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抹記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04章 關乎人命的建議,紅色莫斯科,塗抹記憶,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945年的最後一天,索科夫接到了烏斯季諾夫打來的電話:“米沙,你最近都待在辦公室裡嗎?” “是的,人民委員同誌。”索科夫連忙回答說:“聽說您去了遠東地區,在得到您的新命令之前,我肯定要留在辦公室裡。”“明天就是新年了。”烏斯季諾夫說道:“你應該回家和家人團聚了,等過了聖誕節再來上班。如果有可能,記得去你的上級那裡拜個年,這樣對你今後的發 展,是非常有幫助的。明白嗎?”索科夫本來就想利用新年的機會,去拜訪朱可夫和羅科索夫斯基這樣的老上級,沒準將來還要在他們的手下工作呢。此刻聽到烏斯季諾夫打算放自己回家, 他立即用感激的語氣說:“謝謝您,人民委員同誌,我會遵照您的指示執行的。”“我可沒有什麼指示。”烏斯季諾夫笑嗬嗬地說:“隻是向你提一個建議而已。要知道,等我從遠東回莫斯科之後,會考慮給你加加擔子,讓你負責更重要的 工作,到時你就算想去拜訪你的老上級們,恐怕也沒有那個時間了。”結束和烏斯季諾夫的通話之後,索科夫叫來了上尉,對他說:“上尉同誌,我剛剛接到人民委員同誌的電話,他讓我回家和家人團聚,等過了聖誕節再來上班 。” “也就是說,您要等到一月八號才上班。”上尉小心翼翼地問:“那我呢,也跟著休假嗎?”“上尉同誌,你本來就是人民委員派來協助我工作的。”索科夫笑著對上尉說道:“既然我都要回家過節了,那你還留在這裡做什麼?還是收拾收拾東西,早 點回家去吧。畢竟元旦是我們最盛大的節日,也是合家團聚的日子。” “明白了,將軍同誌。”上尉點著頭說:“那我今天也先回家,等過了聖誕節之後,再來上班。” 當索科夫回到自己的家裡時,看到阿西婭正挺著大肚子和她的母親一起準備年夜飯,而嶽父巴卡尼澤則坐在客廳的沙發上,一邊抽煙一邊看報紙。 見到索科夫進門,大家都放下了手裡的工作,迎了上來。 特彆是阿西婭,展開雙臂,情緒激動地說:“米沙,你回來了!” 索科夫和阿西婭擁抱時,有意地收著腹部,免得擠壓到對方的肚子,同時關切地問:“阿西婭,這兩天感覺如何?” “孩子如今踢我的頻率越來越高,看來他是急於出來見我們。”俄語中的“他”和“她”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單詞,索科夫聽到阿西婭用的是“他”,便笑著說道:“阿西婭,你就這麼肯定,懷的一定是男孩,沒準是個漂亮的小 女孩也說不定。” 索科夫的話剛說完,旁邊的嶽母就說話了:“米沙,你喜歡兒子還是女兒?”雖然這個問題已經問過很多遍了,但長輩還是喜歡一次又一次地問。索科夫毫不遲疑地回答說道:“對我來說,兒女都一樣,都是我我的孩子,我都喜歡。我 聽到一種說法,戰爭期間生兒子的多,而和平時期生女兒的多。如今戰爭已經結束,和平又重新降臨人間,我覺得阿西婭生女兒的幾率比較大。”誰知索科夫剛說完,巴卡尼澤就在旁邊悠悠說道:“米沙,你好像搞錯了。阿西婭懷上孩子的時候,戰爭還沒有結束呢。要知道,她當時若不是懷孕了,肯定 會跟著你前往遠東,參與最後的戰役。因此我覺得,阿西婭生兒子的幾率更大一些。” “對了,米沙。”阿西婭和自己父母關心的重點不一樣,“你這次回來,能在家裡待多長時間?” “上級給了我一周的假期。”索科夫回答說:“我要等到聖誕節過後再去上班。” “這段時間你有什麼打算?”阿西婭接著問道。“我打算去拜訪朱可夫元帥和羅科索夫斯基元帥,不管怎麼說,他們都曾經是我的老上級。”