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六章 戰略轉移,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cpa300_4();敬梁也拱手道:“太師,下官認為也應該如此。”
馮道去了遼陽。很快,石重貴去世的消息就傳過來,隻是選擇秘不發喪。在馮道的主持下,石重睿繼任為晉王,不過是向大漢正式上表奏請封號。消息早早地用密報的形式傳回了郭威和開封。可是馮道的奏章卻在路上慢騰騰地走。
——————————
石重睿也不想讓馮道過江,因為過江了,誰敢不買馮道的麵子?
高繼衝一笑:“晉王怎麼說?”
馮道回答的是石重貴以前沒有見過,而石重睿應該是說他給石重貴見過了。
馮道默然,看了看身邊的高繼衝,發現他顯然百姓其用意。張昭愣了一下,然後苦笑了一下,顯然大家都認為這是必然的事情。
“晉王見過這玉璽沒有?”高繼衝問石重睿。
遼河平原全力搶收。
而與此同時,衛建帶著一隻近五萬人的軍隊在東海艦隊的支援下輕鬆渡過鴨綠江,直下定州。而東海艦隊在西海道登陸的襲擾讓高麗王王昭不敢增兵平壤。好在馮道並沒有繼續東進,因為他需要進行內部的整合。
高繼衝把玉璽還給了馮道笑道:“我也相信這是真的,因為它現在缺陷太多了。”
高繼衝笑道:“太師當然是要遼陽的,不過這玉璽還請太師想好要怎麼做。”
“晉王沒有見過。”馮道道。
高繼衝笑得很開心:“晉王果然大氣。不過這倒是證明了你躲在民間是真的。”
馮道隻是歎了口氣,沒有說話。
石重睿全身都在顫抖,又驚又懼:“皇兄說一國的氣運不會因為一個玉璽而改變。”
高麗。王昭把非嫡係,原三韓遺民扔在了平壤當炮灰,借此終於完成了國內勢力的大清洗。並完成了滅惡山脈一線的防線,在這裡。一座座山寨以及城牆形成了一道小長城。王昭借此與馮道展開了談判,晉軍要回遠渤海故地可以,但是不能給渤海王,晉軍與高麗軍結盟,共同進退。
而黑甲軍在前線抗住了遼軍的前幾輪攻勢,之後。遼軍的指揮係統就出現了斷層。
大家都沒有說歸於大漢,而是說歸於中原。也就是說中原的內亂是大家都認可的事情。而開封的危機恐怕已經迫在眉睫了。
而此時,黑甲軍還在遼河流域為了擺脫遼軍的尾追堵截而作戰。
馮道也就直接把還停留在蓬萊的使者叫了回來,收回了上奏請封石重睿為晉王的表章,當然也截留了傳國玉璽,把石重睿派來要回玉璽的使者給趕回去了。
石重睿雖然繼任了晉王。但是實際上各係人馬並不聽他的,而是聽馮道和衛建的。或者說,隱然聽從高繼衝的指揮。
秋收一完,大批老百姓就沿著遼陽到保州的直道向定州轉移。雪球越滾越大,實際的過境人數達到了三十萬人,這還不包括留在了遼東的接近十萬人。這是這個時代的通病,因為一些大家族家裡的奴仆並不算人,根本不統計在人口數字之內的緣故。
建安縣,也就是辰州。屬於丘陵地區,建安城條件比較好,又是千山縣到歸勝縣的交通要道,這是不能放棄的,所以建安城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軍事、經濟和政治中心。人口一千戶。
為了拱衛建安縣和歸勝縣,在沈水的入海口恢複了一個平郭縣。其實原歸勝縣包括平郭縣,漢設立,遼國廢掉了。現在恢複過來,主要用作渤海海軍的軍港。以及黑甲軍的主要訓練和補給的基地。(未完待續。)
高繼衝笑道:“晉王可是讓馮太師儘早到遼陽。”
黑甲軍是肯定不會過鴨綠江了,高繼衝已經派人到黑甲軍擔任騎兵指揮官,這是黑甲軍以不到八千人扛過兩萬多遼軍騎兵主力的攻擊,還能保持接近六千人,並把遼軍拖在遼河以西的根本原因。當然,這麼一點人要頂住遼軍大規模進軍是不可能的,渤海艦隊的拖延時間不會維持太久。黑甲軍注定會縮回到千山一線。
馮道是什麼人?怎麼會看不出來。當最後一批移民讀過鴨綠江。馮道就以完成了皇上以及舊主石重貴交給的使命為由,留在了保州,不肯過江。
石重睿當上了晉王,因為支持他的人很多,馮道雖然威望高,但是對於這些忠臣來說,馮道是一個大奸臣,道德品質有著不可原諒的缺陷,所以明裡還是聽從馮道的調度,實際上,開始慢慢整合實力。
而這些人幾乎都被征用用作修建遼陽到歸州,遼陽到保州的直道。
下麵的石重睿卻道:“皇兄是見過的。”
常樂縣緊靠著金德縣,不過這裡已經屬於山區,有一千多戶人家。
渤海艦隊突襲平州,山海關五千守軍一夜之間變成了屍體。敬梁的實際把握得很好。就在遼軍準備發起進攻之前來了一計狠的。由於通訊係統,後勤係統和決策係統的落後,遼軍的反射弧太長。渤海艦隊占領山海關的時間隻有短短幾天,然後就在遼軍重兵趕來之前撤出了。不過遼軍的秋季攻勢因此而推遲了接近一個月的時間。
馮道當然願意共同進退,但是打渤海王不行。渤海王對於晉軍有大恩啊。
於是拜衛建為定國大將軍,正式在平壤舉行了一個登基大典,稱帝了。
“小王爺認為該如何做?”馮道笑道。
石重睿尷尬地道:“皇兄沒有這麼說,皇兄病重,已經不能開口說話了。遼陽群臣請太師過去主持大局。”
吳夏派人接受辰州和遼陽,至於鐵利府和沈州,已經鞭長莫及。因為整個遼河平原,已經人跡罕至了。
十月來了,北方到了秋收季節。而西北的草場已經枯黃,牧人開始大規模向東南走。
“這一定是要歸於中原的。”吳夏進言道。
石重睿道:“我是否是真的,太師一定知道。”
隨從的兩個文臣都前出下拜:“往太師前往遼陽,以免數十萬子民生靈塗炭。”
仙鄉縣改名為千山縣,把整個千山地區的鐵匠戶區域全部歸到了千山縣,有農戶一千五百戶,鐵匠戶兩千二百戶。再往裡就是渤海師的轄區。實際上,千山縣由於處於山區,所以歸林業司和工業司共同管轄。所有的山林是不分縣的,而是劃為了一個個的林場,歸林業司直管。當然也是渤海師的訓練和活動的區域。
一路上非常安全,渤海師已經掃平了千山地區的山賊和土匪。渤海王也下令渤海師與來遠縣要全力支持這些移民。
金德縣,遼國成為遼陽縣。現在改回來。是遼國東京府留守所在地,擁有一座大城。吳夏沒有接受,而是把裡麵的資源搬空之後,放棄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