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衣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被《三國演義》神化的諸葛亮,三國之天龍大帝,銀衣人,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凡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會認為諸葛亮是個文武全才、近乎完美的大人物其實曆史上的諸葛亮並沒有《三國演義》上描繪得那麼完美.在此想向大家介紹一下曆史上的諸葛亮.

《三國誌》的作者陳壽曾對諸葛亮的一生做過評價.稱讚其為“逸群之才.英霸之器”.同時也指出.他“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乾.優於將略”.這個評價是公允的.諸葛亮的一生正是印證了這一評價.

諸葛亮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和戰略軍事家.而非一個優秀的戰術軍事家.下文將一一說明.

一、諸葛亮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

諸葛亮擅長於治國.這在史書中多有反映.在諸葛亮擔任蜀國丞相後.很注意獎勵農耕.減輕賦稅.使農業得到迅速發展.蜀國的絲織業比較發達.很多人家都養蠶織錦.蜀錦馳名各地.行銷魏、吳、成為蜀國財政收的主要來源之一.諸葛亮還注意改善同西南少數民族的關係.加速了西南地區的開發.諸葛亮在治蜀方麵的功績.為鞏固蜀漢政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諸葛亮是一個傑出的戰略軍事家

這一點從諸葛亮的《隆中對》便可所見一二.諸葛亮在出山之前便能知曉天下形勢.為劉備分析立業之道.即先占據荊州.再圖巴蜀.以為安身之地.然後內修政理.外結好孫權.待天下有變.則率軍從荊州.益州同時出擊.那麼霸業可成.漢室可興.這一番見解極具預見性.也被事實所證明它的正確性.

此外.諸葛亮還著有多部兵書.如《諸葛亮兵法》等.這些書中的軍事思想也多有可圈可點之處.由此不難看出.諸葛亮確是一個傑出的戰略軍事家.

三、諸葛亮不是一個優秀的戰術軍事家

這一點或許廣大的“三國迷”們很難接受.因為《三國演義》中記載了太多諸葛亮用兵神乎其神的例子.其實那些例子多為《三國演義》杜撰出來的.曆史上並無此事.

1、火燒博望坡

此乃劉備所為.發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諸葛亮才出山.而且這次戰鬥並無《三國演義》中渲染得那麼大.僅是一場小規模的誘敵戰.另外.據《三國誌》.博望坡之火係劉備為引曹兵入伏.偽裝敗退前自燒營寨而引起的.非如《三國演義》所言先將曹兵引入伏擊圈.後用火攻.

2、火燒新野

《三國誌》中無記載.係《三國演義》虛構的情節.

3、諸葛亮與赤壁之戰

諸葛亮除在戰前與孫權同盟方麵做過貢獻外.其餘無任何功績.赤壁水戰破曹之役乃周瑜一手策劃指揮.與諸葛亮無關.所謂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等事均屬於虛烏有.

4、諸葛亮三氣周瑜

《三國誌》中無周瑜與諸葛亮直接接觸的記載.更談不諸葛亮氣死周瑜.(注:雖然《三國誌》沒有記載諸葛亮與周瑜直接接觸.但由於《三國誌》的作者陳壽受曆史的局限.所記過於簡略.所以並不表示諸葛亮與周瑜兩人未見過麵.但也正是因為《三國誌》沒有記載兩人直接接觸.說明即便兩人見麵也是在非重要的場合)而且周瑜的氣量很大.非《三國演義》描寫的那麼心胸狹窄.至於周瑜的死.則是因病而亡.非有人為之因.

5、草船借箭

《三國誌》中無記載此事.但卻記載了一個與草船借箭相似的事.主人公是孫權而非諸葛亮.時間是赤壁之戰後的建安十八年(時值濡須口之戰)而非赤壁戰前的建安十三年.《三國誌》之裴鬆之注引《魏略》上記載“(孫)權乘大船來觀(曹)軍.公(指曹操)使弓弩亂發.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孫)權因回船.複以一麵受箭.箭均船平.乃還.”據此可知.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本自於孫權的“木船受箭”.

6、征漢中之戰

諸葛亮鎮守成都並沒有參與此次戰役.此次戰役的總指揮是劉備.為劉備出謀畫策的是法正.

7、諸葛亮的北伐

《三國演義》中描寫諸葛亮北伐與司馬懿鬥智鬥勇甚為好看.其實曆史上的北伐比《三國演義》中描繪的北伐要平淡得多.曆史上諸葛亮共五次伐魏.第一和第四次到了祁山.而非《三國演義》所說的六出祁山.北伐大事如下:

蜀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兵出祁山.第一次伐魏.這次伐魏開始時進展很順利.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蜀.關中響震.但由於馬謖失守街亭使得第一次北伐功虧一簣.

同年.諸葛亮第二次伐魏.引軍圍陳倉.糧儘而還.蜀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諸葛亮第三次伐魏.攻取武都、陰平兩地.

蜀建興九年(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伐魏.出祁山.司馬懿率張郃等迎擊.因首戰失利後斂兵不戰.諸葛亮因糧儘退兵.張郃領軍追趕.為伏兵射殺.

蜀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第五次伐魏.進駐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於渭濱.司馬懿斂兵不戰.諸葛亮病逝於軍營中.綜觀幾次北伐.諸葛亮的戰功均不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與魏軍相持不下.糧儘退兵.

8、空城計

此事見於《三國誌》中的裴鬆之注所引的“郭衝三事”.但這件事的真實性值得懷疑.第一.曆史上諸葛亮與司馬懿不曾在陽平交兵.第二.司馬懿既率眾二十萬.又已知諸葛亮兵少若疑其有伏兵.正可設防持重.無退兵之理.第三.諸葛亮用兵謹慎.不可能令魏延等將重兵在前.自己以輕弱自守.由此觀之.此事不可能是真實的.

9、《後出師表》

《後出師表》疑為諸葛亮的侄兒.東吳的大將軍、太子太傅諸葛恪偽作.而非諸葛亮所撰寫.

10、死諸葛嚇跑活仲達

並非諸葛亮遺計.真實情況是諸葛亮死後.蜀軍秘不發喪悄然撤退.司馬懿率軍追擊.兩軍相近蜀軍長史楊儀命蜀軍“反旗鳴鼓.欲向魏軍”.司馬懿自疑而退兵.

綜觀諸葛亮生平事跡.其領軍打仗確非其的強項.隻是《三國演義》的誇大描寫.使人誤認為諸葛亮是個軍事奇才.

其實諸葛亮的才能類似於楚漢相爭時劉邦手下的蕭何.隻是蜀國後期缺少了一個類似於韓信的人物(劉備手下的一名軍師龐統的才能便類似於韓信.可惜在攻蜀之時死於流矢).所以諸葛亮隻得自己掛帥出征.最終無功而返.病死軍中.假如龐統不死或者諸葛亮能得到一個有武略才能的人協助.那麼三國局麵可能會大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