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二章 君臣交心,大宋布衣宰相,平寬,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太子殿下,萬不可回京,這將關係到你以後的前程。”熟悉權貴爭鬥的國丈爺,嚇得趕緊抱住外孫的大腿,跪在地上老淚縱橫地哀求。
皇三子趙德昌和王繼恩等人也紛紛勸他蒼生為重。但是太子的火氣卻越勸越大。
早就知曉皇長子趙德崇未來的楊帆,覺得大家真是多此一舉。像皇長子這樣的脾性根本不適合做太子,更不適合做君主。
想到自己剛才挨的板子,索性趴在床上一言不發。心說;這皇權禮製真是有意思啊,就算是爺爺輩,也要給親外孫下跪。看來以後,自己要多長心眼,千萬彆在這個上栽跟頭。
“姥爺!你快起來,本宮的脾氣你老人家是知道的。自從娘親十年前過世後,待崇兒最親的非四叔莫屬,不管是真反還是假反,崇兒都要回京向爹爹求情。”
皇長子趙德崇一邊使勁兒把國丈爺李節度扶起,一邊慷慨陳詞道:“太子可以不做,親情不能不要。崇兒再此提前給姥爺祝壽了,三弟你要代我向姥姥問好,記得照顧好四妹。崇兒先走一步,諸位告辭!”
眼見皇長子趙德崇去意已決,國丈爺李節度邊哭邊小聲嘟囔著什麼,卻也不在強行阻攔。眾人更是茫然,這皇家的事情,誰敢多言呢?皇三子趙德昌很無助的把目光投向了楊帆。
此刻楊帆早已被皇長子重情重義的感動,雖然修改的曆史的事情不敢做,但是還是決定給他支個防身保命的招兒。於是故意咳嗽了幾聲,吸引大家注意。
“太子殿下!我有個字想送給你,關鍵時刻可以保自己全身而退。”
“嗬嗬……全身而退?先生不必多慮,假如爹爹連親生骨肉都敢殺,我還活著個什麼勁兒。告辭!”
“……”眾人皆是目瞪口呆。楊帆更是無語,失望地搖了搖頭。心說;和武夫講道理真是對牛彈琴。
月光下,眾人目送一隊輕騎繞著護城河疾馳而去。無不為皇長子的義氣而動容,也為他深深的擔憂。雖說虎毒不食子,但是畢竟是龍心難猜度啊,何況還有燭光斧影的傳說。
“國丈爺!不必太過擔心,太子說什麼都是皇上的親生骨肉。而且老奴伺候皇上這麼多年,他的心思還是知道的。”
“哎!”國丈爺李節度毫不掩飾心中的焦慮,隨口就回了一句天意難測。讓眾人又是一陣沉默。
一個身穿金甲的侍衛校官,趁機上前詢問道。“監軍大人,今夜是繼續趕路還是歇息一宿再走?”
“混賬!沒看到這裡就是前線嗎?今晚本監軍要夜宿石邑鎮,就地督戰。”王繼恩突然朝那名侍衛發火道,隨即又減緩了語調補充說:“還望國丈爺和本監軍一同前往巡檢司,商議鎮州防衛大計。”
國丈爺李節度自是滿口答應了,雖說他的二品官階遠比王繼恩高,但是麵對皇帝身邊的紅人,就算不願意曲意奉承,也要讓三分。何況節度使在宋初就被削弱成沒有實權的寄祿官,他的鎮州兵馬督軍才是正值,正好受王繼恩王監軍節度,人家能用請字,已是特彆關照。
於是,在國丈爺李節度的引領下,王繼恩便和眾將一起騎著馬,借著皎潔的月光浩浩蕩蕩的進城了。
**********************
在行軍帳篷中,皇三子趙德昌正圍在楊帆床邊,有一句沒一句地和他閒聊。
“楊先生是不是算出大哥此番回京凶多吉少?”
“……”楊帆愕然,一時不知道如何搭話。心說;屁股上的傷還沒結疤呢,要長教訓要學會自保。千萬彆在說錯話,免得再惹禍上身。
“先生不用緊張,你看這個帳內隻有咱們兩個了。”
果然,楊帆努力抬起頭朝四周巡視了一圈,除了正在呲呲燃燒的鬆油火把,就剩下眼前這個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主兒。
“凶多不至於,就是他的太子地位以後就不穩固了。”楊帆明白,不和皇三子放點硬貨,他絕不會善罷甘休。
“哦!這樣也好,免得將來傷了我們手足情義。”皇三子趙德昌毫不掩飾地說著,楊帆也從他的眼神中,竟然看到了幾分慶幸。
“難道三大王也想要太子之位?”楊帆覺得自己真是明知顧問,不禁苦笑了一下。但是一笑卻讓皇三子趙德昌誤會了。
“怎麼?難道楊先生覺得本王不配當太子嗎?”
楊帆趕忙回答說:“三大王誤會,這個位子自當是能者居之。”
“那本王算能者嗎?”皇三子趙德昌異常在乎地追問道。
“當然算。”楊帆回答的沒有猶豫,聲音自然堅定了很多。
“那麼現在很想問先生一句,可願意輔佐本王成就大位?”皇三子趙德昌直接亮了底牌問。
“艸!這不是廢話嗎?難道你要老子告訴你,我是專門為了保證你的帝位而來的嗎?”楊帆心裡想著,嘴上卻隻能平淡地回了一句,這是自然。
“隻要先生誠心幫昌兒,以後會不會辜負先生的幫助和支持。”
聽到皇三子趙德昌自稱昌兒,楊帆知道這不但是把自己當親信,甚至更有奉為尊長的意思。頓時受寵若驚道:“三大王太厚愛下官了,真讓人感激涕零啊!不知我何德何能,能讓大王如此看重?”
“一見如故的感覺,還有你料事如神的神通。”皇三子趙德昌回答的異常乾脆直接,開誠布公的態度讓楊帆動容。
“既然大王這麼信任我,不論如何,我都保證大王順利繼承大通。但是我有一個不成之情,還望大王允許。”
“先生隻管講,隻要不是下五洋捉鱉,九天攬月,本王都會答應你。”
皇三子趙德昌也說的異常激動,不經意見引用了他以前看過的一部小說裡的說辭。頓時,莫名地緊張起來,但是這一細節,並沒有被楊帆發現。隻是對這套說辭,覺得熟悉卻又一時想不起不對。
“其實,也不是多難的事情,就是不要讓史官把我記錄到史冊……”
PS求收藏,求支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