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盜非道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一章 山中包拯變閻羅,重生修道者,小盜非道1,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書房內,餘音仍未散儘,範仲淹倏然一禮,正正經經。貞娘喃喃兩聲,暗自離去。至於那隻吊睛白額大虎,已經成為一張紙片。

這一番事故,凡間多了個立德立功的大聖人,仙界多了個法力高強的女仙。

而此間事日後一經傳出,便各種畫本不斷,有說是仙人傳道,有說是聖人點化,但各個版本相同的,就是安逸實乃大德。

尤其到了後世,那一間書房,壁上提字,竟被完完整整的保留下來,供後人學者瞻仰。因壁上所言乃儒家正統,安逸竟在此界多了個亞聖封號,不過這皆是日後之事,暫不細表。

……

且說安逸離開範家之後,心中卻暗自發笑。這一番忽悠,竟忽悠的範仲淹對他持弟子禮,頗為有趣。

惡趣味得到滿足,看這方天地都覺得明亮幾分,彆有一番韻味。他心裡甚至在想,是不是順便也找包拯等名人忽悠,哦不,是點化一番。

不過這個念頭並未在他心裡久留,匆匆一晃,就被他丟了開去。

嶺上白雲舒複卷,

天邊皓月去還來。

低頭卻入深山裡,

不問江山付與誰。

這世間繁華,功名利祿,都是過眼雲煙。區區百年後,儘隨身死化虛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即便安逸長生不死,也不會久留這一方世界。如此又何須經營?

倒不如在這青山綠水之間,若僥幸得悟真諦,也是一場機緣。隻不過這有意無意,甚難捉摸,刻意而為,難免下乘。況且乎,道不在山水,而在於心。

拋卻心頭雜念,按下劍光,落於城外深山,也不問方向,漫步而走。

這山中景色無非樹木花草、瀑布溪流,但山不一,地形不一,則景色不一,是以他並未生出索然。

不出幾日,忽聞得呼救聲響起,但此處空山寂寂,深入百裡,了無人煙。安逸不禁心生詫異。

循聲望去,隻見一十五六歲少年,掛在峭壁青鬆之上。

崖高百丈,青鬆距離崖頂不過幾十米,想必那少年是失足跌落,恰巧被半途凸出的青鬆接住,不然恐怕要殞命與此。

不過此時也危險萬分,其一是,蒼鬆不過大腿粗細,丫丫叉叉受不的幾多分量。最重要的,則是下方百米外,一條金鱗紅眼大蟒蛇,正氣勢衝衝的飛躍而上。

大蛇長約十丈,腰如缸甕,行走如飛。眼見少年就要葬身蛇腹,安逸眼見一場“善功”怎會放過,當下一聲清嘯:“妖孽豈敢傷人!”手一揚,一道紫光飛馳而出,轉眼就到了怪蛇身前。

那蛇見了這光,便由口中吐出丈許長的火焰,與這道光華絞在一起。

安逸一邊控製天魔明心劍,一邊化光落到青鬆之上,將少年扶起:“小兄弟沒事吧?”話音一落,安逸卻愣了一下。

隻見少年皮膚黝黑,麵容端正,雙眼之中雖有驚色卻堅毅無比,正氣凜然。額間一輪彎月,正在眉心上方一點。

被安逸扶起後竟不慌亂,當先一禮:“多謝道長救命之恩,包拯永生銘記,不敢忘懷!”

竟然真的是包拯!

安逸臉色怪異,忽然見青鬆根部上方有一個大洞,深黑不可見底,裡麵偶有紅芒閃過,心頭頓時戒備。

分出一縷天魔元神查看,隻見裡麵彎彎曲曲,或寬或窄,約摸千來米,眼前忽然一闊,隻見方圓五十米的一個空曠山洞。

洞中偶有紅光閃過,其餘時漆黑一片,但天魔元神自有玄妙,觸目所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隻見左邊一處寒潭,上麵冒著白氣,右麵卻又一株異樹,高不過一米五,枝枝椏椏接著八九顆朱果,通體赤紅,光芒閃爍,明暗間照亮山洞。除此之外,在兩者之間有一條長長的蛇蛻,想必是那大蛇的。

安逸見洞中並無怪異妖邪,方把注意力轉還外麵,此時那大蛇已知不敵,撥轉身回頭便走。

安逸見此,也就收了心劍,這山洞乃是大蛇巢穴,大蛇想要傷人也是有因,再加上其頗為識趣,安逸也不願趕儘殺絕。

一麵控製天魔元神查看裡麵寒潭,一麵轉向包拯,問道:“小兄弟為何掉落此間?”

包拯臉色一慚,呐呐道:“回道長,在下於府城進學,歸來時見一姑娘受傷野外,本待帶回家中請人救治,但不知怎的,竟迷失了路徑,隻好隨地將就一夜。但早上醒來,卻發現自己在這懸崖半空之中,那女子也沒了半點蹤影,幸而晚間遇見道長,不然或失足跌落,或葬身蛇腹,全無生還之理。請道長受小生一拜!”

