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不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二章 格物致知,最終武道,武不凡,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精彩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不破不立,破而後立。

因為劉若水的“胡來”,他體內的真氣徹底亂成了一鍋粥,寒冰真氣,葵花真氣,還有五臟六腑之氣都混雜了一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為了一個大雜燴,彼此之間相互融合,不再不斷的衝突,就算是練功出了岔子,以至於走火入魔,都不會有這般嚴重。

劉若水這樣做,自然不是他活夠了,而是想要“破而後立”,在不可能處的絕境之中,找出一道通向先天境界的大門。

對於劉若水來說,《吸星大法》並不是什麼神功秘籍,而是一層難以掙脫的桎梏,若非當初的劉若水實在是走投無路了,他絕對不會修煉《吸星大法》這門後患無窮的武功。

如果劉若水沒有修煉《吸星大法》,那麼他至少有三層的把握能夠突破先天,但他修煉《吸星大法》之後,這個概率反而不足一層。

因為修煉了《吸星大法》之後,他的真氣就不再精純,反而變得混雜無比,有量無質,就好似空中樓閣一樣,雖然好看,但是卻難以再上一層樓。

若非劉若水的手法巧妙無比,將寒氣真氣散於任脈諸穴,將葵花真氣置於丹田之中,讓這兩股真氣不僅相互隔離,又會相互影響,讓它們處於一種動態的平衡之中,他莫說要突破先天了,恐怕直接會做火入魔而死了。

若換成了另外一個人,恐怕就會對先天境界死心了,安心的做日月神教的教主,坐著“千秋萬載,一統江湖”的美夢。

但劉若水卻絕不會因此而死心,事實上,他並不僅僅想要突破先天境界,還想要突破“練神返虛”的無上境界。

對於大部分武者來說,先天境界和練神返虛是完全等同的,先天境界就是練神返虛,練神返虛就是先天境界。

但劉若水卻知道,練神返虛的確是先天境界,但先天卻並不等於是練神返虛。

劉若水通過對查閱大量的武學秘典,以及各種古籍,終於確定,在這個世界上,其實有兩種先天之路。

前人對這兩條路並沒有具體的描述,因此,這兩條路一種被劉若水稱之為“力量之路”,一種被劉若水稱之為“精神之路”。

所謂力量之路,就是利用體內的真氣,由內及外,徹底打通體內的奇經八脈,連接所謂的“天地之橋”,將體內的真氣反後天為先天。成就這樣的先天武者之後,無論是真氣的品質,還是對真氣的操縱能力,都不是後天武者所能媲美的,因此就算是十位後天武者,也不是一位先天武者的對手。

所謂“精神之路”,並不是用自己體內的真氣徹底打通體內的奇經八脈,而是以自己的精神引導天地間的靈氣倒灌於自己的體內,連接任督二脈,形成“先天之吸”,以此突破至先天境界。

而走“精神之路”的武者,則被稱之為“練神返虛”。

對於這個世界上的武者來說,這兩條道路其實並無高下之分,若走“力量之路”,最終就會走向“肉身不朽,可以見神”的境界。而走“精神之路”,最終則會走向“煉虛合道,破碎虛空”的境界,而相比“精神之路”,“力量之路”更具有誘惑力。

但對於劉若水來說,他是一定要走“精神之路”,因為他並不相信,“破碎虛空”就是武道的終點,他還想看看,在“煉虛合道”之上的武道,到底是什麼樣的風景。

“力量之路”雖好,但他就會因此而局限在這個世界中,再難超脫。

如此一來,劉若水麵對的困難無疑是難上加難,幾乎沒有半絲機會。

但劉若水偏偏找到了那麼一絲機會。

不破不立,破而後立。

他故意先修煉“五鍛天功”,再修煉“五損天功”將體內的真氣搞成一堆亂麻,將體內的真氣融成一鍋雜燴,讓體內的真氣的衝突徹底暴漏出來。

這第一步,無意是最危險的,在那一刻,劉若水體內陰陽互逆,五行顛倒,簡直就像得了必死的絕症一般,若非他醫道驚人,又用珍貴的藥物護住了五臟六腑,他已經是一個死人了。

然後,他先修煉“葵花寶典”又修煉“寒冰真氣”,卻是為了初步梳理體內的真氣,將已經被徹底揉碎的真氣初步整合起來,再次分為一陰一陽。

當然,最重要的是“太極拳”,以太極拳中蘊含的“陰陽之道”徹底將體內的真氣分割為一陰一陽,並將暴走的真氣再次歸於自己的掌控。

雖然這幾步都極為凶險,但劉若水最終都挺過來了。

再劉若水將“太極拳”運轉三個周天之後,就安然度過了危險期,隻需要按部就班的修煉“太極拳”,以太極拳引導體內一陰一陽的兩股真氣,連續運行二十四個周天,將自己體內混亂的真氣一點一點的梳理,就能夠走上“力量之路”,突破先天境界,但是等他將“太極拳”運行二十一個周天之後,依然停下了手中的動作。

“終於,到了最後一步了。”劉若水喃喃的說道。

現在,他距離傳說中的“練神返虛”的確隻有一步之遙了。

當然這一步之遙,也有可能是永遠的天嶄。

從一方麵來講,這一步對劉若水來說簡直是易如反掌,從另一方麵來講,卻是難如登天。

“希望,不會出現那種最糟糕的情況。”劉若水暗中祈禱道。

出現意外,那是正常的,劉若水自然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但隻要不出現那種最糟糕的絕境,他都能從容化解。

“格物致知!”

劉若水輕輕閉上眼睛,將精神力蔓延看來,用“精神之眼”來看這個世界。

格物致知,就是劉若水通過陽明先生的“心學”所創的心法。通過對世間萬物的外在表現,去體會其中蘊含的“法”與“理”。

物者,萬物也。格者來也,至也。物至之時,其心昭昭然明辨焉,而不應於物者,是致知也,是知之至也。知至故意誠,意誠故心正,心正故身修,身修而家齊,家齊而國理,國理而天下平。此所以能參天地者也。

按照劉若水的揣摩,“格物致知”心法應該分為四重,第一重為“格物致知”,第二重為“意誠心正”,第三重為“修身齊家”,第四重為“心懷天下”。

按照劉若水的理論,隻要修煉到“意誠心正”的地步,就足以走到武道的儘頭——“煉虛合道”。

由此可見,劉若水的野心到底有多大。

劉若水雖然剛剛修成了第一重“格物致知”,但卻足以讓他突破先天境界了。

劉若水的精神徹底平靜下來,什麼也沒有想,什麼也沒有念,似乎隻剩下一雙“眼睛”,觀看著世界的萬物。

與此相應的是,一股暖流從他泥丸上的督脈直灌而下流至他的脊椎,再經印堂下胸到達至肚臍上的任脈。

隨著劉若水一呼一吸,這股暖流不斷地壯大,洗刷劉若水的任督二脈,將其連為一體。

劉若水沒有絲毫動作,隻是靜靜地“看”,似乎這具身體並不是自己的一樣,任由這股暖流自行動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