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土豆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百四十二章 整頓亂象(五),我是大皇帝,暴走土豆泥,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高聳入雲般的城牆下,人頭攢動,單劉恒一眼放去,盤踞在城牆下的難民就不下萬數。

看樣子恐怕方圓百裡都已被兵災摧殘得不成人樣,所有人都聚集到了這裡。

“都彆亂跑!”不時有人厲喝,“老老實實的排好隊,一個個登記,否則彆想吃東西!”

“都給我聽好了!我十日城是個處處講規矩的地方,無論做事還是領食物,做什麼都需要發給你們的憑證,沒了憑證就什麼都沒有!”

“我們十日城再善心,財物也不是白來的,想要吃東西沒問題,但必須要做工!彆給我說生病、太老或者太小,在這裡沒用,我們總會發給你們能做的活計,做出多少吃多少!”

“可以說隻要努力,在我們十日城就吃穿不愁,我們都會看在眼裡!若是你做的比大多數人好,你就能過得比大多數人好,並且說不定還能得到成為十日城子民的機會!但同樣的,我們十日城不養懶人,倘若用各種借口試圖蒙混,那你就等著餓死!”

“一句話,好好乾活吃到飽!偷奸耍滑路邊屍!這就是我十日城最大的規矩!都給我記好了!”

熙熙攘攘的難民大潮裡,不時可見一個個身穿盔甲的軍士,朝人群大聲喝喊,儘量用簡潔的話語宣講著十日城的規矩,劉恒聽後暗暗點頭。彆看這些話很糙,沒什麼內涵,但對象是基本都是難民,就講究話糙理不糙,像他們說的這樣人人能理解最好,更容易讓難民們記住,也能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

“十日城還是有能人的。”

無論什麼東西,最重要還是看效果,這樣做事看重實效而不看重台麵的人物,才能稱得上能人,最是難得。

事實果然如劉恒所料,原本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又是如此戰爭重鎮,難民之中原本有所騷動,可是在聽過這些宣講後,人群很快安靜下來,接受兩名十日城軍士的安排在城門下排好了長龍,一個個等候登記,領取個人憑證。

人群的不安和惶恐,就在這一聲聲中氣十足的宣講中被驅散了,一個講規矩的地方,總能讓人很快找到安全感。

劉恒則在暗中觀察這兩個軍士,依稀覺得熟悉,凝神思索了一陣,才勉強有了一點猜測。這兩個軍士雖然身披盔甲,手執兵刃,與他之前見到的刺探們沒什麼大的不同,但細微處似有差彆,仿佛是另一種細分的兵種。而他們手和麵上偶爾能見到一些刺青,才勾起了劉恒一些回憶。

“應該是洞寨的青壯。”

方圓六洞十八寨,那是以前的叫法,如今六洞十八寨無論男女老幼都成了十日城的人,青壯由朱兒帶隊,組成了洞寨新團。當然,這都是以前劉恒還在那時候的事了,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三年多,現在洞寨的人們是個什麼情況,劉恒自然不太清楚了。

“不過,看上去應該混得還算不錯吧。”

從這兩個小夥就能看出,昔日的青澀早已退儘,神色堅毅冷酷,想來在劉恒離開這幾年得到了極大的成長,都成為像模像樣的老軍士了。

劉恒見狀不得不感歎,戰場果然是最磨礪人的地方,見慣了生死,總能讓人迅速成長。

這邊光是和劉恒一同前來的難民就足有上千人,如此排成長龍,隊伍挪動居然從沒停下過,足見十日城處理事情的效率極高。

短短半個時辰不到,排在靠後位置的劉恒就來到了城門下,隔著前麵寥寥十數人,可以見到城門下排開數張桌子,有人在桌後奮趣÷閣疾書,有人抬首詢問桌前人問題,有人在埋頭刻錄著什麼,還有人專門負責搬運文案,分工十分明確,這就是保證高效率的原因之一。

很快就輪到劉恒,一人抬頭細細打量劉恒,就傳音朝身邊負責記載的文官說著什麼,文官邊記載邊露給旁邊負責刻錄的文官看,然後打量劉恒的文官開口問道:“年方幾何?哪裡人士?姓甚名誰?”

