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盜非道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九十六章 世間離情總不一,重生修道者,小盜非道1,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孫悟空出師可以說是他一切災難的開始,其實再往前推,或許他出生的時候他的災難就已經開始了。但若他一輩子老死在方寸山中,或許有就沒有後續的一連串的麻煩。

但神仙是不可能老死的,而且作者有不會讓一個主角剛學完藝就掛了的,所以站在吳承恩的角度考慮考慮,你就會發現——孫悟空非出師不可。

這是在一個晴空朗朗的秋天,天空中下起了蒙蒙細雨,枯黃的落葉隨風而起,卻被煙雨打落,秋風秋雨愁煞人。

菩提祖師或許真的改變了初衷,並沒有用原著中那個十分蹩腳的借口趕孫悟空出山。而是直接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勸說孫悟空離開。

“悟空,你身上因果糾纏,避世並非正道,而且有些事情也根本無法規避過去,所以眼下你既然藝成,就也該出山了。”菩提祖師情真意切道。

孫悟空十分不舍:“師父,弟子雖離家有數十年,甚為想念舊日兒孫,但念及師父厚恩未報,不敢離去。”

祖師道:“如今你已入仙道正統,莫做小女兒姿態。”說完,歎了口氣道:“並非為師狠心,實在是你身上因果太多,吸引了太多人的關注。若你此時不離去,恐怕日後也會有人逼你離去。”

“師父,你時常說及此事,究竟是什麼人?”孫悟空皺著眉頭問道。

祖師搖搖頭道:“此事說與你你也不能明白,而且……此事牽連甚廣,連為師都要謹言慎行。你還是莫要問了。”

孫悟空齜牙咧嘴撓撓頭。罕見的出現煩躁沉悶之色。

祖師歎道:“罷了。你也莫要太過憂愁,隻需記得,一切皆以本心行事,隻要不違背本心……即便竹籃打水亦非白活。”

“是,師父,弟子知道了。”孫悟空的聲音有些低沉。

菩提祖師抿了抿嘴,卻什麼都沒說。

他抬頭望天,似乎望見了自己的師父。他麵皮一陣抽動。似乎想到了什麼十分不愉快的過往。他深吸一口氣,對孫悟空道:“去吧,去吧!”悟空抬頭,他早已回複了往日古波不驚的麵孔。

悟空沉默片刻,知道此事再無返還餘地,雷公嘴一抖,泣道:“師父保重!”

說完,他跪下身子,重重磕頭拜師恩,一個筋鬥翻起。頭也不會的離去。

兩行淚水,隨著秋雨默默流淌。凋零萬物,也凋零了一些悲傷之人的心境。

※※※

咚!咚!咚!

秋風吹,戰鼓擂,落葉紛飛祭天台。

隨著一連串的鼓點由一聲聲到逐漸密集,最後再到如同雨點般的鼓聲過後,天地一片寧靜。

肅殺,莊嚴,鄭重!

一排排官兵穿著鎧甲,排兵布陣,水泄不通的圍繞在一個巨大的場地中央。

文武兩班重臣朝服在列,所有人都拱衛著一個紋繡金龍樣式的帝皇,帝皇的左手邊,是一名青袍道人,右手邊,是一名——太監!

就是一名貨真價實的大太監啊!

安逸欲哭無淚,感覺自己的尊嚴收到了嚴重的挑戰。

眼前的情況是劉邦在中,他在左,太監在右;很容易就給人一種他=太監的感覺好不好!

而就在他琢磨著是否要抗議一下的時候,三人已經走到祭天台前,劉邦從一旁太監手中拿起早已撰好的榜文,開口便念:“朕生現世,為民於草野之間;當有秦失馭,天下紛紜,乃乘群雄大亂之秋,集眾用武。荷皇天後土眷,遂平暴亂,以有天下,主宰庶民……懇祈照臨,永光西土,神其鑒茲,伏惟尚饗!”

沒錯,這就是開國大典!

這種事情在古代是不是叫開國大典安逸不知道,但眼下就是開國大典。

其實嚴格的來說,國家早已開了,這時候隻不過是終於拿下整個中原,劉邦耐不住心中悶騷的情緒,大肆的宣揚嘚瑟一下而已。

安逸站在劉邦身邊,卻並沒有關注劉邦在念什麼,更沒有關注下方激動的朝臣的表情,而是抬著頭,望向天空。

自古以來祭天就是大事,更何況與開國一起。

王朝更替本就是天下氣運轉換,每一個王朝的興起與衰滅就連高高在上的天道都不能忽視。

就在劉邦剛剛登上祭台的時候,一股神聖肅穆的氣氛從場中升起,籠罩四周。

而隨著他念動祭文,安逸就感覺到,一股蒼茫浩大的氣機,壓在自己的頭頂。

這是天道的力量,亦是人道的力量。

這個世界天道的力量太大,是以人道才被其牽引,在同一時間降臨。

天垂象,聖人則之。

天子祭祀天地的目的,就是要調和天地人三才之氣,藉由祭儀與天地神祇交通,藉由天地人之間的良好交通,以保障天地的秩序的安定,如天體的正常運行、氣候的安定等。簡單來講,就是借著祭天這個儀式調動天地人三才之氣,使之共振,變得共趨和諧。理順人之氣機。

這整個儀式極其複雜,繁瑣。隨著劉邦念動祭文,就聽到祭台下麵的朝臣們,都在山呼拜舞,發出呐喊一般的呼嘯之聲。

忽然!

