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不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九章 武道迷途,最終武道,武不凡,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精彩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如果換了個時候,陽明先生不可能同意,因為日月神教乃是明教的分支,幾乎可以和反賊畫一個等號。

但是到了今天這個時候,他卻不得不同意。

聽到他答應之後,劉若水變得欣喜若狂,若非此時的場合有些不對,他直接會行三跪九叩的大禮進行拜師。

他之所以不惜血本的要拜王陽明為師,不是因為他想當一個書生,而是為了他的武道之路。

他的想法看似好笑,因為王陽明並不是武者,也不懂武道。

但實際上,他的做法才是真正的高明。

武道是什麼?

劉若水應該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他這一世的目的就是為了攀登武道的最巔峰。

但事實上,如今的他並不清楚什麼是“武道”,他所能捕捉到的,隻是武道的一鱗半爪罷了。

古往今來,成名的武者固然不少,但能夠真正明悟武道的人卻是寥寥無幾,數來數去,也不到兩手之數。

禪宗達摩祖師的明白,武當張三豐也夠明白。而了這兩位以外,也就隻有掃地僧,孤獨求敗,慕容龍城,黃裳,鬥酒僧等寥寥數人才能夠明白什麼才是是自己的“武道”。

“道”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永遠不可能不懂裝懂。

張曉自然知道,《太極心經》就是張三豐的“武道”。自從他得到《太極心經》之後,一直在用心揣摩,揣摩它上麵的一字一句,

若是死記硬背,劉若水早就可以講《太極心經》倒背如流,將招式熟爛於心,但他自然不會那樣淺薄,他想弄懂的,隻是“太極拳”中蘊含的武道智慧而已。

可惜的是,他參悟了那麼久,也隻是得到了一點枝葉罷了,並沒有真正理解到“太極拳”的偉大之處。

劉若水雖然“不懂”,但這其實並沒什麼丟人的,因為在當今天下,沒有人真正的懂“道”。

拿風清揚來說,他其實已經是當世一等一的高手,就算是此時的劉若水也不敢輕言勝之。

但是所謂的“獨孤九劍”,隻是獨孤求敗年輕時所用的劍法罷了。

要知道獨孤求敗一共有四柄劍。

第一柄劍是利劍,“淩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

第二柄劍是紫薇軟劍,“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不祥,乃棄之深穀。”

第三柄劍是玄鐵重劍,“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

第四柄劍是木劍,“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

要知道,獨孤求敗到了四十歲之後,才領悟到了“無劍勝有劍”,才領悟出了真正的“劍道”。

而“獨孤九劍”的“無招勝有招”,那隻是“劍術”的極致罷了,距離真正的劍道,差了將近十萬八千裡。

風清揚不行,彆人更是不行,哪怕是“天下第一個高手”的東方不敗直到他死前的那一刻,也沒有領悟出一絲武道真髓。

劉若水雖然自負,但他也明白,和風清揚,東方不敗,任我行這些人相比,他除了眼界更寬廣一些,並沒有太大的優勢。

他雖然有把握能夠踏入先天,但“先天”也將會是他武道之路的終點。

對於這一點,劉若水自然是心知肚明,所以他才開創出“五損天功”這門將醫術和武學融合在一塊的獨門武功,

對於劉若水來說,“五鍛天功”其實並不是結束,反而隻是開始罷了。

成為日月神教的教主之後,劉若水就招募了八方醫生,打算於他們一道,編製出一本“醫典”,探討人體經脈,穴位的作用,徹底走出一條“以醫入道”的路子。

但劉若水並不知道,他在這一條路上麵能做多遠,這畢竟是一條新的路,一條沒人走過的路。

因此,它很可能就是一條死路。

相比於摸不著,看不見的醫道之路,陽明先生卻是實在存在的,他的腳境界卻是真實存在的。

雖然王陽明不懂武功,但劉若水也沒想從他身上學到武功。

他隻想從王陽明身上學到“道理”。

雖然儒道的道和武道的道有極大的不同,甚至應該是南轅北轍,但劉若水隻要能夠明白王陽明的道理,也就能明白武道的道理。

這條路雖然有些曲子,但至少能夠走得通。

劉若水記得,王陽明曾經說過一句名言,“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句話極為的荒唐,但從另一方麵來講,這卻是天地間最寶貴的真理。

而劉若水,就想學會這樣的道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