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北戰術差異,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cpa300_4();萊州、晉國和高麗的平羅州道,靠近渤海郡的州縣,開始隻是一些從渤海郡驅逐出來的部分人被追殺,之後牽涉的地方官員和家族也受到了波及。泰寧軍也好,晉軍和高麗軍也好,不能節製,隻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過很快,渤海師和東海艦隊借口剿匪,開始剿滅地方勢力,地方的老百姓按照渤海王控製區的辦法自行分配土地,並聯合起來組建護村隊。

渤海王沒有派駐官員,隻是以為民做主的名義支持部隊做這些事。部隊也不派駐軍,都是打一仗,就返回轄區。可是實際上,這些沒死的地方官員根本管不了地方了,連收稅也變得很難。這些地方的家族勢力也在削弱,不管怎麼樣,老百姓的生活好了很多。

萊州,這是控製流入登州的流民的措施的一部分。不然,所有的流民全部湧入登州,周訓也沒有辦法。

這些動作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至少對淮陰王和高麗王的實際影響不大。隻是對晉國就慘了一些,因為石重睿沒有什麼底子,如果地方不交糧,不納稅,他連軍隊都養不起了。

晉國原本就沒有什麼軍隊,都是以家族的家丁為主,打仗就是幾個大家族聯合起來行動。當初立國,完全是地緣政治和渤海師行動的結果。現在就徹底空心化了。

為了抵禦渤海師可能的進攻,石重睿不得不請高麗軍進入晉國,協助防禦。他隻是頂了一個皇帝的帽子而已。

即便如此,元光也沒有直接在晉國駐軍。所以大家都忍著。

有實際行動的還是遼河平原。

經過了一個冬天刻意的保護。繁殖季節一過,在東海海岸保護區內的野生食草動物被遊騎兵師驅趕著向北遷徙。最後上萬的動物在騎兵們的壓陣下,渡過沈河,進入了沈河與小遼河之間的平原和草甸。除了食草動物,還有為數不少的狼和豹子。這些動物們在遊騎兵師幾個月的欺壓下。對騎兵們已經失去了威脅。但是不代表對契丹遊牧民,沒有威脅。何況還有越發變得神出鬼沒的遊騎兵們。

很多漢人回到了這片平原已經荒廢了一年多的村莊,沿著沈河沿河而上的船隻來往擺渡。

金德縣,還有大片的荒原直接變成了草場和森林,漢人越過這片區域直接進入平原,這些人除了把農田用柵欄圍起來以外。就是種樹。大量的樹木連根帶土一起從山裡麵挖出來,種到了草原上。他們用溝渠把平原上的河蕩、湖泊、沼澤地連接起來,就像一道道鎖鏈把騎兵們奔跑疾弛的空間鎖死。

這些漢人們很明顯有著周密的計劃和後勤支持,一步一步嚴絲合縫。耶律*束手無策,除非你要和渤海王開戰。

牧民們也知道是不可為。紛紛北上回到北方祖輩們放牧的草場。這讓耶律*根本沒有反擊的機會,耶律*通過劉胡一與這些漢人們達成了協議,那就是到冬天的時候,允許契丹人進入渤海郡的草場放牧,因為沒有這片越冬的草場,很多部族隻有死路一條。

開封,開封尹劉承勳還是死了,李太後移居西宮。尊號稱昭聖皇太後。

以馮道為中書令,加竇貞固侍中,蘇禹司空。朝中大臣還是缺。所以郭威任命老搭檔王峻同平章事,把寧江節度使王殷調回來任為鄴都留守、天雄節度使、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同平章事。李穀、王溥都調回了京師。

下詔所有的節度使都停止進貢,清理宮中的貢品,遣散宮人。

同時把大符氏送到襄州與郭榮完婚。武衛軍已經打下了光州、宿州和壽州。如果不是糧草不濟,淮南也許就拿下了。可是光憑荊襄養活不了已經困頓不堪的國家。郭榮聽取了高保融的意見。以安撫地方為主,攻掠為輔。和李弘冀在廬州對峙。

李弘冀總算換過了一口氣。南唐水師在淮河和江水戰績不錯,好不容易打造起來的江夏水師被伏擊差點全軍覆沒。不過郭榮得到了銅綠山。在江水沿岸修築炮台,封鎖江麵。

李璟和李弘冀也在做同樣的事情。淮河與江水,已經不像兩年前那麼隻靠艦隊就能通行無阻。

火炮,太過沉重,搬運不利,可是用來結合已有的城池進行守城,可以說是威力無窮。

隻是火銃的製造,不管是大周,還是大唐都造不出合格的槍管。火銃完全比不上弓箭,在大集群作戰時,完全就是雞肋。

事實上,即便是在渤海郡,步槍的有效射程也隻是在三百米到六百米之間。隻有很少一部分神槍手能夠在六百米以外擊中對手。這個射程其實與集群作戰時的弓箭手以及弓弩手的射程差不多。

大周和大唐的火銃就慘了點,用鉛子散彈,射程全部在兩百米以內。好處就是一大一大片,聲勢駭人。沒有接觸過,或者軍紀不好的軍隊,一定是會在很短時間內造成崩潰。

火銃製造困難,那就造小炮,能夠用小車拖著走的小炮出現了,用的是鉛彈,對付密集陣型的大軍非常有效。

缺點就是隻能是前三板斧,一旦敵人形成了衝鋒,這些炮拖不走,隻能成為敵軍的戰利品。

孫睿永竭力改進火炮。而渤海郡拋棄了火炮設計。專門研究火藥、子彈和炮彈,因為火炮發射係統太過複雜,而炮彈造好了,加上飛翼,一樣能夠達到火炮的效果,而其它輔助係統又不需要那麼多。何樂而不為?

這是從迫擊炮中得到的一個方向。當然,這也是高繼衝有意誘導的結果。

這是研究方向和理論上的不同。而最關鍵的就是,渤海的軍械廠,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火炮生產線的時候,火炮已經注定要淘汰了。工匠們自然就不會再在上麵下功夫。他們開始研究怎麼樣建造更加大的水壓機,壓出更加大的炮彈殼。研究怎樣在隻有炮彈殼和火藥的條件下,炮彈能夠飛得更加遠和更加準。

東海艦隊對打上三四輪炮才命中一兩發炮彈的發射方式實在是膩味了。這太浪費了,按照閔平江的想法應該是百發百中才對。但是實際上根本做不到。總是處在試射,校準,再試射,如此往返,擊中速度稍微快一些的艦船,完全要看運氣。

為了彌補這個缺點,軍械廠又把以前的能夠連續發射的機關槍撿起來,他們要製造一種小型的,能夠快速發射大號子彈的機關炮。它們認為大炮太浪費了。那麼多鋼材用上去,還不如直接用艦船去撞,反正現在還沒人造出同樣的鐵骨鐵甲船。(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