轟隆隆——

萬雷齊鳴!但這卻不是真的雷聲,下麵歡呼的眾臣與劉邦都沒有感覺到任何異樣。這隻是天地之氣被人皇調動,自主配合。隻見天空有一常人不可見的大氣團,鋪天蓋地,其色青青,卻如同漩渦一樣的,不斷被攪動著,風雲變幻,激蕩雷電。在響應著劉邦……

無可計量的元氣被攪動著,宛如漩渦一般的攪動,發出常人看不見聽不著的隆隆巨響。接著一股股氣機,從元氣之海中轟落下來,那種氣勢,足以讓任何人為之失色。

安逸也不能例外。

隆隆的悶雷之聲,從蒼穹之上,一直傳到大地之中去。接著大地龍脈之氣也被引動,跟著發出劇烈的震動。

原本由億萬百姓生發而出的氤氳的氣運,也受到影響,攪動起來。一時間,天地人三才之氣,彙聚到一處,互相共振響應著。

安逸體會著天地人三才的共振,原本放下的天地人三才之道在腦海中再次清晰起來,那元神內一片混沌的空間,仿佛都找到了共鳴,隨著天地見轟轟雷動,翻滾出愈多的混沌之氣。

混沌翻滾,氣息爆裂,安逸隻覺告彆許久的法力再次於元神聯係起來。

可此時,忽然劉邦的祭文一止,禱告結束了。

這一刹那,天地再次歸為寧靜,一切常人不可見的異象,亦在瞬間消散。

安逸隻覺心頭一空,就好像遺失了什麼。

再也找不到了……

“諸位愛卿……”劉邦在一旁大聲的說著什麼,但這一切落在安逸耳中,卻以沒了任何心情。

看著腳下無數的臣子、維護秩序的官兵,他心中有隻有淡淡的失落。

劉邦的話語還在繼續,先是標榜功績,再是分封重臣,最後無可避免的到了他的身上。

依然是標榜功績的老流程,到最後則是封賞。

“……安仙師大功於天下,封為治世安民平亂真君,令封大漢國師,於京師建國師觀……”劉邦的聲音十分大,另有一道道傳聲傳至京城,激起萬民歡呼。

那一瞬間,安逸感覺籠罩在身體四周的因果絲絲剝離,元神愈漸清明,那剛剛閉合的關係再次鬆動,法力再次連接元神。

而在此時,一股更大的因果線纏繞過來。一切的一切,皆回於原狀,就如那夢幻泡影。

“唉……”一聲歎息,從安逸口中傳出。

他知道,他現在與萬民的因果已接觸,新加上的,則是與大漢朝的因果。

兩者各有優劣,各有厲害,安逸隻能悄然歎息。

劉邦則有些疑惑,轉頭看著他,疑問道:“國師可是有什麼不滿?”神色間滿是疑慮,卻不知在想什麼。

安逸轉頭,驀然一聲輕笑,而後,卻是一聲清嘯。如龍吟鳳戾,身形陡然升空。

在眾人的注視下,青衫獵獵,颯颯如風,踏歌而去:

“天理循環若轉車,有成有敗更無差。

往來消長應堪笑,反複興衰若可嗟。

夏桀南巢風裡燭,商辛焚死浪中花。

古今吊伐皆如此,惟有忠魂傍日斜。

彆駕歸山避世囂,閒將丹灶燒。

修成羽翼超三界,煉就陰陽越九霄。

兩耳怕聞金紫貴,一身離卻是非朝。

逍遙不問人間事,任爾滄桑化海潮。”

眾人莫不呆滯,看著那已經消失在天際的人影,心中翻滾著詩的最後兩句:“兩耳怕聞金紫貴,一身離卻是非朝。逍遙不問人間事,任爾滄桑化海潮。”無數遍的輪回,最後在眾人心底,化為一聲輕歎:“國師真乃神仙也……”

劉邦麵色一悲,放聲痛哭。但眼底,卻儘是輕鬆。

最是無情帝王家……

若被感情羈絆,如何能成為一代明主?

劉邦想著,將目光放向一眾大臣。

所有人都沉浸在各自的感情中,隻有張良,低下頭,若有所悟……

※※※

風聲烈烈,吹起衣衫,安逸迎風飛去,對世俗權力沒有任何留戀。一連離京上百裡,忽然,耳後傳來一聲驚喜高呼:“哥哥!”

他瞬間停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