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一張 吃驚的室昉,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cpa300_4();室昉還是要見見渤海王。
以前認為渤海王隻是一個孩子,但是現在,被認為是賢明之主的耶律阮沒了,留下了隻有四歲的少主耶律賢。渤海王幾歲?九歲,再聰明也隻有九歲,一大幫臣子圍繞著他,要把他培養成明主。室昉不相信郭威會不知道,即便是這個孩子依戀的父母在大周,沒有反心,可是南平王總會老,總會死。渤海王總會長大,長大後的渤海王還是現在的一副聽話的樣子嗎?
渤海王身上發生的事情,很快就會在耶律賢身上出現。
遼世宗不是沒有給兒子留後手,耶律屋質不說了,南院宰相韓延徽,三朝老臣,從遼太宗阿保機時候起就是朝中重臣。南院樞密使總漢軍事高勳,原晉北平王高信韜之子,隨杜重威一起投降到遼國,深得遼世宗信任,遼國大軍的整合就是出自他的建議。蕭思溫和耶律賢適,這兩個人都有大才,也是成天裝瘋賣傻,放蕩不羈,遼世宗一直留著不用,這就是留給兒子的。內侍醫官韓匡嗣,因為世宗甄皇後年長無子,是把他兒子養的,這個人雖然以醫術文明,不過期父親韓好古是官宦人家,詩詞書畫都非常不錯。可是遼世宗也隻是讓他當一個醫官陪著兩個兒子,可惜長子早夭,隻留下了耶律賢。
耶律賢取名為賢,小字明扆,意識是讓他當一個開明的皇子,後來遼世宗力主革新,知道自己處在危險之中,又給小兒子取字為賢寧。遼世宗不是一點感覺都沒有,而是用自己的性命似乎拉住契丹老族人,完成契丹與漢人的融合。
耶律賢身邊都是漢臣,或者對力主革新的人。當年人皇王耶律陪本來應該成為遼主,可是述律偏心,耶律德光成為了遼主。耶律德光死後。遼國又回到了人皇王一係,這就是遼世宗。可惜耶律賢太小。皇位才到了耶律德光一脈。
可是契丹人為大唐鎮守邊關,唐皇也多次將皇女或貴女下嫁契丹,遼太宗也是用韓延徽之策,用漢人的行政和軍事手段才打下了大大的國土。當年阿保機改姓劉。就是因為要融入漢族,從而問鼎中原。在遼國的這些漢人,有誰不想光明正大的,不被當做異族地回到中原,光宗耀祖?所以無論如何。遼國不能落到滿是蠻夷之氣的那一支去。
室昉不相信什麼龍太子的傳說,其實耶律**和劉胡一也不相信。劉胡一本人就是這個傳說的推波助瀾者,原本為渤海王立雕像是為了詛咒。但是沒想到,鐵橋鎮和真一觀現在落入了渤海郡境內,前來燒香祈福的人太多了,就算有詛咒,也被祝福給抵消了。
鐵橋鎮,已經聚集了數萬想被渤海郡接納的人,大部分年輕人都在拚命鍛煉和讀書識字,家裡人也都在權利支持。因為隻要考入渤海郡。就會有土地,在你不能自立時有一定的糧食補助,當然也可以把家人帶進去,脫離苦海。
“渤海,連王爺都常常下來和我們在一起,那些當官的也不是高高在上。渤海真正厲害的是那些戰士,那些考入軍事學院的人才是厲害人物。”
老百姓最害怕的有三種人,第一種就是官員,第二種是亂兵,第三種是土匪。剩下的才是地主惡霸。
室昉第一次看到那些身材明顯比一般人要高大,身上掛滿了武器,沒有穿鎧甲的軍人成群結隊幫助老百姓翻耕土地,還是無償地翻耕土地。他不免大吃一驚。
渤海郡的農田也頗有意思,所有的農田都圈定在籬笆和柵欄之內,而籬笆和柵欄外麵一般都是水溝和樹林。正因為如此,所以這些農戶大多都集中在一起形成了村鎮。這些村莊掩映在樹木之中,房屋至少下部都是很堅固的石牆,院牆也很高。不是平常農戶那種矮小的土牆。院牆也都是石頭和水泥構築,水泥,在渤海被廣泛使用,而在遼國,雖然人們弄懂了水泥的製造過程,但能用得起的老百姓怕是沒有,牧民們根本不用,所以隻有世家們在改建房屋時自己燒製一點,再就是朝廷修建城池會使用。
就是朝廷要修建城池,向建水泥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那些地,早就被衙門賣給世家了。而這些麻煩事都是南麵官的事情,因為北麵宮帳不屑於修建城池。
渤海,也不修建城池,這是流傳已久的話。也正是因為這句話,那些契丹將軍對渤海王小小年紀有這麼大的勇氣感到佩服。隻是渤海王打仗卑鄙了一些。
真到了渤海境內,室昉發現不僅是這一路上的樹林裡麵殺機四伏,就是連這些村莊,恐怕都不是那麼容易進去的。遼國的大軍在這裡根本擺不開陣勢。唯一的辦法就是砍樹,拆柵欄,強攻。可是對付一個村子都需要這麼費事,那些強悍的渤海士兵難道都乾看著?
室昉心裡發寒。而且這裡的老百姓條件這麼優厚,越往裡走,明顯感覺他們的身體要強壯太多了,完全不是外麵饑寒交迫的人的身體能夠比的。
最奇特的還是渤海農田裡麵的種植,不是那種大麵積都是某一種作物,要說數量最多的還是水稻,但是水稻田周邊都種植這一些室昉也看不太明白的作物。有一種纏繞在樹枝上的作物肯定是山藥,室昉在外麵的樹林裡還發現了數量明顯要偏多,並且人工修剪壓製了生長的葛藤,一些旱地種著豆類和胡麻。豆類的種類也非常多,他們似乎不管產量高低都種。
溝渠和水塘裡蓮藕和雍菜不少,還有一些不認識的作物。數量之多,室昉的兩雙眼睛簡直都看不過來。這些作物有些似乎任其生長,參雜在一起,沒有什麼規律。但是農田裡明顯是有著規劃,它們一條條,一壟壟,整齊得很。
農田裡耕種的人明顯要比其它地方多出太多了,想想也對,這麼多作物混在一起,沒有人管確實不行。
所以這掩映在樹林之中,看不出多大的村中,裡麵到底有多少人,室昉很難估計出來。未完待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