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一章 世俗變化,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cpa300_4();從金德縣往北,信州以南,興州一帶,是人口最渤海郡人口最稠密的地方。

旅順大連複州一代雖然發達,但是畢竟地形有限,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沿海,可是因為沿海都作為濱海濕地保護起來,所以實際上人口也是在合理範圍內。

興州不同一代不同。最早就是渤海國的核心區域,遼國滅渤海,建立東丹,把這裡的漢人遷走,但是城池是遷不走的,這裡這裡光大城就有七個,有城牆的縣城有十多個。當初劉*就是把所有的兵力全部收縮到了這一地區,才換來了吳夏給劉*一個機會。也讓原東丹官員有一個安置。

不過隨後,這一代的農牧業產業就夠開始調整,農業人口沒有減少,但是因為采用精耕細作,農墾麵積縮小了。又因為畜牧局限製了草場畜牧的數量,所以很多牧人也轉為了農耕定居生活,不過在本地肯定不行。這些人分散到了各地,其中相當一部分作為骨乾分配到了大靈河和大鮮卑山一代。

這是第一次人口分流。第二次人口分流是為了補充信州和黃龍府的人口。遷走的人很多,不過補充進來了一些登州和新羅的人口。第三次是長春州的建設,幾乎抽走了一半,後來補充的人口就很雜,新羅高麗和各國招募來的人。不過這些人是男人多,女人少。大部分都在一些工廠工作。糧食加工、皮革加工、食品、紡織和手工業產品是這裡的主要產業。

這裡聚集千山和金德不遠,千山的采礦,冶煉和民用五金,機械製造已經初具規模。所以這一代的工廠的已經是半機械半手工,和旅順大連機械化相比要差一些,但是在這個時代,卻已經超出其他地區太多了。

不過總的來說,這裡的人口是呈現一個減少的趨勢。

一些縣城大半已經荒廢,崇信縣就是這樣的一個縣。這個縣現在隻設了一個鎮,歸屬於同州縣管轄。

鎮長是以前東丹軍的一個偏將。祖輩曾經是鬆漠都尉,娶的大唐郡主,之後陸陸續續都有大唐貴女嫁進來。所以他們的家族都是李姓。

“崇信縣以前算起來隻有五百戶,如果按照以前的丁口計算方法。不超過一千丁。不過實際上一個大戶人家,家裡的奴仆和莊戶,怎麼說也有千兒八百的。小戶人家也有幾十口子人。”

李鎮長帶著高繼衝參觀李家的老宅,這裡有很多建築都是大唐是修建,光李家一家就差不多有兩條街道了。

他說的這種情況其實非常常見。這是朝廷對世家的一種優待而默認的特權。不僅是遼國是這樣,中原也相差不遠。

“以前這裡都是李家的人,不過現在很多地方和政府參股,變成了工廠。隻是工人都是外來人,他們也要在這裡安家立業了。”李鎮長還是對自己的家族的“沒落”而感到惋惜。

“那些老家人都走了,他們有了自己的土地和產業,年輕一輩人留下的也不多。濟州,登州,長春,定遠和高麗。都分散了。”

高繼衝笑道:“他們總有自己的生活,以後會開枝散葉,這是好事。”

李鎮長點頭:“是好事,隻是沒有以前那麼熱鬨了。”

崇信鎮其實新房子並不多,隻是在老宅院的基礎上進行了改擴建。風格還是沿用過去的風格,因為來的能工巧匠很多,以前的木匠,泥瓦匠在新來渤海的人中,那是極為常見的人。以前被推得地位很高的這些工匠,在渤海其實就是普通人。所以改建的房屋都非常精美。

而以前的棚戶區早就變成了菜地或者乾脆就是大片的農田。

幾乎沒有分散居住的人。通常的情況下都是七八家居住在一個大宅院裡。而一些工廠的宿舍,也都是三四層的樓宇。

街上沒有什麼商販,都是工廠的收購點和銷售點,小作坊也是有的。也有酒樓和茶廝,但是都是“關門”做生意,很少有迎街門麵。街上的行人都是工廠裡上班的年輕人,見到李鎮長都會打招呼,也有人會疑惑地看高繼衝一行人。

自從狐媚當了先生之後,就教了眾人偽裝術。換一些普通的衣服,簡單畫一個妝,效果還是十分明顯的。現在高繼衝也敢隨意地走在大街上了。

“我看這些小夥子對您都很尊敬,也不算冷清吧。”

李鎮長嗬嗬笑了。

“這些小夥子指望我給他們找媳婦呢,還不客氣點。他們年紀輕輕就從家裡出來,住在廠子裡的宿舍。如果找了同時工人的女孩子成家之後,就不一定會去種地了。”

“這樣想的人多嗎?”高繼衝問。

一般來說,這個時代的家庭觀念非常重,不會放兒女成家後脫離家庭。對土地也看得很重,所以如果有兩口子做工,成親後必然有一個會回家繼承自己的土地。如果有幾兄弟,就算是某個兄弟兩口子都不在家,也會把屬於他的那一份土地給留著,了不起就是大家幫忙種地就可以了。因為政府是按照人頭來分配土地的,人多自然土地就多。

“不算多,都是一些老莊戶人家的子女,家裡兄弟姐妹多,種地多他們不算多,少他們不算少。新來的那些人不敢這麼做,因為做工薪水不算高。也不是全年都有事情做。”

以農業為基礎的工業,如果不是規模化,就存在這個缺點,再加上,渤海的工業品價格並不高,所以一般都是季節性很強的產業。

“不過不多不多,也是有的,集中到了鎮上,也有百十號人。”

李鎮長年紀其實不算大,四十多歲,可是在以前這要算是老齡人了,因為絕大多數的人,壽命隻有五十歲左右。他已經經過了好幾次改朝換代,所以心態也是蒼老的,話語也就多了一點。

“街上好像很少有牧人。”高繼衝問。

“是啊,我們這裡的牧人不多了,真要野味,就出去打就行了。牛羊都養在自己家裡,外麵猛獸太多,出去總會有損失。所以慢慢遊牧的人就不多了,很多人去管理所當管理員去了。放羊也是放,現在還能放狼呢。”

高繼衝想了想,笑道:“這也是一個辦法。你們這裡養了羊駝嗎?畜牧局不是正在推廣?”

“有的,不過拿東西太嬌貴。羊駝毛倒是不錯。”李鎮長一看就對羊駝不是很感興趣的樣子,語氣中明顯帶著敷衍。

“就是綿羊現在養的人也不算多,山羊容易伺候,就是遇到野獸,也能夠自保,最差也能跑回來。”

高繼衝點頭。

李鎮長解釋道:“要說做衣服,現在棉麻蠶絲各種野獸的毛皮,隻要有心,做出來的衣服實用好看,不差那麼一點毛。隻是如果廠子裡能夠買小型的混紡機和織布機就好了,這樣加家裡就能自己做。前一段時間做出來的榨油機和果汁壓榨機就很好用。”(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