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黝黑蝸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四章 孫堅匿璽,三國之任務係統,居然黝黑蝸殼,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傳國玉璽是好東西,不然,古往今來,也不會有那麼多人為了它而爭個頭破血流了。
但是,傳國玉璽能起的作用,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實力不足時擁有傳國玉璽,下場往往會很悲慘。
孫堅橫死,袁術貿然稱帝,最後也落得個咳血而亡的下場。
但是,韓變並不能把這些理由說給潘鳳聽,他隻能板起一張臉,對潘鳳說道:“你照做便是。”
潘鳳苦著一張臉,最終還是照著韓變所說的做了。
小心翼翼地將宮裝婦人推回井中,韓變與潘鳳帶著士卒,匆匆忙忙地退出了這座宮殿。
過了一陣,另外一直軍隊進入了皇宮。
領頭的那人相貌英武,走起路來虎虎生風,正是孫堅。
進入皇宮之後,看著滿目的瘡痍,孫堅不由得一歎:“果然如韓變所言。”
靜立良久,孫堅手一揮道:“與我搭建兩處臨時宮殿,我要祭拜諸位聖人神位,希望列聖能保佑我大漢江山……”
說著,孫堅的一雙虎目之中,隱隱有淚水泛出。
眾士卒應諾,因為手中沒有材料,便去宮闕之中,尋找那些尚算完好的木材。
片刻之後,不久之前發生的一幕再次上演。
“將軍,大殿南部的一口井中,發出了五色毫光!”
“走,去看看!”
將宮裝婦人的屍首從水井中打撈了出來,孫堅雖然為其容顏不腐而驚訝,但他更多的注意力卻集中在婦人胸前掛著的錦囊上麵。
打開錦囊,孫堅發現了小匣子,上麵的鎖已經被毀壞,他很輕易地將小匣子打開了。
因為沒有意識到匣子裡裝的東西有多珍貴,而且他相信自己的士卒,因此,孫堅並沒有讓那十幾個打撈的士卒離開。
自然而然的,孫堅看到了裡麵的玉璽。
孫堅的部下之中,就屬程普的地位高,見識廣。
程普可不像韓變一樣,不認識篆文,拿起玉璽仔細觀看了一下,程普就認出了這個東西的來曆。
“恭喜主公,這……這是傳國玉璽!”程普的聲音有些顫抖:“這八個字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由秦時宰相李斯所刻,用的材料是昔日卞和所獻的和氏璧!此玉璽輾轉反側,方才落入我漢朝天子之手。”
“王莽篡漢之時,孝元皇太後用傳國玉璽擊打奸臣王尋、蘇獻,導致它的一角崩壞了,後麵才由能工巧匠用金鑲嵌了上去,光武皇帝立國之後,傳到了如今,隻是不知為何會到此處。”
“對了,之前十常侍作亂,挾持當今天子與陳留王出走,等回到皇宮,才發現遺失了玉璽。想必是當時情勢危急,此宮女攜此寶出逃,不慎落入井中,不想如今落入主公之手。”
越說下去,程普便越激動,他是孫堅的家臣,然後才是漢朝的子民,忠於孫堅超過了忠於漢朝,於是便道:“傳國玉璽是天子的象征,如今被主公得到,主公將來必定榮登九五!”
孫堅聽了,目光之中,一陣閃爍。
他實際上是一個很跋扈的人,曾經逼死了荊州刺史王睿,但這並不能說明他便有不臣之心。
事實上,孫堅對於漢室的忠誠度並不低。
黃巾之亂時期,他便身先士卒,立下赫赫功勳。
此後區星作亂,他又帶著兵馬,很快便平定了叛亂。
如今他又響應號召,討伐董卓,出力甚多。
此前,董卓還曾經下書信與他,想要和他結為親家。
以董卓的勢力,孫堅的能力,這兩家如果結好,天下諸侯還有誰能抵擋他們?
可是,孫堅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這些都能說明,孫堅對於漢室的忠誠。
可是,孫堅又不得不承認,在麵對傳國玉璽的時候,他,心動了。
這是最正常的反應。
這個時代的人不比韓變所在的後世,他們是很相信命運的。
而傳國玉璽,在他們眼中,就不僅僅是一塊珍貴的死物,而是一個征兆,一個自己將獲得天下的征兆。
他們相信,獲得傳國玉璽的人,就是上天選定的天子。
而且,不是還有這麼一句話麼。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老天給你的你不要,反而會帶來災禍的。
這些理由,都讓孫堅非常心動。
當然,真正讓孫堅下定決心的,並不是這些。
看著那方象征著至高無上皇權的玉璽,孫堅突然想到了今日的所見所聞。
那遍地的屍體,燒焦的房屋,傾塌的宮殿……
堂堂一國之都都落到了這般田地。
孫堅又想到了幾個月之前,剛剛登基沒多久的少帝劉辯,便被董卓廢掉,改立為弘農王,不久之前,更是傳來了弘農王的死訊。
前一任天子被廢,這一任天子又被董卓挾持,棄都城而去……
一個從前就埋藏在心底,但卻連想都不敢想的問題終於冒了出來。
這大漢江山,還有複興的一天嗎?
如果說,漢室不能複興……
當年高祖皇帝不過是汜水一亭長,我孫文台乃孫武後裔,如今又是烏程侯,破虜將軍,難道就不能……
孫堅緊咬著嘴唇,甚至滲出了絲絲鮮血。
良久,孫堅重重地揮舞了一下手臂:“此處不宜久留……我身體不適,想來是連日大戰,受了些傷,討伐董卓的行動就不能參與了,明日我便向各路諸侯請辭!”
“是!”
程普、韓當還有黃蓋,相互望了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出了濃濃的驚喜。
將來,主公若是真得了天下,我等豈不是蕭何、樊噲之類的開國元老?
事關重大,孫堅等人並沒有忘記,囑咐所有在場的士卒,萬萬不可以將此事泄露出去。
在孫堅想來,這些跟隨他已久的士卒都值得信賴,況且他們也和諸侯們搭不上門路,隻要囑咐過後,便不會有問題。
但孫堅萬萬沒有想到,在場的這些士卒之中,就有那麼一個人,是袁紹的同鄉。
這個時代,及其注重同族、同鄉的感情。
李肅說服呂布投奔董卓,便利用了同鄉關係,才能見到呂布。
這個士卒與袁紹同鄉,便意味著,他能夠搭上袁紹這根線。
偏偏這個袁紹的同鄉,功名心有些重。
連夜裡,這個士卒,便偷偷地逃了出去……
PS:培訓結束,長途跋涉,懶病複發,還好,總算克服了懶病,遲到總比不到好。
應該算是好消息的是,因為培訓結束,之後的更新應該能順利一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