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一章 進化與仙道,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cpa300_4();皇甫德走了。

高麗王王昭的心思很多,他與石重睿交好,自然有在有實力的時候,挾天子以令諸侯。和遼國交好,那是迫不得已。不過他一直認後唐是正統。因為高麗王就是唐明宗李嗣源封的。南唐算是繼承了後唐的皇統,隻是不被中原承認而已。

這中間的後晉隻有九年,後漢隻有短短的三年。現在到了後周,高繼衝逼問他也是對的,你總要表明的一個態度。

而這個逼問顯然還不隻是逼問王昭,同時還在問石重睿。晉國是高繼衝扶持起來的,石重貴當年都隻是自稱晉王,雖然沒有正式下詔退位,但是石重貴自己就沒把自己當皇上。要說退位詔書,在耶律德光的時候已經下了最為恥辱的降表,石重貴認為沒有必要再下一次。

這下可好,石重睿直接登基稱帝,問題是你有實力稱帝也行啊,可是他沒有。在高繼衝的容忍和王昭的縱容之下,安安心心在平壤過皇帝的癮。說不自量力也好,說傻也好,總之就是這麼一個人了。

後漢還說對這個他有所顧忌,這下又換了一個朝代,郭威就完全可以不理他。事實上郭威根本就沒把石重睿放在眼裡。南唐一滅,天下還有誰敢質疑他的正統地位?

高繼衝明白地告訴石重睿和王昭,走中間路線,那是不行的,遲早表明態度為好。

高繼衝見過皇甫德一麵之後就沒在管他。但是敬梁和葉天在下來見麵時明確地說:“王爺一心治理地方,不過這不表示王爺能夠容忍一個敵人在自己的背後。”

渤海王可能不能控製高麗,但是推翻高麗的王朝容易得很。沒有人比皇甫德更加明白這點,所以他隻能回開城王京向王昭稟報。

高繼衝在木浦會見了幾個被推舉的鄉長,有百濟人,也有新羅人,也有漢人。漢人居多,因為來羅州的漢人的文化水平其實距離上旅順的學院的水平相差不遠。這要遠超過本地人,再加上漢人數量不少,所以被推選的鄉長也非常多。

羅州。現在有兩個縣城,一個在榮山江中遊百濟故城。現在還在高麗的控製之下。一個是木浦新建的港口城市。李定是這裡的縣令。李定實際管理區域為木浦半島,海南半島和長興半島這一區域。這一區域的鄉鎮已經脫離了高麗朝廷,也沒有辦法不脫離。他們根本擋不住陸戰團的掃蕩。官員都被驅逐了,還如何維持統治?

這個地盤還是非常大的,即便是沒有東海艦隊的陸戰團,高麗軍隊也不一定能夠拿下這一地區,因為這裡的團練裡麵多了很多漢人。不僅陰謀詭計百出,身體素質也要強於高麗人。

羅州,維度與江南差不多,氣候也差不多,所以漢人在這裡很適應。這裡的墾殖技術還十分落後,如果不是東海艦隊派人限製墾殖麵積,這一地區會在很短時間出現大麵積的農田。

為了保護河流兩側的叢林,艦隊不隻是那個缺德鬼居然把鼉龍給弄到了榮山江水域並要老百姓不得隨意捕殺。至少在榮山江下遊,這種鱷魚慢慢定居下來。

除了出現在江水的鼉龍,還有來自印度進貢的印度鼉龍。體型比江水鼉龍要大,嘴巴要長,性情凶猛。這種鱷魚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河岸濕地,限製了隨意在江河捕魚。

因為所有人都傳說渤海王喜歡異獸。所以一些商人輾轉送過來了一些隻有西域才有的動物。在旅順的保護區裡麵,甚至還有兩頭幼小的西域獅。如果不是旅順的保護區和山林養不活大象,說不定連大象都能送過來。

這些動物給當地人帶來了很多麻煩,一些鄉長都向高繼衝反應說這些猛獸是傷人的,曆代明君都會除猛獸,安百姓,為什麼渤海王逆向而行?

“安百姓的基礎是強百姓。隻有百姓強壯了。百姓才能平安。不然那與養一群羊,一窩豬有什麼區彆?反過來說,這些動物的肉食可是美味,也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虎骨,龍骨都是很好的藥材。沒有這些動物就沒有這些藥材。”

高繼衝拒絕了這些鄉長的建議。

“你們隻要辦好蒙學,教好孩子,習文練武,強身健體。讓老百姓強壯起來才是正道。”

王婉容也笑道:“不要怕外來的這些東西。以前花生就很小,後來從西域和印度引進了一些品種。慢慢地江南才有了非常不錯的花生品種。花生現在在旅順是非常美味的食物。除了花生還有白疊子。這些都是從西域過來的。我們鼓勵那些商人帶一些奇異的動植物過來,物種多了,我們吃穿用的才會更加好。”

眾鄉長雖然皺著眉頭,不過也不再強求。畢竟農作物引進給他們帶來了很多好處,而這是漢人們帶來的,和引進動植物的性質其實大同小異。這個時代,工業品雖然迷人,但是遠沒有農作物的引進實用。何況還能讓子孫得到“成仙得道”的機會?

高繼衝一直都不承認什麼“成仙得道”,隻說強身健體和一個可能的進化。不僅是人的知識積累問題,還有身體的強化,甚至提倡萬物的進化。這在渤海郡的各學院逐漸形成了一套理論係統。但是在外麵,可不是這麼傳說的。道門有意無意地給老百姓一個概念,那就是渤海王倡導的就是遵循天道的“道術”,學了這個道術,不僅人能夠成仙得道,連草木野獸也能化為精靈。

而渤海郡的那些軍人也似乎印證了“仙術”的傳說。這些士兵擅長隱匿,殺人於無形,翻越那些本來就不高的房屋院牆輕而易舉,說白了那大多都是茅草棚子,也不過是跨越障礙的難度,戰士們確實很輕鬆。再加上這些士兵都“行俠仗義”,經常會為老百姓做一些實際的事情,大到療傷治病,小到劈柴乾農活。所以不僅是羅州人把他們當成“仙人”,就連登州人也是這樣看待的。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想方設法也要考入渤海的原因。

這種傳言流傳非常遠,在長沙,孫睿永聽到後隻是搖頭。他認為渤海王雖然有些神奇,不過難免受到時代的局限性,在往封建迷信上麵走,走向了科學反麵。孫睿永再想:難怪中國幾度輝煌,都陷入了沉寂,一些先進的思想和技術湮沒在曆史長河中。渤海王大概就是這麼一個例子吧。封閉,保守,這是渤海王致命的缺點,也很可能是中國人致命的缺點。未完待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