劉恒“如實”答道:“姓劉名能,年方十九,月野山獵民。”

負責詢問他的年輕文官聞言眉宇一挑,攔下了要記錄的文官,審視劉恒的眼神顯出一絲銳利,“聽你談吐,可不像是獵民。”

尋常難民都是黎民百姓,通常供不起讀書識字所需的大額花銷,所以很多人鬥大的字都不識幾個,更缺乏膽量,在這些官府中人麵前往往露怯,回答詢問要麼前言不搭後語,要麼吞吞吐吐,絕不會像劉恒回答得如此爽利又有條理。

彆看隻是回答了簡單的三個問題,劉恒的反應卻遠超出大多數難民,自然引得文官另眼相看。

“父母常有家教,讀書認字都能應付。”劉恒張口就來,“打小三五歲父親就帶著我進山,十歲已經能獨自上山打獵,也有把子力氣。”

這讓附近文官都循聲望來,麵麵相覷間,眸光大亮。

“不錯,能文能武,不錯不錯。”不等彆的文官開口,詢問劉恒的文官就搶先道:“我們城中最缺人才,尤其缺你這樣能文能武的,軍中最是喜歡。雖然照說流民出身,需要一兩年時間才能逐步得到本城的信任,但是你這樣的人才顯然可以破一下例,先收到軍中……”

“慢!”

負責記錄的那文官急忙打斷,朝詢問的文官瞪眼道:“這等人才,你軍中缺乏,我官府難道就不缺了?彆忘了難民湧入,官府是最缺人的,到處都說要優先補充官府,怎麼到了實際就全然不是這樣了?”

“你官府缺人,我大將軍府還缺人呢!”這時那負責刻錄的文官也跟著不滿出聲,“我大將軍府竭儘全力供給軍中、官府所需,人數空乏得多厲害,你們又不是不知道,若是還繼續這麼隻進不出,你們過得去自己良心這一道關嗎?”

劉恒一臉愣怔,好像被這情況給嚇懵了。沒想到隻回答兩句話,還沒測試他說的是真是假,又究竟有幾分真本事,這就哄搶起來了。

“軍中,官府,大將軍府。”

實則劉恒早就對他們的爭執留上了心,很快聽出了一些苗頭,“這三方應該就是十日城如今最大的三股勢力。官府想必代表了那位右相王時錦的得意門生曲慈方,這人來頭不小,而且能成為右相的得意門生,能力必然不錯。”

昔年劉恒去右路大軍敘職,曾和曲慈方有過一麵之緣,知道這人的厲害。一麵之後,劉恒因為靈原密令,不得不急於遠走,曲慈方則得到任命,來到十日城做了知縣。想來以這人的背景和手腕,劉衡極難抗衡,被其掌握官府大權,成為十日城中三大權勢之一,也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情。

此外,就是軍隊與大將軍府了,這才是劉恒心覺蹊蹺的地方。

軍隊自不必說,應該就是從百羽團一舉躍升成就的萬羽衛,至於大將軍府,劉恒思來想去,如果沒有太大意外的話,應該就是他“金來”的府宅。

身為萬羽衛真正的統軍之人,大夏“第一奉國將軍”,的確已經有資格獨自開門立府,自立一方山頭了。

然而照道理說,大將軍府和軍方該算作一方才對,軍方即是大將軍的麾下兵馬,大將軍府隻是大將軍居住的宅院,二者怎能分開,成為了獨立的兩極?

“難道說劉衡已經無法像我當年那樣,全權掌握如今的萬羽衛了?”

劉恒皺眉,期望有彆的原因,然而理智卻告訴他,這才是最有可能的情況。

單單這一點細微的發現,就讓劉恒察覺到他離開十日城後,劉衡並沒能如他那樣掌控全局,權勢跌落,竟隻淪為三極之一了,足見劉衡的處境,似乎不太妙。

尤其那負責刻錄的文官,聽口氣似乎出身大將軍府,話中提及“人數空乏得多厲害”,更讓劉恒皺眉。

在這種遠離朝廷的地方,身份很難帶給人想要的權勢,唯獨手上有人有權,說話才能硬氣。

如果大將軍府留不住人才,那就意味著衰落。

劉恒蹙眉思索的當口,三方各執一詞,爭吵引來了一位更高品級的文官注意,喝止了他們的爭吵,待問明緣由,目光也落到了劉恒身上。

“讀書多少?有多大的力氣?”

