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一章 東土殷人,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cpa300_4();好在葬禮過後,會見客人是在高世清的莊園裡進行。

渤海王沒有王者的威儀的傳說被證實,他對每個人都平等看待,迎接的宴會和鄉下辦酒席差不了多少。

宴會完了,高繼衝和王婉容帶著柴宗誼花了大量的時間和艦隊艦隊長,船長甚至船員,商人慰問和談話。並親自在莊園門口把這些人送走。

這是很吃力和繁瑣的事情,看著渤海王和王妃、大皇子對一千多人一次次地敬禮還禮。範質等人都覺得累了。

大皇子是個傻小子,看著渤海王怎麼做,他也照著做一遍。看得出來他累得不行,但是還是堅持著。侍衛們隻能在一旁看著。整個大周,不管是官員,還是王爺皇子,大概隻有他能夠做成這樣。

而且看得出來,柴宗誼對年紀比自己略小的高繼衝是真的當先生看待,非常尊重。這種尊重不是表麵上的,而是發自內心的。

“唉,也許皇上說得對,隻要太子在,就是忠臣。”一個禦史輕輕對範質說。

“這麼看,太子在還不錯呢。”另一個禦史也輕聲道。

範質哼了一聲:“現在皇上還沒立太子。”

範質看了一眼孫睿永,發現孫睿永臉上有些鄙夷的神色。是的,朝中看不起大皇子的人太多了。現在大皇子對渤海王這麼看重,到時候登基,渤海王那是什麼地位?還有其它人活路?偏偏這個大皇子非常固執,不肯有一點點機變之心。從這點看,他就不是皇者之才,當一個賢王還不錯。

“四皇子現在隻有兩歲,其他皇子都沒了。大皇子如果不是十分不堪,立太子沒有什麼不好。”

範質閉上眼睛,皇上大概就是這個意思,認為柴宗誼也許開拓不足,但是守成有餘。這也是為什麼皇上一直讓高保融帶著兒子的原因,因為這兩個人非常相似。高保融不是領兵打仗的人才。但是內政上麵,雖然有南平王妃梁氏的功勞,但是毫無疑問,舉國之內。超過他的也沒有幾個人。

皇上沒有現在立太子的原因就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太子妃。

這個太子妃不好找,有柴皇後、符皇後、南平王妃、渤海王妃這樣的賢後賢妃在前麵,皇上對太子妃的要求可以說高到極點。就是範質看了看自己家的幾個閨女,也覺得拿不出手。

總算送走了眾人,高繼衝帶著留下來的趙翔和幾個船長和美洲部族的族長走過來。很隨意地找了位置坐下。

“這位是大周宰相範質。這位是戶部侍郎孫睿永,這位禦史中丞魏惠......”

高繼衝向幾位族長介紹著在座的官員,不過沒有介紹渤海一方的。

最後介紹的是穿著一身便裝的畢德:“這位淮南水軍都虞侯畢德畢將軍。”

畢德不卑不亢地行禮,除了渤海一方,這麼多官員,隻有這麼一個武官,還是南唐的,這讓眾官員有些尷尬。但是好在主角不是官員,而是這些部族族長,所以很快就被眾人放在了一邊。

這五位族長都是穿著渤海的常服。因為他們的服裝不適合在這邊船,在沿著赤道洋流西行的時候,就放棄了。不過獻給了高繼衝,並且隻獻給了高級中一個羽冠,就是羽毛做的王冠。並用自己帶來的赭石染料在高繼衝的額頭畫了一個太陽的圖案。說是讓玄鳥,也就是太陽神保佑渤海王。

他們的語言發音與漢語非常相似,有很多相通之處,但是也有很多不同。這需要趙翔做簡單的翻譯。

“美洲的子民主要有夏禹和商人,是玄鳥部落的子民。”

其中一個族長獻上了一個玉圭。

“我們的祖先為玄鳥,不過祖龍我們也一樣祭祀。太陽神給我們光明和溫暖。而龍神伏羲氏能夠養育萬物。”

族長指著玉圭上的文字朗讀,趙翔磕磕巴巴地翻譯:“帝攜玄女吞日而生子,殷得子姓。有娥氏長女簡狄感玄鳥而生,之後才有火神和高辛氏。我們部族是有娥氏之後。祖蚩尤、離、相土和王亥、上甲微。”

範質連忙湊過來:“這是上古文,比小雅和說文更加早。”

王樸也好奇地過來看。

高繼衝笑道:“不錯,這應該是夏文和商文的遺留。”

族長皺了一下眉頭:“無夏,禹為王,無夏文,周人以夏為祖。周人滅我商,尚其祖也。”

眾人一愣,發覺他們都聽懂了,不需要翻譯和解釋。

也就是說在商人看來,不存在夏朝之說,夏禹是王朝一個傑出的王,但是夏禹過後,並不能稱為一個王朝,而隻有商。或者說從頭到尾都隻有商。而周人是夏禹的後代,周滅商之後,就把夏提到了一個王朝的地位。

“太昊伏羲氏以龍紀年,少昊以玄鳥紀年,商緣於少昊。太昊分冬至驚蟄,少昊分四季。其後有火金木水土正。五正領天下,各部守四方。火正祝融,以火得金,金正蓐收,以金造木,木正為句芒。造木以水為用,水正為玄冥。以水為溝渠始有井田,土正為後土。有井田始有國,為中央,中央為商。章其遠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謂之商。”

又是一大段古文。

他說的曆史雖然與春秋之後記載的曆史相近,但是似乎變了一個視角。他說伏羲是祖先不錯,但是隻是把一年從冬至和驚蟄分開了。是到了少昊後才分為四季。之後祝融發現了控製火的方法。因為學會了火,就有了銅器。有了銅器才能夠用木頭造各種工具,有了工具才有了溝渠和井田。有了井田才有國家。而一切都要從少昊時候算起,從有了井田開始就有了商。因為商人可以繪製遠近的地圖或者說能夠標定遠近,能夠清查有無,把四方的資源進行流通。這樣就是一個國家,也才能稱得上一個國家,這個國家就是商。最早的商,以五正統領天下,把各部族分封四方。

這聽起來確實非常合理。

隻是他說的五行關係似乎和五行理論不同。隻局限於曆史,而沒有延伸到哲理的部分。

“章其遠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謂之商。這是說文裡麵的記載。”王樸大吃一驚。

比王樸更加吃驚的是孫睿永,因為他發現,印第安人是中國人的分支,這是真的。

“沒有夏朝,三皇五帝都是商的王?”孫睿永問。

“然也。”族長很肯定地說。

眾人都閉嘴了。反正彆人是商人,怎麼說都可以,弄不好彆人以為他們才是正宗,而現在的中原都是旁支呢。

高繼衝也很尷尬,苦笑了一下:“各位族長到了中土,是否想去故都看一看。”

族長道:“不知道古都還在不在,商於中土凡八遷,定都七,亳、敖、相、邢、庇、奄、殷。商亡,遷東土,凡滅七十二族,遷十四,各部分守。有娥氏九遷,有都城十二,然泯滅於塵土矣。東土之國,以東家、殷家、軒轅、蚩尤、摩虞為最。”

高繼衝歎了口氣,在可能在,但是還剩下什麼?不知道這些族長見了會怎麼想。

他隻能岔開話題,笑著指孫睿永道:“這位孫先生來自東土美利堅,不知道族長可知道這個部族?”

孫睿永的臉突然紅了:“美利堅是一個小部族,在殷家國很偏遠的地方。”

幾個族長好奇地看了孫睿永一眼。(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