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一章 大奸似忠?,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cpa300_4();“大奸似忠,渤海王也。”

蕭思溫避開耶律賢和隱藏在官員中的耶律屋質歎了口氣道。

耶律屋質看著一臉興奮的耶律賢也歎了口氣。耶律賢不僅是為了自己被放回來高興,還懂得獲得了那些種子而高興,並且很認真地對耶律屋質說他一定不做昏庸和懶惰的人,說長大了跟渤海王一起去打西域。

跟著的很多大臣都想說什麼,但是都說不出口。他們能說渤海王說的不對嗎?如果說契丹是契丹,漢人是漢人,那麼遼國就失去了一統中原的正統性。這也是當初遼太祖阿保機給自己取名為劉億的原因。也是人皇王叫做劉倍的原因,甚至是耶律*兄弟現在明確改為劉姓的原因。契丹人能夠和燕趙齊魯人一樣納入整個大漢民族,難道不是遼國自稱為北朝的原因?

雖然這個北朝隻是遼國內部現在說說而已,但是現在被渤海王直接拿到明麵上說,甚至說遼國也會出神龍天子這個認識並不為過。他們還能說什麼?

“這些種子,我們想要大規模種植,至少需要兩到三年,而大周明年就可以了。我們再努力,也要晚一到兩年。可是渤海王就用這些種子把我們最有前途的王子收買了,弄不好還包括我家的小女。”

蕭思溫心裡說不出的滋味,怎麼想怎麼不好受。

耶律屋質卻搖頭:“難道這渤海王真的沒有野心?”

蕭思溫也搖頭:“我看他不僅有野心,而且野心不隻是在中原。渤海王一直在東擴,現在滅了高麗,聽說東征到了東土,這還算沒有野心?”

耶律屋質道:“東土來的良種產量之高已經有了確定的消息,可是渤海獲得了最多的良種,但是你看見有多少種植的農戶了嗎?”

蕭思溫和耶律屋質搞不懂。

其實大周的群臣也搞不懂,柴榮得到的渤海的回答是:這是為了避免自然災害和保持土壤肥力。

孫睿永不以為然,如果真是這樣,東土就不會大規模種植了。這件事反過來。似乎在說明渤海王雖然掌握了國之重器,但是並沒有異心。渤海王給了遼國部分良種的消息也傳到了開封,高繼衝對耶律賢說的話同時也傳了過來。很多人都罵渤海王是典型的宋襄公,迂腐之徒。連馮道都說渤海王是讀書讀呆了。隻有柴榮皺著眉頭沉默不語。

不過這些都已經與渤海無關了。

到了年底。渤海的老百姓還在交公糧也就是農稅,不過這個農稅除了可以交糧食以外,還能上交臘肉,飼養的豬肉和打獵的野獸醃製的臘肉都可以。這幾年除了繳納農稅以外和自己的口糧以外,農家還會有一部分富裕的糧食和肉食。政府和加工廠都是收購的。或者可以在加工廠的銷售點直接換取一些工具和工業品。

人們還是習慣於以物換物。貨幣不是說沒有。但是似乎人們並沒有把貨幣當回事。

因為老百姓的生活好過了很多,為了減輕王府對教育補助的負擔。學校開始不再負責學生的筆墨紙張的費用,但是課本和教師的薪水還是要承擔。由於很多中學的學生在外實習的時候,已經能夠獲得一定報酬,所以中學的學生其實還是不用家長負責。

所以總的說來,家庭的負擔也不是太重。

因為有了閒錢,所以很多家庭開始準備新建房屋。房屋采用的磚自己燒製,木材需要向林業站申請。但是水泥、玻璃等等還是需要購買。由於大家都住在一起,準備早的人家已經開始翻新房屋,大家都相互幫忙。

他們還是按照以前的格局。幾戶圍成一圈,外牆用磚石和混凝土,很厚。外牆上的窗戶都很小,以前隻是一層樓加上一個閣樓的高度,現在都是兩層以上了,畢竟很多家裡都添了丁口。