索科夫對三人說道:“雖然我如今沒有在軍隊裡擔任職務,但出 於禮貌,也應該去拜會他們。”“米沙,你的想法是對的。”巴卡尼澤說道:“彆看戰爭已經結束,沒準哪天又會再次爆發,和兩位元帥搞好關係,將來一旦戰事重啟,你就有機會再次回到 軍隊裡。”“老頭子,你說什麼呢。”嶽母對巴卡尼澤的話似乎不滿意,表情嚴肅地說:“留在莫斯科好好地生活不行嗎?非要到戰場上去衝鋒陷陣,萬一有個三長兩短 ,那阿西婭和她的孩子怎麼辦?” 索科夫正在考慮該如何化解危機時,屋裡的電話響了。 拿起話筒,裡麵傳出了雅科夫的聲音:“米沙,看來我得到的消息沒錯,你果然回家了。”“是的,我已經回家了,是人民委員同誌特許的。他給了我一周的假期,讓我過完聖誕節再去上班。”索科夫簡短地說完自己的情況後,反問道:“你呢,在 家裡還是辦公室?” “我也回家了。”雅科夫說道:“我打算明天上午去拜訪朱可夫元帥,不知你是否願意一起去。” “那真是太巧了。”索科夫得知雅科夫準備去拜訪朱可夫元帥,心裡不禁一陣狂喜:“那我們一起去吧。” “沒問題,我明天上午九點開車過去接你,你提前做好準備。”索科夫來到這個時代這麼久,還從來沒有新年去彆人拜過年,因此對各種規矩並不熟悉,便試探地問:“雅沙,我們去見朱可夫元帥的時候,給他帶點什麼好 呢?”“我聽過朱可夫元帥這裡兩年喜歡上了喝紅酒。”雅科夫說道:“正好彆人送了幾瓶烏克蘭的葡萄酒給我,明天去朱可夫元帥家的時候,就把這幾瓶葡萄酒送 給他,權當是我們兩人一起送的。” “雅沙,謝謝你。”索科夫聽後感激地說:“我正在為送什麼禮物犯愁,你可是幫我解決了大問題。” “沒事,不過是舉手之勞。我們兩人是好兄弟,不用說謝。你記住,明天上午九點,我過去接你。” “好的,我等著你。”索科夫放下話筒後,對阿西婭說道:“阿西婭,我已經和雅沙說好了,明天一起去朱可夫元帥家裡。他手裡有幾瓶烏克蘭葡萄酒,準備送給朱可夫元帥做禮物 ,權當是我們兩人聯手送的。” “需要我一起過去嗎?”阿西婭試探地問道。 “你的身子不方便。”索科夫看著阿西婭挺起的大肚子,緩緩地搖搖頭:“就不必來回折騰了。” 時間來到第二天上午,雅科夫開車載著索科夫來到了朱可夫的住處。朱可夫的住處是一個帶院子的彆墅,門口有兩名哨兵和一名軍官。見到有車子駛過來,軍官連忙上前,把手舉過頭頂,掌心向前,示意雅科夫駕駛的車輛停 下。 雅科夫把車停下之後,搖下車窗,對走過來的軍官說道:“上尉同誌,我們是來拜訪朱可夫元帥的。”那名上尉顯然認識雅科夫,並沒有向他要證件,而是看了一眼坐在副駕駛位置的索科夫,便向後退了一步,抬手敬禮後,向門口的哨兵做了個手勢。看到上 尉手勢的哨兵,連忙打開了大門,讓雅科夫駕駛的車能開進去。 雅科夫和索科夫走進了大廳時,看到朱可夫正和一個穿列寧裝的禿頭男子在說話。 朱可夫見索科夫和雅科夫兩人從外麵走進來,連忙站起身,有些意外地說:“你們兩人怎麼來了?”坐在朱可夫對麵的禿頭男子,本來是背對著門口,聽到朱可夫這麼說,本能地扭頭看了過來。索科夫一眼就認出,這個禿頭不是彆人,正是在烏克蘭主持大 局的赫魯曉夫。 索科夫先向朱可夫敬禮後,又轉身向赫魯曉夫敬禮:“您好,赫魯曉夫同誌,很高興在這裡見到您!”“米沙,”赫魯曉夫站起身,來到了索科夫的麵前,搖著頭說:“上次我給你補充幾萬兵員之後,你幾乎都沒有再聯係過我,甚至連我邀請你去烏克蘭工作, 都被你拒絕了。”“赫魯曉夫同誌,”索科夫想到今年就要爆發第二次烏克蘭大饑荒,境內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餓死。幾十年後,在基輔修建了一個圓形的黑色大理石雕塑,名 為“祖國母親”雕塑,就是為了紀念在1946年被餓死的烏克蘭人民:“我覺得自己的能力不夠,如果真的去了您那裡,沒準幫不上忙不說,還會給您添亂。” “你拒絕了我,但對於朱可夫的邀請,卻絲毫沒有猶豫。”