不愧是三人的上官,總算知道問清楚劉恒真正有幾分本事再說了,劉恒聞言略微思忖,“能識得四千多字,看過的書倒是不多,頂多十來本的樣子。至於力氣,約莫能扛起兩千斤的巨石吧?”

劉恒說的情況,勉強能做個負責讀寫趣÷閣記的普通文官,或者到軍中做個伍長,就是那種說上不上說下不下的層次,他就是想看看這文官會如何安排他。

文官聽後眸光幽閃,繼續審視劉恒片刻,突兀道:“就送去大將軍府吧。”

“可是……”

“這!”

聞言那出身大將軍府的文官如同旗開得勝一般,笑得開懷,另外兩個文官麵露急色,就想爭辯,誰想這位上官一揮袖,淡淡道:“就這樣吧,彆耽誤時間,下一個。”

做出安排後,他竟不想做任何解釋,讓人捉摸不透他這安排背後的用意。

上官有命,不得不從,這時候可不會管你屬於何方勢力,於是無論三人是何想法,終究隻能聽命行事。

拿到了新身份憑證,劉恒得以迎著無數難民豔羨或嫉妒的目光,走上一排長桌中獨留下的小路,“原本還說要想個什麼法子才能混進城,然後再琢磨怎麼混入大將軍府,沒想到瞌睡有人送枕頭,偏遇上這等好事,倒省了我許多手腳。”

至於這背後有什麼算計爭鬥,劉恒卻不太在意,隻要對他有用就成。

像他這樣,因為擁有一技之長而被文官們特意從難民群裡挑選出來的人,其實並沒有多少,至少新近趕到十日城下的兩千餘難民,至今才僅僅挑選出來十三人。

在無數人看來,這十三人未來的命運,將會從此大不一樣了。

而其他難民,也會因為他們所擅長的技能與年紀性彆,分派得到了不同的工作,得到的隻是一個好好工作有飯吃,並且有機會成為十日城子民的許願。

劉恒不再多看那些難民,留心看向同自己一樣被挑選出來,剛來就有幸入城做事的其他十三人。

是的,十三人,在劉恒來到這些人身邊後不久,第十四個幸運兒誕生了。

他激動得麵目漲紅,興奮喜悅溢於言表,朝文官們千恩萬謝,然後飛也似地跑向劉恒所在的地方。當然十四個人裡麵,倒有大半或多或少都是這幅模樣,他們熱切地相互攀談,希望儘快熟識起來。等有人問到劉恒的去向,劉恒照實回答,結果有人麵露異色,有人識趣地閉嘴,很快孤立了劉恒。

“敢情人人都比我更清楚十日城的形勢。”

見狀劉恒有了明悟,再看看十四人裡獨有他與另外一個似喜似愁的男子將進入大將軍府,其餘十二人被軍伍和官府對半瓜分,越發體會到了大將軍府的處境,“真是……讓人意外啊。”

劉恒明明為劉衡留下一片大好局麵,一手的好牌,足以讓他牢牢掌握住整個十日城。為何才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劉衡所代表的勢力竟淪落到如此境地,這究竟是劉衡能力不行,還是對手們太過厲害,就有待劉恒深入調查了。

“劉兄……”

另一個將進入大將軍府的男子同樣遭到孤立,他可沒有劉恒的定力,在人群中頗不自在,就和劉恒找話講,“咱們即幸運也不幸,雖說入了城,分派到哪裡不好,偏進了那大將軍府……唉,隻能再儘快另尋出路了。”

聽他的意思,似乎也知道一些內情,劉恒正準備趁機詢問,恰在此時,卻有三個文官來到了他們麵前。

“要去軍中的隨我來。”一個軍需打扮的文官招呼一聲,數齊人數就先行帶走。緊隨其後是官府的一位文官,同樣點齊了人帶隊入城,直到最後一個冷著臉的文官瞥向僅剩的劉恒二人,皺了皺眉,甩袖就走。

“走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