破壞起來卻很簡單,隻要發生政鬥, 眾臣馬上就會顧不上處理實事, 陷入到無休無止的內鬥中。

殿內的氣氛變得凝重, 沉默了片刻後,太子洗馬王仁表和北門學士苗神客同時上前:“殿下, 請李機宜來議事吧!”

聽到師父的名字,婉兒的目光微微閃爍,心裡卻有些不願意。

她近來耳濡目染,對於局勢有了自己的小小見解,這種兄弟之爭是最難辦的,贏了也沒好處,反倒會惹禍上身。

因此她靠在太子妃身邊,當個小透明,漆黑晶亮的眼珠滴溜溜轉了起來,想著有什麼辦法為太子分憂,又不讓師父為難。

太子想到爺娘這樣對待自己,不禁歎了口氣,卻搖了搖頭:“內衛豈能用於兄弟相爭?元芳同樣在追查大案,此事不必去勞煩他了!”

王仁表大急:“殿下,現在我們不動,如果讓雍王成了氣候,朝中兩派相爭起來,恐後患無窮啊!”

苗神客不敢把話說得這麼直接,但也說道:“殿下需早做決斷,如此才能不損兄弟友愛之情……”

太子知道他們說的不無道理,按了按眉心,頭疼起來。

眼見太子難以決斷,群臣紛紛諫言。

總結起來,還是先下手為強的思路。

必須一開始就壓住雍王李賢的風頭,不能讓其聚集勢力,形成政鬥的局麵。

婉兒倒是偷偷湊到太子妃耳邊,輕聲道:“那位六大王婉兒見過,用我師父的話,是個吃軟不吃硬的人,能不能動之以情,讓他主動退一退呢?”

太子妃摸了摸她的小腦袋,歎息道:“我大唐的男兒,爭強好勝,對於權力都是向往的,哪有主動放手的道理?”

她以前認為,阿耶裴居道是個不好名利的,但自從管理漕運後,入宮的次數也頻繁起來,裴氏參與政事的力度也越來越強,雍王李賢勢必也會如此,一旦讓他嘗到權力的滋味,恐怕就難以自拔了。

殿內群臣的諫言越來越激烈,正當太子輕輕咳嗽起來的時候,又有內侍稟告:“雍王府張王傅,內衛李機宜,在宮外等待,請求覲見。”

聽到李元芳的到來,不少人都鬆了口氣,但聽到雍王府的張王傅,不禁露出不解。

他來做什麼?

而主動迎出的王仁表更是見到,李彥和張大安在殿外輕聲交談,神情輕鬆,強忍住心頭的詫異,快步迎了上去:“殿下讓我來迎兩位!”

李彥行禮:“張王傅先請!”

張大安不敢怠慢,還禮道:“那老夫就不客氣了,李機宜若有暇,不妨來雍王府一晤。”

李彥微笑:“好!”

張大安入內,麵對一雙雙警惕的眼神,泰然自若的行禮:“拜見殿下!”

太子態度依舊溫和:“張王傅免禮,賜座。”

宮婢放下軟墊,張大安跪坐下去,開門見山道:“臣奉六大王之命,向殿下問安,六大王已知聖人封賞,誠惶誠恐,害怕就此引發朝局動蕩,準備居於府中,專心校注《後漢書》。”

張大安的來意很明確,李賢既然主動退讓,就要將這種意願表達出來,一來向太子示好,二者也能省卻不必要的誤會,所以開門見山。

群臣怔住,不太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擅用心計的北門學士交換眼神,更覺得是以退為進的詭計。

太子卻了解這個弟弟的脾氣,知道他就算要爭權,也是光明正大的爭,不會行此兩麵三刀的小人行徑,頓時鬆了口氣:“六弟不必多慮,閉門修書絕不至於……”

張大安既然做了,自然要做到最好,為李賢爭足名聲,朗聲道:“今災情未複,六大王閉門,是為了絕某些臣子心思,還望殿下應允!”

太子思慮片刻,投桃報李:“好吧,六弟既要修《後漢書》,我令二館學子輔之,不要再拒絕了。”

這是為李賢積攢士子人脈,張大安也不禁佩服太子的胸襟氣度,俯首道:“多謝殿下!”

直到這時,群臣才意識到,李賢居然是真的主動放棄,不與太子爭權。

這無疑是皆大歡喜的局麵,氣氛頓時放鬆下來,太子妃則詫異的看了眼婉兒:“你們師徒這也能想到一塊去?”

婉兒嘿嘿笑著,十分驕傲:“誰讓我是師父的大弟子呢~”

而張大安又彙報了一些王府事宜後,見太子目露倦色,主動告退。

群臣放鬆之餘,又忍不住對下一位翹首以盼,因為那人自從來洛陽後,才三次入東宮。

作為聖人指定的監國輔臣,這樣清閒的姿態,換做旁人,早被禦史噴成傻子了,偏偏他是例外,因為李元芳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輔國大事,監國輔臣名副其實。

此時見到那道挺拔英武的身影進入殿內,太子都有些迫不及待:“元芳,剛剛發生的你可知道?”

李彥道:“願聞其詳。”

太子體力不支,王仁表將事情說了一遍,李彥朗聲道:“眾皇子英華孝悌,皆人中之龍,殿下與三位大王兄友弟恭,更讓臣等羨慕,恭喜殿下!”

太子道:“元芳,是不是……”

李彥道:“此事當傳為美談,令朝局穩定,政事通暢,賀喜殿下!”

有些事情不必深究,李賢得名,太子威望再增,正是兩全其美,太子體會到了這份默默支持的深意,將感動放於心中,頷首道:“我明白了。”

群臣也默默拱手,心服口服,等出了東宮,苗神客對著另外幾位北門學士,發出由衷的讚歎:

“不戰而屈人之兵,李機宜真乃神人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