“不必,此間危險,上去再說。”安逸說完,抓著包拯飛到懸崖之上,見他麵色雖然努力保持平靜,但眼中閃過的一絲震驚,恰好被安逸發現。

心中好笑之餘,口中說道:“想必你所遇見女子,不是妖狐就是鬼怪,見你心善,沒有生害你的心思,隻是捉弄你一番。”

包拯諾諾稱是。

此時安逸已經用天魔元神在山洞中搜尋一番,在水中找到一方黑色石印,也不知是什麼作用。見再無其他不同,把石印拖著,又將九個朱果全部摘下,一同拖了上來。

隻見一團紫紅之色從崖下騰起,飛落安逸手中,但在路過包拯身邊之時,那方黑印忽然淩空一躍,嗖的一聲沒入包拯體內!

安逸心中一動,見包拯根本未有反應,身子一軟,就仰麵倒去。

但忽然間,一縷黑煙從其體內發出,伴隨陣陣威壓。再其頭頂上空凝結成一道人影,頭戴冠旒,兩側垂香袋護耳,身穿荷葉邊翻領寬袖長袍,雙足著靴;濃眉大眼,國字方臉,美髯長須,手持一方大印,不正是剛才那個!

隻見他目光炯炯,威力傳神,視線一轉不轉定在安逸身上,讓安逸渾身好不自在。

此時他想到後世傳說,心中也有了幾分明悟,知道眼前這個,多半就是那閻羅王了。

傳言包拯死後做了閻王,但沒想到,在這個世界,他就是閻王轉世。

那方石印,多半就是元神依憑,保包拯遇到危險時候,閻王記憶法力能夠複蘇,神魂出竅化為閻王身,解決麻煩。

想明白後,安逸拱手一禮,嗬嗬笑道:“貧道見過地府閻君,閻君果然好雅興,竟也遊戲人間!”

他說的和善無比,但卻沒想到閻王脾氣卻不小,凝眉立目:“大膽妖人,你究竟是誰?為何地府陰陽薄中毫無記載!”

安逸眉毛一挑,卻不懼怕:“閻君糊塗,貧道乃修行之士,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長生不老,與天同壽。陰陽薄中如何會有記載。”

對於他的解釋,閻王卻明顯不信,嗬斥道:“放肆!但凡得道者,都有仙人果位,吾一觀便知。而你明顯是凡間修士,不成仙,地府陰陽薄中總有記載,功德增減自有明示,而你卻毫無命理,又非上界仙人,你究竟修的是什麼妖法!”

安逸搖頭失笑:“若是妖法,難道比正法還要玄妙?貧道不過是命格特殊了一點而已,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閻君又何必深究?”

閻王聞此眉頭一皺,覺得安逸所言也有道理,但心中依然還有疑慮。然還未等他說出口,卻見安逸一笑:“閻君若想問我所習何術,且讓貧道展示一番,閻君看過便知。”

說完,安逸從懷中拿出一張素紙,放在嘴前一吹,竟化為一個一尺大小的酒壇子。

趁閻君還未反應過來之際,放穩在地,叫一聲“貧道去也!”隻見他雙腳往壇嘴中一鑽,身影一縮,忽然消失無蹤,不知哪裡去了。

閻王此時哪裡不知道自己被耍了,心頭大怒就要追擊,但剛來到酒壇前,隻見壇內空空如也,瞬間就又變為一張素紙。

“好!好一個壺天法!好一個野道人!”閻王一張老臉被氣的由黑變紅,由紅變紫,由紫變黑,五顏六色煞是好看。冷哼一聲,法力凝結為一奏章,其上寫到:“臣於雲羅山遇一妖人,善使壺天密法,隱遁千裡,不知去向。臣聞早年《如意冊》被猿神刻於凡間,恐怕已經泄露。望天帝明查!”

寫完之後,奏章立即化為一道光芒,直達上界天庭。

此時玉帝正在淩霄寶殿賞樂,一見之下也是驚怒:“壺天法乃天書秘冊所載,遁甲挪移之術。如今這天書密冊在白雲洞中,有白猿神看守。今被人盜法,合當一體治罪!”

太白金星李長庚出班奏道:“陛下,臣聞妖不自作,皆由人興。今下趙宋真宗,聽信奸臣王欽若,引誘三遍,偽造天書,矯誣上天,欺詐百姓。以此民間方尚妖巫,釀成妖釁。前日宮圍中便有妖狐之異,必主妖狐做亂,天下不得太平。”

玉帝道:“李愛卿所言,那妖人為狐?”

李長庚一頓,他哪裡知道是狐是人,隻不過與白猿神私交不錯,保他一保而已。當下心念急轉,道:“究竟是人是狐,臣也不能確定,蓋因盜天書者乃是蛋子和尚,其人曾設大誓,合有道法因緣,白猿神原無私授之罪。閻王所遇,是他也說不定。”

玉帝問道:“蛋子和尚何人也?”

李長庚奏道:“昔年有優婆女,十二歲出家修行,三十餘年不曾破戒,偶於蓮花塘中,見鴨鵝交感忽動欲心,從此懷孕,一十三月不產。一日在迎暉山下經過,腹中作痛,產下一蛋,棄之水潭而去。有迎暉僧拾得此蛋,送雞巢中抱出一小兒來。從幼剃發為僧,是名蛋子和尚。長成後勇猛精進,一心好道,聞白雲洞有天書秘法,三年辛苦,剛摹得地煞變化七十二條,央老牝狐精聖姑姑辨識其字。聖姑姑有一女,名為胡永兒,與王則有夙世姻緣,所以狐當輔佐為亂……”

PS:感謝55551498打賞評價~~~我應該沒有打錯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