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三章 虛晃一槍,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cpa300_4();霍爾德與主習星曆、農業、醫學以及建築規劃設計的幾個祭司留下了,剩下的都搭乘商船返回東土,他們已經決定要建造自己的大型船舶從奢比屍和琉球兩個方向進行通商。︽頂點小說,祭司團在東土勢力龐大,足以讓往來變成現實。
他們也要把女真人東進的消息傳回去。阿留申和阿莫斯人雖然不被這些大部族待見,但是眼看著族人被侵略甚至屠殺,他們也不能不管。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土已經走得太遠,而他們不但原地踏步不說,還在往後退,他們認為的神兵,也隻不過是渤海王隨意贈送的小玩意兒而已,中土的人已經掌握了雷電和水火的力量,那是真正的神力。所以東土必須派人回歸故土,來學習這些東西。
“我們的族人能夠吃苦耐勞,如果允許,還請在築路人中,為我們留下一點位置。”
這是瑪雅國的祭司向高繼衝請求的一件事情。瑪雅人在建築和規劃上非常有經驗。
“可以,不過宜派最好的年輕人過來,也許我們能夠把道路一直修到白令海。”高繼衝提了要求,並畫了一個很大的餅。
東土東安大部落聯盟,或者叫做東安國,其語言文字、建築與藝術就算是過了兩千年,仍然和中土非常相近。越往南,融合的本土民族人數越多,差異就越大。霍爾德與教育司的幾位文學博士已經動手將東土文字儘量還原到最原始的形態,結果證明其字形字意與鐘鼎文字和上古甲骨文差不多。隻不過祭司們經過了千年的演變,出現了很多不同於中土的分支,現在需要把兩邊的文字進行統一起來。
東土的文字太複雜了,要想讓老百姓會讀會寫,簡化是必須的,所以霍爾德默許了兩位博士把符畫換成了字符,並允許把意思相近。字形相近的字合並為一個字。不就是多幾筆少幾筆的事情嗎?
這個工作進行的速度很快,畢竟同根同源。所以羊皮書的翻譯工作也進行得很快。
東土文化除了文字以外,因為文化隻由祭司集團掌握的關係,都是朝著艱澀方麵在走,比如數學,雖然也是類似於天乾地支數字,但是他們刻意地把屬於夏朝的兩個有貢獻的王給去掉了,所以他們隻有二十個數字。數學的進製從四進製,發展到五進製,六進製和十進製的時候。中土就停止了,頂多六六相合和十與十二相合形成六十四卦和天乾地支紀年係統。在計量時也用十六進製,不過在算學上基本還是以十進製為主。
而東土因為要計算星曆,認為十進製不夠用,十六進製也許還大差不差,他們直接發展到了二十進製。不過也許不夠簡便,但是他們的算學水平還是非常高,已經用上了二元甚至三元方程。
東土一樣用太陽曆和太陰曆。隻不過東土太陰曆一年為十三個月,每月二十天。全年二百六十天;而太陽曆一年十八個月,每月二十天,另加五天忌日,全年也是三百六十五天。每四年加閏一天。他們把太陰曆叫做舊曆,實際上是夏曆以前的曆法。把太陽曆叫做新曆,殷商人沿用了夏曆,但是因為天文觀察不夠準確。一年十三百六十六天。東渡之後,殷商人恨死了夏人,他們又回到了舊曆上麵。但是舊曆確實不能指導農業,所以在舊曆的基礎上又重新增加了五個月。其本質還是舊曆。
霍爾德本來還為東土測定準確的回歸年而得意,但是他發現,其實中土很早就發現了這個小誤差,並修正了過來。
而一個比較奇特的事情就是,窟悅和蝦夷人居然也是用著隻有二百六十天的古曆,古月雖然知道太陽曆,但是巫師和族人都不用。
為了更好地校準一年的時間,東土還長期觀察和計算了月亮和金星的回歸周期。並計算出每隔三萬七千九百六十天,地球和太陽及銀河中心便會在一條直線上。
好吧,高繼衝隻能說這些祭司們是成天吃飽了飯沒事乾,閒的。他們非要把簡單的事情弄得極其複雜不可。文字是這樣,曆法也是這樣。這是寧可要先祖的草,不要夏人的苗啊。
好在兩千多年過去了,除了這些祭司和部族族長在古老的典籍上知道這些舊事,普通人怕是連中土在什麼地方都忘了。
不管怎麼說,霍爾德算是把天文館給帶起來,並帶來了大量的觀測數據和資料,比從司天監那裡得來的觀測資料還要多。彆人兩千多年沒斷過,我們這邊戰亂不止,很多資料都沒了。
東土的藥典也為本草經補了上百種藥物。特彆是其中對於仙人球科植物以及歸納樹的記載非常有用。高繼衝覺得這個歸納樹很可能就是金雞納樹,治療瘧疾有奇效。
雖然瑪雅人請求派人過來幫助渤海修路並準備“偷師”,但是這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到的。
樂浪和帶方人因為適應能力還是要強一些,被派往了東丹郡。而每天從四大港口彙集來的勞工則進入了高麗的兩條直道修築工地上。其中半數是日本人,半數是其它國家來人,淮南和外逃的吳越人居多,沒有適應期把他們送往北方,保障措施做得再好,恐怕也會有損失。樂浪和帶方也在這個過程中快速換血,隨著高麗王族和地方豪族被逼出逃,這裡的民族意識已經淡化。隻是,除了蒙學以外,總理府依然派不出治理地方的人。兩個郡,這一年的春天,隻分過去了一百多人的師範生,都用在了蒙學上。兩個郡還處在軍管狀態。
但是有些擴張是很難避免的。
二月底,柴榮到了長沙府,邊軍和廂軍調動頻繁,南唐與大周邊境摩擦不斷,戰爭好像隨時會爆發。
而遼國,從大小靈河到饒樂水等大小遼河上遊再到混同江,迎來了從渤海方向回來的大量獸群,還有尾隨著獸群而來的狼群,豹群等等猛獸。這些獸群比以前更加強壯,更加機警,更加難以對付。它們對獵人保持著極高的警惕性,似乎這些野獸也都被渤海人給教壞了。
一些小部族被這些野獸逼得加快了向北遷徙的速度。
今年獸群到來似乎比往年大不相同。以前他們不會距離渤海邊境太遠,受到驚嚇會馬上往渤海境內跑。但是現在獸群的活動範圍加大了,數量眾多。而當牧人們準備圍獵時,渤海的騎兵出現在了他們附近。
遼國很快就知道,這可能就是渤海刻意製造的入侵行為。
遼國大為緊張,因為在冬天的時候,他們就察覺到渤海王邊境線上增兵了。遼國在與室坊和劉胡一聯係的時候,發現兩個人都不在信州,而是去了黃龍府。當他們趕到黃龍府的時候,兩個人又到了長春州。趕到長春州,他們又跑回了信州。總之,就是躲開遼國的使者不見。遼國沒有辦法,開始組織大軍北上邊境備戰。
到了邊境,卻發現那些獸群不過是比平時跑的遠了一點而已。軍隊一來,都跑回了渤海境內。渤海騎兵也有,但是他們沒有過邊境線。
很快南邊的消息傳來,大周的禁軍動了,北漢的邊境被全麵突破,攻擊北漢的大周軍隊達到了五六十萬之多,全部是精銳,火炮也拉上了戰場。蕭思溫聽到這個消息時就知道北漢完了,這又是聲東擊西。同樣的戰略玩了兩次,還都成功了。
北漢不能不救,雖然明知道已經來不及,但是遼國的精銳皮室軍還是開拔,增援太原。(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