院落之間的小巷都很窄,有些院落在二樓還連通在一起。真正進出的道路是在村落的內側。這樣的布局主要是為了防禦而設置的。房子除了外牆,立麵是半磚石半木質結構,門窗開得很大,窗欞都雕刻有花紋和圖案。玻璃是用上了。隻是高繼衝覺得其實用不用沒什麼關係。用窗戶紙似乎也不礙事。

二樓以上就都是木質結構了。為了怕失火一燒一大片,所以一家和一家之間都有高高的防火牆。

這個防火牆其實不僅是防火用,也是防禦攻擊的一部分。因為是北方,所以就算是用了瓦。屋頂也是用椽檁鋪滿,上麵鋪上三合土,有些還加上了水泥。然後上麵才蓋上瓦片。所以這樣的屋頂非常堅固,瓦片不會脫落,踩上去也不容易破碎。所以老百姓都喜歡在屋頂曬東西。

這些房屋用的木材數量不少,所以不是每家都能一次性申請道足夠的木料。建房自然就有先有後。

渤海的村落。除了可以要防止敵人進攻野外,還有防禦野獸的功能。

院落之間狹窄的小巷,雖然說是提供平時人們出入,但是要是敵人在這裡出現,就會有很大的麻煩,恐怕連你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院子裡的樹木,村子裡的樹林,竹林等等,都有一些講究,其實都與攻擊防禦有關。

不僅是農田被幾乎密不透風的刺籬笆包圍著。村落裡麵的水井,養殖場、小型的加工廠、曬場等等都位於村落的中間。老百姓家裡的衛生間,廁所都與村落中間的一個個沼氣池相通。

如果大一些村落,蒙學,衛生所,加工廠的收購點也在村落的中間。

如果你單純從外麵看,完全想不到裡麵會容納了這麼多東西。一個村落其實更加像一個堡壘。而現在這個堡壘在增高,裡麵的花樣在增多。

高繼衝是跟著加工廠的運輸隊一起走出這個大型的村落,也是一個大型農莊。走出牌樓的時候,如果不是聽見裡麵叮叮當當敲打的聲音和人們扛木頭,夯土的號子聲。還真看不出來裡麵在做什麼。

遼河平原,因為遼軍一年前大規模的進攻,對於村落的建設更加謹慎。這一次,遼軍要進來,恐怕就會收到節節抵抗,而不是像一年前那樣不得不被迫撤離。

問題還是存在的,那就是現在的人口還是偏少,一個村落和一個村落之間相距非常遠,牧場的麵積還是占了絕大多數。平原上還有不少湖泊和濕地。靠近南邊,好近海的地方,很多野生動物散落其中,食草動物在緩慢向東遷徙,而食肉動物尾隨著它們。很多動物是從遼地過來的。

它們在遷徙的過程中,會被食肉動物和人類的獵殺,進行自然淘汰。因為如果不這樣做,當它們集中到東海海岸線的時候,就會泛濫成災。

一隻七八個人的管理員隊伍正騎著馬在獸群中馳騁。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獵取其中的老弱殘病,而把強壯的動物們留下來。

“他們一定要獵殺那些不好的鹿嗎?這樣的鹿肉好吃嗎?”

符金定眼看著管理員略過一隻高大健壯的雄鹿而殺死了一隻老得快掉毛的鹿,不禁撇嘴。

這是狩獵的季節,其實不止管理員在狩獵,一些老百姓也組織了狩獵隊。

“這是促進鹿群更加強壯的一種方法,所有的獵人都會保證鹿群中的鹿保持一定的數量。低於一定的數量,明年鹿群就會大量減少。而隻要保證鹿群數量,肯定是要留最好的鹿啊,怎麼可能會殺死它們呢?”高繼衝笑道。

趙挺笑道:“明年開春,這些動物返回來的時候,遼人怕是有些糟糕。”(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