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九章 樂浪與平邊策,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cpa300_4();電力的運用受到了很大的挫折,這不僅是係統技術本身缺陷的問題。而是比如電線,合成樹脂,玻璃製造和機械製造、新設計的電子元器件的製造都要麵臨廢棄物的治理問題。舊的工廠再進行必要的改好和研究,新的工廠因為係統不完善而重新進行了設計,施工也麵臨很多困難。

但是處理汙染必須的化學和微生物學,環境科學的重要性卻提升了一個檔次。

這給耿先生這樣專心技術的人很大的衝擊,因為解決技術問題,不是解決單項技術就足夠了的。

四到五月期間,科學院已經在討論係統論的問題了。

高繼衝和王婉容在定遠待了不斷的時間,大多數時候都在在廣場上,偶爾也和居民一樣在市場裡買一些日用品。看起來平常。但是卻讓太多人來效仿。

這讓渤海的年輕人不忌諱把感情自然表露,認為以前男女之情被藏起來,好像是件醜事是可笑的。當然男女相互尊重,對感情專一,王爺和王妃就是標準。世界上不止有那些爛七八糟的事情,也有比如王爺和王妃那樣的美好的愛情。

除了不吝於表達感情以外。還有待人處事的誠懇,虛心求教。思考問題要細致深入,尊師重道的同時,也不要拘泥於舊有的理論。善於觀察和發現等等。

有太多人因為高繼衝和王婉容在定遠新城而趕往那裡。

所以內衛的保衛任務有些不堪重負,高繼衝隻能決定離開。

不過雖然高繼衝和王婉容不在,定遠新城的廣場中的那株大樹下的傳說卻被人們津津樂道,很多人在樹下的木椅上獻花。一些定情了的男女會主動跑到哪裡,一方麵表示定情,一方麵希望得到王爺和王妃的保佑和祝福。

定遠高科技給人帶來的震撼被王爺和王妃的溫情給掩蓋了。隻有很長時間。定遠都是作為一個愛城的形象留在了人們的心目中。

這與當初王府建設新城的初衷相符,王府也刻意去宣傳。

因為定遠新城關係,其它的城市也被帶上的“帽子”。比如旅順被稱為“科學城”。因為大多數研究員都在那裡,創建科學的主要人物。比如高繼衝,耿先生,玉清,玉琳,陳陶等等都居住在旅順。而且大部分都居住在渤海王府的周邊。隨著科學的理論漸入人心,哪裡成為了科學的聖地。

大連被稱為“海城”,因為哪裡是船舶工業最集中的地方,雖然很多軍事工業也在哪裡。但是畢竟和船舶工業相比,那實在是微不足道。

濟州被稱為“商城”,因為那是海上航線的交叉點,商業最集中的地方。這個在後來的百年時間都沒有變化。

定遠的作用慢慢開始體現出來,因為樂浪郡的年輕人也會跑到定遠來,有些是純屬“朝聖”,有些是打扮的花枝招展來尋求愛人的。有時候,人心的轉變,要打過家族的束縛。原本鬥爭激烈的世家和庶民,因為要追求自由的愛情。中間的禁錮被打破了。而這些禁錮一旦被打破,就再也很難恢複。

世家還在往外遷移,但是太多年輕人被渤海的這種開放。平等的文化所吸引而留了下來。

樂浪郡緊張的局麵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了。

五月,動物們向北遷徙,渤海郡新畢業的學生們正式分配了一批到達鄉鎮,他們帶來的還有大批的學生參與到了地方的治理。

一條沿著海岸線的鐵路和直道開始修建,定遠新城的對麵是新定城,定遠和新定都有不錯港口,清川江江口的安州城,大同江江口的南浦城的港口也在開工建設。這三座新城之間肯定是要用鐵路連接的。

反而是平壤沒有一個定位。當然三座新城因為都是濱海城市,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控製。

樂浪郡的海上商路一通。加上它與山東距離不遠,人員交流驟然提速。

三月末的時候。柴榮再次發布了招賢令,不錯這次主要集中在了文士身上。要世家推薦人才,直接任命官職。如果考核合格,舉薦的人會得到嘉獎。人才單方麵向渤海流失的現象總算得到了遏製。

四月,柴榮於京城四麵彆築羅城,實際上就是用了以工代賑的辦法,解決了部分窮人的吃飯問題。同時,柴榮又讓大臣進獻策論,自己親自批閱。以前渤海不“奉獻”人才,這次柴榮命令渤海必須獻上一篇策論。

其實柴榮也是迫不得已,因為新的官員都是世家中人,世家子弟沒出一個策論,幾乎都把渤海的政策放在了對立麵上加以撻伐。而渤海完全不當回事,讓他這個皇帝也不勝其煩。

高繼衝當然不會和世家去爭吵,那太掉份了。而且他可知道曆史上王樸的“平邊策”應該就是在這個時候獻上去,並成為了大周,甚至後來大宋的基本國策。

所以高繼衝讓王樸為首,準備一篇策論。因為他是高繼衝的內府行政之首,他不寫誰寫?

沒想到王樸拒絕了,他認為自己現在正在為科學事業忙得不可開交,不想扯一些閒話。王樸這個人不太好說話,認定了的事情是不會回頭的。結果是吳夏、敬梁、趙挺等人一起寫了一篇策論,兩個人硬把這個《平邊策》栽到王樸頭上,誰叫王樸是大周的狀元呢。

實際上,因為渤海王王府的地位,寫《平邊策》算是比較合適的。平邊策定下的策略和當初柴榮與高繼衝談的策略一脈相承。西北蜀中先走,然後先南後北,解決遼國問題。“攻取之道,從易者始”是總原則,這句話是王樸說出來的,雖然王樸沒動筆寫具體的文字和辦法,但是幾個人圍繞這句話做文章。所以栽到王樸頭上,王樸還真沒話說。

這中間當然有渤海的謀算,其實說白了,就是為渤海爭取時間。

不過這篇策論比曆史上王樸的策論可詳細多了,裡麵很多都是具體的策略,可謂陰謀詭計跌出,體現的是吳夏的大局好,敬梁的詭計多,趙挺的思維細的特點。

所有的策論其實並不是直接送到柴榮哪裡,都是馮道和李穀等人先看的,兩個人嚇壞了,連忙封了策論,進宮找柴榮。柴榮也大吃一驚,命令這篇策論不宜公開,讓李穀將策論去掉裡麵的細策,簡要概述總要,偽托王樸之名對外公布。

柴榮當然知道這不可能是王樸寫的,肯定是集中了渤海王府的所有謀士的智慧寫的。

柴榮歎了口氣道:“有此策,一統天下怕是要不了十年,五年就夠了。”

而因為這篇策論太精彩,也太具體,龐雜博大,以至於裡麵隱藏的玄機被人忽略了。(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