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八十二章 無所不用其極,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但是鐵騎軍也有鐵騎軍的好處,會逼迫遼軍展開對輜重的攻防戰。以前沒有攻,而隻有分散退防一種方式,但是有鐵騎軍在,他們的分散退防就會變得非常危險。而如果集中防守,要是沒我軍抓住猛攻一下,遼軍就崩潰了。遼軍這幾年打交道多,都學乖了,一旦他們認為有危險,就會瘋狂進攻,然後斷尾求生。大軍團作戰時,會利用輕騎兵的速度優勢對我們的攻擊部隊形成反包圍。這就是我們為什麼不敢離開對我有利的地形展開行動的原因。因為一旦被反包圍成功,我攻擊部隊很難全身而退。”

“所有的作戰過程中,我們都會避免形成狹路相逢的局麵,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任何謀算都會失去作用,任何武器裝備優勢都不會顯現。狹路相逢勇者勝,這是正確的,那是遼軍和鐵騎軍說擅長的作戰方式,而從大的方麵來說,不是我們的優勢。我們最大的缺點就是人數太少,打不起消耗戰。”

“如果我們補齊了這一環,在這裡用鐵騎軍立下一個定盤星,我們的騎兵師,就有把握斷絕遼軍的所有生計,讓他們連逃都沒有地方可以逃。”

劉銑在沙盤的中央放下了一個戰馬的模型。大有席卷天下的氣勢。

不過他很快氣勢就消失得一乾二淨。

“這個戰略的唯一缺點就是,鐵騎軍不知道最後能夠活多少下來,我完不成王爺交給的保護鐵騎軍的任務。”

眾人都沉默了,當定盤星就要有被人從根拔除的覺悟。

韓令坤慢悠悠地道:“韓某願為皇上,為太子殿下效死。”

鐵騎軍的幾個都虞候都向柴宗誼單膝下跪。

“願為皇上,為太子殿下效死。”

柴宗誼抬手讓他們起身。

劉銑等幾個參謀都垂著眉頭不吭氣,因為在他們心目中,為國捐軀是可以的,為高繼衝犧牲,那是為了這個國家的百姓,為了高繼衝對他們的情誼。但是要讓他們為一個並不了解的君王犧牲。那還真是說不出口。

高繼衝笑道:“情況沒有那麼複雜,劉參謀長是站在最穩妥的方麵,從單純的軍事層麵考慮。所有的這些問題,都可以在沙盤上多演練幾次。把各種因素都考慮進去,總有解決的辦法。不過實際上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戰爭完全可以用政治來解決。張永德攻打淮南,有屠殺百姓的行為。趙匡胤打湖南還好,進南漢用了最容易失去民心的辦法。相對起來。河東之地,最後實際是以與北漢軍隊和解,太子推廣農業收取民心最為快速和穩妥,損失也最小。燕雲之地,遼國在遼周邊界聚集有大軍,想要和解是不太可能。但是在我們這一側卻是可能的。”

柴宗誼道:“願聞其詳。”

高繼衝笑道:“其實很簡單,以前皇上怎麼做,太子殿下還是怎麼做,拿下郡守府,殺掉不願歸降的人。將一些願意歸降的人留任,不出動地方利益,打擊契丹勢力。而不要像我們一樣從地方治理開始做起。如果是這樣,騎兵師要做的就很簡單,乾掉那些主政的人,趕走契丹人就行了。”

顯德五年五月一日,柴宗誼率五千鐵騎軍突襲乾州,乾州知府降。在顯州的遼軍馳援乾州被伏擊,八千遼軍好像憑空消失了一般。遼軍震動,因為這是渤海軍隊的做法。

五月十日。柴宗誼帶著五千鐵騎和五千步兵兵圍顯州,馳援的成州節度一萬遼軍再次消失。這導致其它各隻遼軍都縮了回去。五月二十日,堅守了十天的顯州開城投降。

韓令坤的乘機擴軍,手裡的軍隊迅速膨脹了五萬。

而遼州邊界。柴榮親帥六十萬大軍全線進攻,一路上的州縣望風而降。

古城縣,改成了醫巫閭縣,高繼衝並沒有到前線去,而是在在大靈河沿岸開設了幾個難民收容站收容難民。

前線交給了敬梁和劉銑。而趙挺帶著一半的參謀留了下來,處理各處來的情報。呂岩和白氏也到了古城。吳夏到了信州。這是充實大鮮卑山一線移民點最佳的機會。

呂岩和白氏到古城當然不是為了保護高繼衝。五月二十日,就在顯州投降的那天,遼國上京,南院樞密使蕭思溫的府中,十歲的耶律賢和六歲的蕭燕燕被劫持,劫持的人並沒有刻意隱瞞行蹤,吸引耶律璟派軍追殺。但是派出去的人一個個落入了精心設計好的圈套,無一幸免。楊繼嗣和李燕兒帶著一批人彙合四團的一個連,就這樣大搖大擺地把耶律賢抓到了秦州,之後又送到了長春州。

五月三十日,高勳帶著兩千漢兵叛出遼國,聲稱要追隨耶律賢。高勳順利到了秦州,不過部隊被解散,隻留了兩百人,有高勳帶著成為了耶律賢的護衛。

六月,耶律賢、蕭燕燕帶著高勳和兩百名護衛乘坐火車到了古城。

成州節度就投降了,成州節度蕭桓把一萬遼軍交給了柴宗誼後,也帶著兩百人跑到了古城。蕭桓,是蕭思溫幼弟,蕭燕燕的叔叔。

原本還在相持遼國北部防線眼看著要崩潰,遼軍打不過六十萬大軍的柴榮,難道還拿不下隻有幾萬臨時拚湊的柴宗誼的軍隊。況且柴宗誼是大周太子,要是抓住柴宗誼,遼國極有可能轉危為安。於是遼國的精銳皮室軍出動,並召集了近二十萬騎兵,開始了對已經移軍成州的柴宗誼進行圍剿。

柴宗誼留在了成州,而韓令坤帶著五千鐵騎兵迎擊遼軍。

憤怒的蕭思溫趕到了中京,但是憤怒的他知道,遼軍的主要對手並不是鐵騎軍而是隱藏在鐵騎軍後麵的渤海的軍隊。

蕭思溫放棄了南線的防守,持續增兵北線。他采用了大軍緩緩推動,步步為營的辦法,每一支部隊都超過五萬人,但是所有的部隊都不聚集在一起,但是又可以相互照應。北線的軍隊很快就翻了一番,達到了四十萬人。

而韓令坤也是狠人,區區五千人,竟然敢毫不掩飾地在遼軍麵前緩緩而退。要知道,任何一隻遼軍都是他的十倍。

遼國南線,因為蕭思溫的撤軍而快速失陷。高繼衝擔心的事情果然出現了。柴榮拿下了遼國的南京,但是瘟疫開始蔓延,不是傷寒,而是可怕的小水痘。

蕭思溫是那失陷的這上百萬的人口作為賭注,要與柴榮同歸於儘。

六月中旬,柴榮終於頂不住病倒了,可是他留在南京就是不宣布回師。六月下旬,張永德、李重進趕到了南京。抽掉了精兵十萬,李重進、趙匡胤、符彥卿、折德扆領軍從平州、萊州一直打到了錦州。

被壓到了極點的遼軍開始在蕭思溫的指揮下反撲,戰爭到了極其殘酷的階段。

(未完待續。)

如果您中途有事離開,請按CTRL+D鍵保存當前頁麵至收藏夾,以便以後接著觀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