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七十六章 被當成了靶子,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cpa300_4();一月,郭威病逝。郭榮即位,改元顯德。

正式任命端明殿學士、戶部侍郎王溥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右監門衛大將軍魏仁浦為樞密副使。

二月,馮道為大行皇帝山陵使,太常卿田敏為禮儀使,吏部侍郎孫睿永為鹵簿使,禦史中丞張煦為儀仗使,開封少尹權判府事王敏為橋道頓遞使。

改北方事務總理府為渤海王府,渤海王高繼衝判渤海軍政事務。這相當於正式給了高繼衝藩王的封號。與此同時,大周境內的藩王的王府取消,代替的是朝廷直管的郡縣府衙。除了判州縣知事的王侯,可以處理地方事務。其它侯爵不準參政。

郭榮說得很明白,要想享受高繼衝這樣的待遇,到邊境去開疆擴土,收複失地。封多大的侯爵都可以,但是在國內,不準。郭榮非常強勢。

至於有人說既然是邊疆,為什麼萊州和登州也劃入了渤海。郭榮說那是先皇的決定。

郭榮即位後,引人注目的除了高繼衝意外,另外一個就是孫睿永。如果說王溥是郭榮就的老部下,魏仁浦是郭威留下來的重要輔臣。孫睿永以一個新官員參與到了郭威的喪事,這是非常罕見的。隨後孫睿永被改任為戶部侍郎,接替王溥的位置。實際上掌管了後周的財政。

對於渤海來說,卻喜憂參半。渤海現在想低調也低調不起來。郭榮就是要把渤海作為鼓勵開疆擴土的典型來樹立。可是同時重用對渤海有很深敵意的孫睿永。故意把孫睿永和高繼衝的矛盾弄得天下皆知。而自己卻偷偷地下麵一個一個地拿掉了那些小藩王。

天下矚目的感覺不好受,孫睿永不知道是為了配合郭榮,還是真的就像當“奸臣”。上台後就開始加強對渤海的經濟封鎖和打壓,甚至在大殿上故意為了這件事頂撞郭榮。把渤海打壓世家,不服從朝廷稅法和官製,自己另搞一套罪名按在高繼衝頭上。也就把寒門和世家的矛盾拋在了台麵。

當年牛李黨爭也夠觸目驚心的,所以一下子就把所謂的文武之爭矛盾給弱化了。這為郭榮整合朝中文武官員創造了條件。

問題就在於,渤海和高繼衝成了犧牲品。

旅順,吳夏和施睿靜原本想是不是要根據朝廷的官製重新設定官職,以避免天下悠悠之口。

高繼衝笑了:“算了。不管我們做什麼,都會被皇上拿來當靶子。皇上要的就是我們吸引天下的眼光,好做自己的事情。我們不改還好,改了才是讓皇上功虧一簣。再說。我們的經濟模式和行政模式都與朝廷不同,怎麼改?我們隻把臨時總理府改成王府就行了,其它的一律不動。”

顯德元年,是渤海郡第一個生育高峰。這一年出生的小孩子居然有數萬人,比陸軍的總人數還要多。

以前的嬰兒出生增加也很快。但是像現在這麼多卻是沒有。這還是在已經說了好幾年的優生優育的情況下發生的。其實從第一批正式的畢業生開始,井噴就來了。因為蒙學已經有畢業生到了中學讀書,這可不是以前零星考試來的學生。而是整個蒙學體係整個升上來的學生。六千多蒙學的畢業生不算多,因為可以預計的明年的蒙學畢業生有一萬多人,這之後會有三到四年的逐漸遞增。直到所轄地區的學生人數的最高峰值才會慢慢穩定下來。

當然,條件是渤海的轄區不在擴張。

而此時朝廷正式劃歸的渤海轄區的總人口,七十萬戶,接近四百萬人口。這個數字被命令隱匿起來。因為這遠遠超過了朝廷對渤海的估計。郭榮一直以為渤海隻有一百多萬人,加上其它新劃入的也不會超過兩百萬人。但是總理府新的統計數字表明,單單渤海郡的人口就超過了兩百萬人。而萊州和登州也有七十多萬固定人口。

這還不算十多萬以上的流動人口。這些人口都集中在沿海地區往來的職業客商。

“四百萬人算多?”王婉容私下裡對高繼衝不屑地道。

“是不算多。要是後世,這麼大的範圍怎麼說也是五六千萬人。可是這不是後世。渤海國滅,遼東被遼國遷出了大部分的人口,人煙稀少。登州是發配犯人的地方,人口也不多。好一點的是萊州和羅州。濟州說白了是火山島,原本就沒幾個人。整個原住人口恐怕不足五六十萬。就算扣除這幾年的出生人口,來自內地的移民人數也是非常大的。現在我們的總人口已經要比高麗多了。”高繼衝笑著說。

渤海的移民人口還是要以中原人口居多,占據了一半左右。再就是來自荊襄地區最早的一批人。剩下又以南方人居多,楚唐吳越南漢都有。最後是漢化的女真、契丹和新羅人,零星的日本人。

渤海因為產業模式和人口流動都是總理府控製。因為需要考核和專業對口。所以所有的人都被分散混居在一起,教育和蒙學在同一用語之後,幾乎很少提及民族。新出生的孩子,一般都是蒙學的先生幫助取名。在取名的同時也把姓固定下來。姓都儘量取單字,以方便記錄。

這是漢人的習慣。新羅人其實早就漢化,名字與漢人差不多。但是女真和契丹人的名字以前可不是這樣,因為流動性,家族觀念也不強。現在都以蒙學為中心,被統一起來。

尊老。愛幼,講究傳承。講究整體族群的團結協作,而不是單打獨鬥。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凡事以公心,私利要退後一步,這是漢人們的傳統。也是在渤海能夠生活下去的必然要遵守的事情。

渤海郡的植被覆蓋率非常高,野生動物不管是數量,還是種類都要遠遠超出其它地方。特彆是一些猛獸,虎豹和西域獅,森林裡的毒蛇,水中的鱷魚,空中的獵鷹等等都成長起來。就算是這些猛獸被管理員控製數量,並有所馴化,也不是一般人能夠隨便出入的。

你必須要依靠同伴,並要得到周邊村落的幫助,才能保證你的安全。不團結,人際關係差的人不受歡迎,很可能在行動中被拋下,喪生在猛獸毒蛇之口。

老百姓對優生優育的認可度,因為這樣而很高。因為羸弱和無知的人是生存不下去的。你生養一個孩子,就要給他最好的營養,最好的教育,最好的鍛煉,不是生下來自生自滅。

渤海郡的情況正在逐漸向周邊擴散。(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