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三章 說情,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cpa300_4();“皇上,渤海王有火德,並非臣妄說。∈♀頂點小說,渤海王最初獻水晶尺,現在我們知道,水晶是用火煉砂而成,類似陶瓷和琉璃,但是因為渤海王更加善於用火,所以到現在,也隻有渤海能夠出產水晶。臣在荊襄找了很多匠人,也隻能燒出琉璃。燒出水晶仍然不能夠。”
孫睿永低著頭,暗中咒罵這些人的短視,不過經過了生死考驗,他已經不再是幾年前的毛頭小夥子了。
“臣仔細閱讀了《痘症正義》,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凡痘症,瘟病都與因為濕邪二期,應火而滅。渤海王妃和渤海王都認為人體發熱是因為人體要以火驅散邪毒,所以隻要火氣不要過旺,傷了津。可以用冷敷的方法暫時控製即可。或者培元氣,養津衛,邪毒自消。”
郭威的身體已經很差了,他正在喝宮女送過來的藥。太醫院的太醫也被留下來,為郭威診脈。
太醫看了孫睿永一眼,低聲道:“皇上,孫大人對痘症正義說得不錯。因為有了痘症正義,這兩年痘症不是沒有爆發,但是因此而死的人少了很多。渤海醫學院醫術要比我們高,皇上可以召其醫學博士進京為皇上診治,抑或移駕旅順,我想這是對渤海王的恩寵。”
渤海王在太醫院和司天監,司農,工部的聲望很高,因為其中《痘疹正義》和《廣順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再就是士子們根據渤海考核試題編撰的《渤海問》,《渤海問》中的問題設計到了農學、天文、格物、化學、算學等等學科,其中以算學和農學為多。文史之學極少。被認為是實用之學之本。
渤海還傳出了《蒙學五冊》,實際上是蒙學五個年紀的課本。從低到高,內容梯次增加,學科逐步分化。第一冊隻有語文、數學和生物。第二冊把生物分為動物和植物。增加了地理。第三冊曆史從語文,幾何從算學中分化出來,增加了物理。第四冊文學從曆史,化學中物理中分化出來。第五冊生物學變為了醫學,植物變成了農學,動物變成了養殖和畜牧學。幾何與地理中包括了堪輿和天文學知識,文學分為了文學史和文字史。
種植,所有的學科到了第五冊都分化和演變成為了實用之學。雖然講原理的多,真正技術方麵少,基本上算是薄薄的科普文本。但是對於這個隻重視經典的時代來說,可以說是獨樹一幟,令人耳目一新。
這套課本被儒家認為是教奇巧淫技之學,認為重利而忘義,對聖王之學提的太少。會教壞人心。而且裡麵的無時無刻不提及的萬物平等的理念顯然是道家的學說,與儒家君臣等級森嚴的思想不合,也與王朝統治的需求不合。
正因為這樣,郭威才沒有在太學實行《蒙學五冊》。不過這些書為小小年紀的渤海王在那些重視實用之學的人中贏得了很大的聲望。
就比如這個太醫就曾經說渤海王正因為是赤子之心,沒有多少野心,才弄這些學問。就算是渤海政務學院,教的也是一些怎麼樣為百姓辦事的學問,沒有講那些如何收買人心等等東西。
真的沒講嗎?郭威對這些書呆子的看法不屑一顧。但是像孫睿永這樣直接說高繼衝有野心,郭威也認為有些過分。
“生死有命。國家如此,唯儘力而已。我去渤海何益?”郭威沒有責備任何人,隻是笑著將藥一飲而儘。
太醫也不再勸。郭威的病其實不算是病,完全是舊傷加上積勞成疾。唯一的辦法就是讓他休養。但是現在肯定不是休養的時候。
見孫睿永仍然站在下麵,沒動,眼睛也沒抬。郭威笑道:“你話沒說完。繼續說。”
孫睿永道:“天下大勢,唯爭德而已。得民心者得天下。但國家一統,民心需在皇上身上。渤海政務與朝廷相異,就算渤海王年紀小,沒有異心。但是爭德之勢已成,這由不得他。民間傳說,渤海王為海上龍王,性屬水。但是皇上,臣以為,渤海得水勢,行的卻是火德。渤海王敗唐雷池水軍,用鐵甲船,蒸汽機。就是以火德促水勢。渤海王喜歡奇巧淫技,火器精美,天下第一。以水晶造炫光鏡,測天地之細微,無不如此,這是要得天道的架勢。”
“你是說渤海王才是真命天子?”郭威有些嘲諷地看著孫睿永。
“臣不敢,臣隻是以為渤海王所謂都在於得勢。”
“這些都是你的臆測,渤海王得到的這些東西,雖然不能說沒有隱匿,但是對我大周也不算是藏私,水泥、火藥、火器,就是火炮據說渤海也不造大炮,而是一直在改小。紡織機,蒸汽機,你最近說的造車的軸承,大多獻上來了。我聽說你開辦紡織廠,為朝廷賺了不少銀子。渤海王的父母家人都在大周,他也是大周的子民。我如果沒有容他之心,群臣如何儘心儘力?如果有一天有人告你也在與我爭德,我該如何做?”
郭威雖說是在斥責,但是語氣卻並不重,有些勸導的意味在裡麵。
孫睿永歎了口氣:“皇上有大德,有容人之量,臣佩服。但是這要有個限度。渤海王向極北之地,必然是要找猛火油。到時候渤海王的海軍就馳騁海疆,海內無敵了。”
郭威笑道:“為什麼是海疆無敵,愛卿為什麼不說陸上無敵。”
孫睿永搖搖頭:“皇上,我得知渤海要造一種用蒸汽機驅動的鐵甲車,如果這種車造出來,配上火炮,渤海王真可以宇內無敵。可是渤海王將這個方案否定了。”
郭威問:“為什麼?”
孫睿永道:“皇上,渤海王雖然重工商,但是更加重農林。據說遼河上下,也被他重傷樹木,開挖了溝渠,牧場雖然有,可是都在森林和農田之間。鐵甲車是好,但是要穿越森林和溝渠湖澤,卻不能夠。所以渤海王以為鐵甲車無用,所以否定了。可是皇上,中原和北方,都是一馬平川,鐵甲車暢行無阻,攻城略地自然不在話下。”
郭威皺了一下眉頭:“鐵甲車如此之好,為什麼愛卿不想寫辦法,我聽說渤海王與李弘冀可有來往。”
孫睿永搖頭道:“鐵甲車好,卻也不是那麼好建造。燒的都是火油和猛火油,用不起。這天下要說誰用得起,恐怕隻有渤海王,隻是渤海王恐怕會用在海上,不會用到陸上。不然遼國現在已經覆滅了。”
郭威皺著眉頭想了好久才說:“難道大周就沒有猛火油?”
“有的,在河東與遼地。猛火油在極陰之地。”孫睿永道。
郭威愣了一下,苦笑道:“我看你是為王峻說情吧,要打河東和遼地,也還要等些日子,國家初定,重要修生養息幾年。我恐怕是看不到那天了。”(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