赫魯曉夫皮笑肉不笑地說:“看來在你的心目中,我的地位是根本無法和朱可夫元帥相提並論。”“赫魯曉夫同誌,您誤會了。”索科夫為了避免將來被穿小鞋,特意向赫魯曉夫解釋說:“我已經發現自己的能力有限,根本不適合從事地方工作,所以才會 拒絕您的邀請。如果我有什麼失禮的地方,請您務必要原諒我。” “原諒你可以。”赫魯曉夫慢吞吞地說:“你能給提點建議嗎?”索科夫本來還在考慮,應該如何提醒赫魯曉夫,今年的烏克蘭將爆發糧食危機。沒想到對方卻主動把這個機會擺在了自己的麵前,他便順水推舟地說:“我倒 是有一點不成熟的想法。” “快說來聽聽!”“戰爭雖然結束了,但部隊的複員工作還沒有結束。”索科夫說道:“如此一來,烏克蘭境內的農田就沒有足夠的人手來耕作,假如再遇到乾旱之類的情況, 就會導致農作物大量減產,到時整個烏克蘭的老百姓想吃飽飯都是個問題。”“不會吧,米沙。”對索科夫的這種說法,赫魯曉夫表現得心不在焉:“戰爭期間,情況比現在更加糟糕,我們不照樣能得到足夠的糧食。如今戰爭已經結束 ,難道和平年代的糧食產量,還比不上戰爭時期嗎?”“赫魯曉夫同誌,您可能忘記了。假如烏克蘭出產的糧食,僅僅提供給我們的國家,應該還是沒有多大問題。”索科夫提醒對方說:“但如今的歐洲,有很多國家成為了被我們所保護的國家,他們在這場戰爭中,也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也就是說,烏克蘭出產的糧食,不但要供應全國,而且還要提供給這些被保護國。 如此一來,糧食就會出現短缺,假如再遇到什麼乾旱,導致糧食大麵積減產,就意味著會有人餓肚子,甚至被餓死。”“米沙,你未免太危言聳聽了吧。”但赫魯曉夫依舊聽不見索科夫的意見,自顧自地說:“彆看烏克蘭被德國人占領了那麼長時間,但糧食儲備還有一些,就 算1946年糧食出現大麵積的減產,我們也有能力應付。”“赫魯曉夫同誌,您誤會了。”索科夫為了避免將來被穿小鞋,特意向赫魯曉夫解釋說:“我已經發現自己的能力有限,根本不適合從事地方工作,所以才會 拒絕您的邀請。如果我有什麼失禮的地方,請您務必要原諒我。”索科夫本來還在考慮,應該如何提醒赫魯曉夫,今年的烏克蘭將爆發糧食危機。沒想到對方卻主動把這個機會擺在了自己的麵前,他便順水推舟地說:“我倒 是有一點不成熟的想法。”“戰爭雖然結束了,但部隊的複員工作還沒有結束。”索科夫說道:“如此一來,烏克蘭境內的農田就沒有足夠的人手來耕作,假如再遇到乾旱之類的情況, 就會導致農作物大量減產,到時整個烏克蘭的老百姓想吃飽飯都是個問題。”“不會吧,米沙。”對索科夫的這種說法,赫魯曉夫表現得心不在焉:“戰爭期間,情況比現在更加糟糕,我們不照樣能得到足夠的糧食。如今戰爭已經結束 ,難道和平年代的糧食產量,還比不上戰爭時期嗎?”“赫魯曉夫同誌,您可能忘記了。假如烏克蘭出產的糧食,僅僅提供給我們的國家,應該還是沒有多大問題。”索科夫提醒對方說:“但如今的歐洲,有很多國家成為了被我們所保護的國家,他們在這場戰爭中,也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也就是說,烏克蘭出產的糧食,不但要供應全國,而且還要提供給這些被保護國。 如此一來,糧食就會出現短缺,假如再遇到什麼乾旱,導致糧食大麵積減產,就意味著會有人餓肚子,甚至被餓死。”“米沙,你未免太危言聳聽了吧。”但赫魯曉夫依舊聽不見索科夫的意見,自顧自地說:“彆看烏克蘭被德國人占領了那麼長時間,但糧食儲備還有一些,就算1946年糧食出現大麵積的減產,我們也有能力應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